历史上,人们把生于建昌南丰的
曾巩、
曾肇、
曾布、
曾纡、
曾纮、
曾协、
曾敦七人合称“南丰七曾”。
曾巩
曾巩(1019~1083) 宋代
散文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固。建昌郡南丰(今属江西)人。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巩自称家世为儒(《上欧阳学士第一书》),祖父作过尚书户部郎中,父为太常博士。史称巩十二岁能文,语已惊人。20岁后,因文才出众,受到
欧阳修的赏识。欧阳修说:过吾门者百千人,独于得生为喜。(曾巩《上欧阳学士第二书》)曾巩少年时与
王安石为密友,登欧阳修之门以后,就向欧阳修推荐了王安石。嘉祐二年(1057),欧阳修知贡举,曾巩考中进士。曾任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司法参军,如编校史馆书籍,迁馆阁校勘,集贤校理,为实录检讨官。在这期间,曾巩对历代图书作了很多整理工作,写过一些叙录。如《新序目录序》、《列女传目录序》、《战国策目录序》等。他不甚满意刘向,而比较推重扬雄,曾在所作《筠州学记》及《答王深甫论扬雄书》中阐明了他的看法。其后,曾巩离开馆阁,又作了十几年的地方官吏,颇有政绩。为了侍奉亲老,曾一再申请内调。后被神宗召见,留在京师,勾当三班院。元丰四年(1081),朝廷认为曾巩史学见称士类,宜典五朝史事,任为史官修撰,管勾编修院,判太常寺兼礼仪事。元丰五年,擢拜中书舍人。同年九月,遭母丧,去官。次年四月,在
金陵(今江苏南京市)逝世。
曾布
曾布(1036~1107)中国北宋大臣。字子宣。建昌郡南丰(今属江西)人。少年时随其兄
曾巩学习,登进士第,历任地方官。熙宁二年(1069),经
王安石推荐,受到
宋神宗赏识,主管新法的推行工作,与吕惠卿共同制订免役、保甲等法,卓有成效,升任三司使。熙宁七年,守旧派以皇太后及诸王为首,掀起反变法0,宋神宗动摇。曾布为迎合宋神宗,捏造理由打击主管市易法的吕嘉问等人,引起新法派内部的分裂,触怒了王安石,遂出知饶州(今江西鄱阳)。绍圣元年(1094),
宋哲宗亲政,经宰相
章惇引荐,任同知枢密院事,力赞章惇“绍述”之说,与章惇一起主持对西夏的开边活动。但在开边、恢复新法和打击元祐党人的活动中,他常与章惇、蔡卞等人持有异议,还阻挠吕惠卿回朝任职。在立
宋徽宗时,曾布附和向太后,排斥章惇,升任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后因引用亲戚,为
蔡京所攻击。罢相后,屡遭贬责,大观元年(1107) 卒于润州。
作品欣赏
曾肇
曾肇(1047-1107),字子开,号曲阜先生。宋建昌南丰(今属江西省)人。曾易占之子。
曾巩异母弟。世称“南丰七曾”(曾巩、曾肇、
曾布、
曾纡、
曾纮、
曾协、
曾敦)。北宋政治家、诗人。历任吏、户、刑、礼四部侍郎。 自幼聪慧好学,师承其兄曾巩。重儒学,博览经传,为文温润有章法。容貌端庄,为人忠厚仁义。为官40年,历英、神、哲、徽四朝,在朝任过礼、吏、户、刑四部侍郎和中书舍人,对朝中事敢直抒胸臆;在14个州、府任地方官时,多有政绩,为人称颂。
曾肇治平四年(1067)中进士,初为黄岩县主簿、郑州教授,后调崇文阁校书、馆阁校勘兼国子监直讲、太常寺同知。到崇文院后对秦汉以来的礼仪之规增补修正,使其完善,同时删定《九域志》,得到
宋神宗嘉许,调国史馆编修,进吏部郎中,改右司,为《神宗实录》检讨。元祐初(1086),任起居舍人,不久为中书舍人。多次谏言朝廷应辩邪正,少宴乐,因意见不合,辞给事中职,以宝文阁待制知颍州(今安徽阜阳),调知邓州(今河南邓县)、齐州(今济南)、陈州(今河南淮阳)及应天府(今南京)。元祐七年,调为吏部侍郎,又因有关祭祀一事,改刑部,出知徐州、江宁府。
元祐八年(1093)十月,
宋哲宗继位,起用一些旧臣,召曾肇入朝。曾肇建议选用忠信端良之士,防止近臣参政,遭贵戚攻击,出知瀛州(今河北河间)。绍圣四年(1097),前史官
范祖禹等在修撰神宗《实录》时有讥讪言语,被降罪。曾肇参与修撰,亦被降调滁州。后复为集贤殿修撰,出知泰州、海州(今连云港市)。
元符三年(1100)正月,
宋徽宗即位。曾肇复为中书舍人,上疏建议广开言路,昭雪元祐党人,改任翰林学士兼侍读,掌管起草诏令。时有谏官陈灌、给事中龚原以言获罪,无人敢救,曾肇挺身而出,极力进行辩解。
建中靖国元年(1101),因兄布在相位,避嫌拜龙图阁学士,提举中太一宫。出知陈州,再任太原、应天府、扬州、定州(今湖北麻城)地方长官。修《哲宗实录》、《神宗宝训》、《国朝会要》,提举中太一宫。后出知陈、扬、定、岳、和州,历太原、应天府。
崇宁元年(1102),元祐期间的士大夫再度遭贬,曾肇亦被放逐到和州(今安徽和县)、岳州(今湖南岳阳),再贬到濮州(今山东鄄城)为团练副使,最后到汀州。四年,得以归。
