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国强 北京
故宫博物院研究员。1942年2月出生于上海,1965年毕业于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毕业后在故宫博物院从事业务工作。主攻古代书画史论和
书画鉴定研究,撰写发表文章百余篇,专著主要有《古画鉴赏与收藏》、《戴进》、《中国绘画史· 明代》、《中华艺术通史·明代美术》、《
古画鉴定》、《巨匠与中国名画·任伯年》、《中国巨匠》戴进、
吴伟、
林良、
吕纪、禹之鼎等。
人物简介
■ 故宫博物院研究员
■ 博宝鉴宝网鉴定专家曾用名单国翔,笔名郭翔、翔,1942年2月出生于上海,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1965年毕业于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毕业后在故宫博物院从事业务工作。
中共党员,曾任院办公室主任、陈列部主任,现任宫廷部主任,业务职称研究员,鉴博艺苑收藏品
鉴定委员会委员。主攻古代书画史论和
书画鉴定研究,撰写发表文章百余篇,共60万字左右;撰写专著10本,约80万字;合著专著2本,撰文15万字;主编图册10余本,撰写前言及图版说明共20万字;副主编图册6本,撰写前言或图版说明共8万字。共计写作文字180余万。专著主要有《古画鉴赏与收藏》、《戴进》、《中国绘画史· 明代》、《中华艺术通史·明代美术》、《
古画鉴定吴伟林良吕纪禹之鼎中国书画》、《中国美术史·明代》。主编图册有《古代仕女画集》、《仕女画图典》、《肖像画图典》、《
明四家画集》、《沈周画集》、《
董其昌画集》、《徐渭画集》、《
金陵八家画集》、《扬州八怪全集·郑燮》、《清代书法分类丛书》等。副主编图册有《
国宝荟萃》、《故宫文物大典》、《
故宫博物院藏明清绘画》、《王铎绘画精品集》、《王铎书法精品集》等。担任《大百科全书·美术》分卷主编,《
中国名画鉴赏辞典》、《中国文物鉴赏辞典》编委。
1993年被
文化部评为1992年文化部优秀专家,享受国家
特殊津贴。
故宫专家单国强谈书画的投资与拍卖
故宫专家单国强称,
拍卖市场成交价并不一定真实,提醒藏家投资书画先要端正心态。
在国内某场书画
拍卖会上,著名
山水画家陆俨少的一幅国画拍出了6600万元的天价。但故宫专家、中央电视台《
鉴宝》节目特邀鉴定嘉宾单国强称,据他了解,陆俨少的这件作品的实际成交价只有1800万元。单国强借此提醒藏家,拍卖市场成交价并不一定真实。
买卖双方私下联手抬价
国内著名书画鉴定家单国强在重庆发表演讲时称:“中国书画成交价简直让我看傻了,怎么这么多天价?而去年下半年和今年以来,书画价格又一阵狂跌。这些让我看不明白。”单国强以陆俨少的一幅作品成交价为例,道出了国内拍卖市场的一些内幕。
“陆俨少的一幅作品
拍卖成交价达到6600余万元,真的值那么多钱吗?我问了很多圈内知情人士,最后得知其成交价为1800万元。”单国强说,实际上,买家事先已与
拍卖公司达成协议,用1800万元这个价格将画作买断,然后在拍卖现场一直举牌到6600万元。
单国强说,实际上陆俨少的作品每尺也就值10多万元。
单国强在回答本报记者提问时强调,拍卖市场的确存在炒作问题,越是重头的拍品买家越要慎重。“有些拍卖会上的成交价很高,实际上买家与卖家私下早就说好了,买一幅的价格实际上可以从卖家手上得到三幅作品。”
“购买书画作品首先应从兴趣爱好入手,要学会欣赏。有些人单纯从投资角度进行书画交易,这种人心态不好,越想赚钱越赚不了钱。而真正的收藏家首先强调的是欣赏,时间长了,这里面也有很多赚钱的机会。”单国强建议书画藏家,购买时要量力而行,市场上赝品太多,不能砸锅卖铁搞收藏。入门前,必须大量学习,如果缺乏必要的知识,则很难买到真品。
识别书画藏品真假传统手段已不可靠
不管是收藏,还是投资,藏家首先要做的还是识别书画藏品的真假。除笔法、构图等方面外,画作的题跋、印章、装裱以及已出版的画册等,都是鉴定时可参照的材料。但故宫专家单国强称,这些手段已不可靠。
单国强介绍说,印章本是书画鉴定的一个重要指标,但从2000年以后,造假者利用电脑制版,制造的印章基本与真品没有差别;纸张是传统书画的鉴定依据,但清代生产的纸张仍能买到;有些藏家习惯看书画是老式装裱还是新裱,而有些造假者就利用藏家的这种心态,专门在装裱店收购老式套裱,然后移花接木到赝品上。
书画鉴定需要已出版的画册作为
旁证,但单国强强调说,1990年以后出版的画册就不能信,因为出版刊号可以随便买到,于是造假者就专门把假画印进画册。甚至有的造假者找来上世纪30年代出版的画册,抽几页出来,然后把假画的图片放进去,蒙蔽投资者。
解开《无用师卷》4大谜团
由于温总理在全国“两会”上讲的一个故事,传世名画《
富春山居图》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而现藏
台北故宫、占90%以上画幅的《
无用师卷》究竟画了些什么,又有哪些名人题跋?除了少数几位在台北有幸看过这幅名画的圈内人,内地民众几乎“不识庐山真面目”。
就在不久前,
雅昌艺术馆意外地从库存的
二玄社高仿真
复制品中发现了《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的踪迹,这是日本二玄社30年前在台北故宫授权下复制的一批国宝级书画精品,曾被著名
文物鉴定家
启功称为“下真迹一等”。《无用师卷》的真面目究竟如何?烧毁的部分画的是什么?《剩山图》与《无用师卷》能否完美拼接?《富春山居图》的价格是否有估算的可能?本报记者独家探访了这幅长达10.51米的神秘长卷,并特约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在中国
书画收藏鉴定上堪称“国宝级”人物的单国强,为公众拆解《无用师卷》的四大谜团。
谜团1:《无用师卷》画了些什么?
