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annotation)对
书籍或
文章的
语汇、内容、背景、
引文作介绍、评议的文字。为了保障原作者的著作权。
中国古代分得较细,分别称之为注、释、传、笺、疏、章句等。一般通称注释。包含的内容很广。
诸凡字词音义、时间地点、人物事迹、典故出处、时代背景都是注释对象。有脚注、篇末注、夹注等形式。古籍注释列在正文之中,有双行夹注和夹注。现代
书籍注释列于正文当页之下,称脚注,亦称本面注;列于
文章之后或列于书籍之后者称篇末注。不管采用何种方式,全书注文的编排一般要求统一,以便于读者查考。
1、当
文章引用或借用的资料所在的著作第一次出现于注释中时,须将该书作者姓名、书名、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代及引用资料所在的页码一并注出。
说明:(a)作者姓名后面用冒号;著作名用
书名号标出,
书名号后加逗号;出版地后用
间隔号(中圆点);出版社名称后加逗号;出版年代后加“版”字,再加逗号;页码后用句号。
(b)著作者如系二人,作者姓名之间用
顿号分隔,如:xxx、xxx;如系二人以上,可写出第一作者姓名,后面加“等”字省略其他作者,如:xxx等。
陈宝森:《美国经济与政府政策——从罗斯福到里根》,北京.
世界知识出版社,1988年版,第124页。(d)著作如系多卷本,须在
书名号后面直接写出引用资料所在的卷数,再加句号。如:徐民:《抗美援朝的历史回顾》上卷,北京.
中国广播出版社,1990年版,第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