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锡寺,位于广东省汕头市
潮阳区棉城东郊峰腰白牛岩上(俗称东岩)。卓锡寺原称白牛岩,是唐代名僧大颠拓建。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年),扩建为卓锡寺;金顶寺建于南宋;石岩寺建于明。上述岩寺几经修缮。经侨胞和乡人捐款进行修缮,基本保存清代的原貌。
东岩三处岩寺,占地面积约三千多平方米。该处风景幽美,摩崖石刻丰富多采,是潮阳有名的旅游胜地。东岩上有唐、宋、元、明、清至近代摩崖石刻数十处,
石雕佛像一处。是潮阳区内摩崖石刻保存较丰富的地方,为研究历史、书法提供珍贵资料。现保存完好,1981年6月潮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唐代贞元年间,中原禅宗第九代传人大颠和尚率玄应、智高等数十门人所拓建。岩上四周,青石垒垒,泉鸣幽涧,从山下绕一池碧水,拾石阶登级而上,便达卓锡古寺,门匾是明朝
潮阳县人、监察御史、巡按萧端蒙所题书。
古寺依山而建,进门左行便是僧舍、斋堂,前行便是宽阔庭院,奇花异果,各呈纷芳。伫立庭院远眺,可见如带练江,楼屋栉次鳞比之城市。庭院之上便庄严之大雄宝殿,出宝殿侧门,便有泉水汩汩之卓锡泉。本来僧人起居处称为卓锡,而此处之卓锡泉却有着一段神奇传说。相传唐朝元和十四年韩愈因谏迎佛骨被贬来
潮州任剌史,为解旱涝民厄曾来潮阳大湖祭神,路过白牛岩,因韩无命人通报,正在岩上修水渠的大颠和尚便未迎接,后大颠见韩伫立良久,口渴难耐,便用「灰匙」「卓」(即击凿)岩,岩即喷泉为韩愈解渴,后人将此泉称为卓锡泉,寺名为卓锡古寺。
沿卓锡泉石径而上,便至宽阔的白牛岩洞,洞顶壁有白牛造像幻影,相传这里是大颠及闸人面壁修禅的地方。洞下有石佛堂,是大颠等礼佛诵经处所。佛堂石壁有石雕花瓶一个,线条古朴流畅。岩洞四周,有宋代以来各朝摩崖石刻数十处,楷、行、隶、篆字体齐备。上有宋宣和四年(公元一一二二年)士人陈昌年等纪游文字,有元潮州路总管五翰的隶书「白牛岩」、篆书「飞云」,潮阳达鲁花赤(蒙古监临官)的行书题刻,清潮阳县令彭家升的楷书「天风海涛」。
白牛岩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常住十馀僧众,晨钟暮鼓,礼佛诵经。游人至此或吊古怀旧、观赏石刻,烹泉品茗,参与僧人的功课,或游山玩水,登高远眺,怡情自得,乐而忘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