“我去过台湾五六次,《
无用师卷》也看过不止一次了。”单国强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与国宝打了30多年交道,上世纪80年代,他已经在浙江博物馆看过《
富春山居图》的前半段《剩山图》,《无用师卷》的
影印本也在画册上看过无数次,但第一次见识真迹,还是1990年他第一次去
台北故宫博物院时。
“这其实是一幅没有画完的作品。”单国强告诉记者,《
富春山居图》是
黄公望79岁高龄时开始创作的。一次从
松江归富春山居,偕好友无用禅师同行。应无用禅师之求,黄公望就在他的山居南楼援笔作此长卷。开始时,他并未刻意去画,只在闲暇时,兴之所至,随意画上几笔。因经常云游在外,而画卷留在山中,三四年过去了还没画好。后来,他特地将画卷放进随身的行李中,早晚有空就接着画,“黄公望晚年隐居在富春江畔,他建了一个名叫‘
小洞天’的
草庐,
有机会看到江水,看一段江水画一段,这实际上是他的一个写生作品”。1350年,黄公望才为此图
题款,但最后何时完成,不得而知。
就画面而言,《富春山居图》是一幅少有的
山水长卷。根据史料记载,原画应该是“高一尺余,长二丈四尺”。将烧毁后的两段比照着看,单国强向记者描述,《富春山居图》开卷表现江边景色,接着描绘起伏连绵的山峦,然后是广阔的江水,最后高峰突起,在江水茫茫中结束全图,“这些景致基本还是比较写实的”。
值得注意的是,因为创作时间跨度长,前后画风是有变化的。“前后两段我仔细看了。开始的那一段比较像他的老师赵孟頫,但后来就越来越师法五代的
董源和
巨然,这一点在《剩山图》中已见端倪。再后来就慢慢凝练出黄公望自己的画风,开始时用笔多,后来用墨多,技法越来越纯熟,《
无用师卷》尤其能够很清楚看出这个过渡。”单国强表示,尽管被人为割裂,但《
富春山居图》的神韵没有断开,本是一幅画作的《剩山图》和《无用师卷》,如一奶同胞,自有血脉互通。
谜团2:前后两段能否完美拼接?
记者在雅昌艺术馆看到,二玄社高仿真复制的《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按照原样、原大小再现了当年被明末收藏家吴洪裕“火殉”之后的后半段。装裱后总长10.51米,其中画作部分6.37米,题跋就长达3.37米。
其中,题跋部分清晰勾勒了《
无用师卷》的流传过程。据记者统计,有名有姓的题跋就留下了10段之多,此外藏印无数,包括明代画家
沈周,画家
文徵明之子
文彭,画家、鉴赏家
谈志伊,太原王穉登和画家
周天球,收藏家
邹之麟,明代后期著名书画家、鉴赏家董其昌等,“最重要的题跋,一个是沈周的,一个就是董其昌的。”单国强告诉记者,“火殉”事件之后,吴洪裕的侄子吴静庵为了掩盖火烧痕迹,将原本位于画尾的、董其昌的题跋切割下来,挪至画首。跋中写明《富春山居图》是为“无用师”所画,所以此段才被后人称为《无用师卷》。
与《剩山图》相较,“《
无用师卷》这段价值更大。它的题跋保存得很完整,没有被烧掉。而《剩山图》上面的题跋都是清代以后的藏家了,价值没有那么大。”单国强说。
他介绍说,《富春山居图》是用六张宣纸连接而作的长卷,每个连接处都有骑缝印章。《剩山图》和《
无用师卷》连接处的上端,就盖着一枚吴之矩(吴洪裕之父)的
白文方印。这枚
印章加盖时,《富春山居图》尚是一幅完整长卷。虽然《剩山图》经过不同藏家装裱,经过截边,比《无用师卷》窄了1.8厘米,但两段画卷合在一起时,这枚印章仍严丝合缝。
而那场“火殉”之灾,在《富春山居图》前后两段留下了共同的伤疤。从《无用师卷》向右至《剩山图》,留下了五处火痕,几乎等距分布,而且越往右火痕越大。可以想见,当年《富春山居图》卷轴在火中被
灼烧的惨景。
记者在二玄社的高仿真复制品上看到,《无用师卷》起卷处就有三处十分明显的火痕。而最右边的一处火痕,恰好就在
骑缝章之下,两段画作各半。在今天的《剩山图》上,民国书画鉴定大行家
吴湖帆在这里加注:“下方石坡、小树、沙脚,除火痕空处各经补笔外,余皆一气连属。”
','
谜团3:烧毁的部分是什么?