大观元年(1107)卒于镇江。
事英、神、哲、徽四朝,共40余年,践14州,任吏、户、刑、礼四部侍郎,两为中书舍人。卒后30余年才被追封为曲阜县开国侯,赠少师,绍兴初谥“文昭”。明王世贞谓其书“如玉环拥(“九”加“重”),自是太平人物”。
著有《曲阜集》40卷,《西掖集》12卷,《内制》50卷,《外制》30卷,《宸章》25卷,《奏议》10卷,多不传。清康熙间裔孙曾俨掇拾遗文为《曲阜集》4卷,收入《四库全书》。传世书迹有《五十郎帖》、《造门帖》、《近疏帖》、《奉别帖》及滁州《庆厝集碑》石刻等。大多收藏于台湾故宫博物院。事见《曲阜集》卷四附录《行状》及《神道碑》,《宋史》卷三一九有传。
作品欣赏
《好事近·岁晚凤山阴》
曾纡
曾纡(1073-1135)字公衮,晚号空青先生。江西临川南丰人。北宋丞相
曾布第四子,曾巩之侄。北宋末南宋初散文家、诗人、书法家。
初以恩荫补为承务郎。
宋哲宗绍圣年间中博学鸿词科。
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曾布为二后山园陵使,辟为从事。崇宁二年(1103),入元佑党籍,连坐党籍被贬到永州零陵(《宋会要辑稿》职官八六之七)。后遇赦,调监南京、河南税,改签书宁-(治今安徽宣城县)节度判官。历通判镇江府,知楚州、秀州,提举京畿常平,江南东路转运副使,迁直显谟阁。
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再任江南东路转运副使,移两浙路。绍兴二年(1132),知抚州。三年,出江南西路转运副使,司农少卿。四年,改福建路提典刑狱,直宝文阁。五年(1135),出知信州(今江西上饶),未之官卒,年六十三。
曾纡有志节,守忠义,一生不得志。能诗善文。为文固守家法,深得曾巩散文妙谛。诗从母师,句法精丽,感情真挚。亦工词。《全宋词》录其词9首,《宋诗纪事》、《江西诗征》收其诗5首。亦善书法,风格介于苏、米之间,传世真迹有草书《草屦帖》、行楷《怀素自叙帖跋》,收藏于台湾故宫博物院,刊于台湾《故宫历代书法全集》。世称“南丰七曾”(曾巩、
曾肇、曾布、曾纡、
曾纮、
曾协、
曾敦)。
有《空青遗文》10卷(《
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南游记旧》1卷(同-卷一一),已佚。事见《浮溪集》卷二八《右中大夫直宝文阁知衢州曾公墓志铭》。事见《宋史翼》、《南宋书》、《四库全书》、《江西通志》、《御定书画谱》、(宋)
汪藻《曾公墓志铭》、(宋)
陆游《书空青集后》。
作品欣赏
《品令·纹漪涨绿》
《谒金门·风淅沥》
曾协
曾协(?-1173)字同季,号云庄。南丰(今属江西省)人。南宋诗人。著名宋朝官吏。
曾肇之孙。
曾巩之侄孙。
善诗文。世称“南丰七曾”(曾巩、曾肇、
曾布、
曾纡、
曾纮、曾协、
曾敦)。
作品由其子曾炎辑集为《云庄集》20卷,但久已不传。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发现其部分作品,编得《云庄集》5卷(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及所附傅伯寿序)。另有《云庄词》1卷,《全宋词》收其作品14首,《江西诗征》收其诗16首。其中《芭花》一首,清新小巧,为咏物之佳作,流传甚广。事见《(同治)南丰县志》、《南宋文范作者考(上)》、《四库全书》、《全宋词》、《江西诗征》。
曾协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云庄集》为底本,参校《
永乐大典》残本及《豫章丛书》本(简称豫章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欣赏
《水龙吟·楚乡菰黍初尝》
曾紘
曾紘,
南宋人,
评论家。曾经首发
异端,曰:“余尝评陶公诗,语造平淡而寓意深远,外若枯槁而中实敷腴真诗人之冠冕也。平生酷爱此作,每以世无善本为恨,顷因阅《
读山海经》诗,其间一篇云。”
曾敦
曾敦,字谹父,南丰(今属江西)人。纡子。
高宗绍兴三年(一一三三)官太府寺丞,十二年知黄州(《
能改斋漫录》卷一一),十四年知台州,十八年知镇江府,二十六年知光州(《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七○、一五一、一五八)。
作品欣赏
去年看月诗成,援毫曾寄鄞江守。
流传乐府,惭非宾客,竹枝杨柳。
今岁江楼,载勤歌扇,青蛾应奏。
况铃斋初驻,凉生燕寝,有香雾凝清昼。
遥想十洲三岛,对冰轮、寒光依旧。
主人来自,清都碧落,天香满袖。
寄语嫦娥,剩留清照,时为公寿。
恐明光诏下,翩然归去,试为霖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