单国强把《富春山居图》的诸多版本分为“火前本”和“火后本”。今天的《剩山图》和《
无用师卷》都是“火后本”,当然也是唯一的真迹。而欲知当年烧毁部分的画作原貌,还得从前人临摹的《富春山居图》中一探究竟,“由于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太出名了,明清画家都争相临摹,有籍可查的临摹本就有十余幅”,这些都
被单国强称为“火前本”。
最出名的“火前本”有两个,一是名为《山居图》的“子明本”,现藏台北故宫;另一个就是沈周临背摹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现藏
北京故宫。“由于沈周的《富春山居图》是凭记忆所画,与原作还有些距离,画风也完全是沈周自己的。目前最最可靠的,就是‘子明本’”,单国强说,这个版本还上演过一段《富春山居图》收藏历史上的笑谈。
乾隆十年(1745)的冬天,一卷《富春山居图》被征入宫。乾隆皇帝爱不释手,把它珍藏在身边不时取出来欣赏,并且在6米长卷的留白处赋诗题词,加盖玉玺,还逢人就邀诗题词,将留白处题得满满五十六则赞叹诗、盖满各式
钤印。这就是明末文人临摹的《子明卷》。后人为牟利,将原作者题款去掉,伪造了黄公望的题款。因为伪作题款中说是为“子明隐君”所画,所以这幅画又被后人称为《子明卷》。
第二年,又一幅《富春山居图》也进了宫,这才是作为“火后本”的《
无用师卷》。
乾隆是个喜欢文物收藏的人,也喜欢演鉴宝节目、主持文物鉴定。因为先入为主的缘故,他深信第一卷是真迹,最终在翰林院
掌院学士梁诗正、
礼部侍郎沈德潜等几位大臣的附和下,《无用师卷》被认定是赝品,列入“
石渠宝笈次等”。在二玄社复制的这幅《无用师卷》上,记者看到梁诗正受命代笔在《无用师卷》上的题跋,他详细记载了当时的
鉴定结论:“此卷笔力苶弱,其为膺鼎无疑,惟画格秀润可喜,亦如
双钩,下真迹一等。”值得庆幸的是,正因乾隆“打眼”,真品《无用师卷》才逃脱了被“毁容”的命运。
“我去过好几次台湾,都没有看到《子明卷》,因为正名之后,台北故宫就不拿出来了。”单国强告诉记者,通过他在影印本上看到的印象,被烧毁的有五尺左右,画的是
城楼隐约,
平沙无垠,为
富春江口出钱塘的景色;五尺之后,才是峰峦云树,坡石起伏。而今天的《剩山图》,一开始就是高山,《子明卷》不是这样。他的粗略印象是,“《子明卷》从笔墨功力、艺术水平等各方面都比《
无用师卷》要差。但它是全本,其价值也在这里。”
谜团4:《富春山居图》价值几何?
谈到这幅传奇名画的价值,单国强表示,《富春山居图》是“
元四家”之首的最重要作品,再加上都被博物馆收藏,已经很难估价了。
但他也谈到一个参考价值。1996年,沈周背临的那幅《富春山居图》现身瀚海拍卖会,北京故宫博物院花了880万元
定向拍卖,当年十分轰动。这也是中国当代拍卖史上第一次由国家级博物馆定向拍卖一件作品。
沈周背临的《富春山居图》1996年价值880万元,2008年浙江保利拍卖过一件董其昌临摹的《富春山居图》,当时的价格是14万元。《富春山居图》的真迹以咫尺片段就堪当稀世珍宝,其价值已难估量。
单国强已经看过二玄社复制的《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他赞叹说不仅精妙还原了原作的
笔墨变化,而且在保证原作风神的前提下有效地修复了画面的
皮损残破。
出版目录
出版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