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克基土司官寨,位于四川省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市
马尔康镇西索村,占地面积1400余平方米,始建于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
历史沿革
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开始修建卓克基土司官寨,当时修建的为片石墙体木结构藏式建筑,四合院式平面布局,其规模较现存官寨略小。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7月,
毛泽东同志及中央机关
长征途中曾在卓克基土司官寨住宿一周,在官寨二楼召开了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通过了《告康藏西番民众书》。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夏初,卓克基土司官寨被大火烧毁,仅残存北面少许墙体。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至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索观瀛土司调集3个垄巴(农区单位)数百民众,历时3年重建成现在的卓克基官寨。
20世纪70年代,卓克基土司官寨的部分房间成为马尔康师范学校的校舍。
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当地政府逐渐开始加大对卓克基土司官寨的文化保护。
1989年,卓克基土司官寨房主索国坤将官寨房产无偿捐赠给当地政府。
1995年,马尔康县正式启动保护计划,同时圈定了保护范围。
1999年,国家文物局批准同意了《卓克基官寨维修设计方案》。
2000年,阿坝州政府研究通过了《关于维修卓克基官寨有关问题的请示》,敲定了维修资金的解决方案。同年3月15日,卓克基官寨维修工程正式开工。
2004年,阿坝州再次决定投入巨资,对卓克基官寨进行整体恢复性维修。
建筑格局
卓克基土司官寨是由四组碉楼组合为封闭式的四合院,坐西北朝东南,平面略呈正方形,中轴线对称布局。官寨在外侧有片石砌四角碉楼。卓克基土司官寨总占地面积1400余平方米,正面边长37.84米,侧面边长37.2米,全高19.5米,建筑层高2.85米,暸望房高2米,顶高1.6米。
建筑特点
卓克基土司官寨时既采用了传统典型藏式“邛笼”建筑风格,又借鉴汉族建筑技术。从外观上看,卓克基土司官寨除汉式屋顶外,主楼和附属的碉楼都是典型的
嘉绒藏族式建筑。侧立面前低后高,拖厢结构,采用汉族建筑中的透雕、露雕栏杆、窗格等建筑技术。所有的楼层都采用汉式回廊相互连结,回廊外用汉式花窗与藏式窗花图案作装饰。卓克基土司官寨建筑前后左右顶部均有椽子,其中左右两侧建筑前半部为单层椽,后半部为双层椽;前后部建筑的双层椽:暸望房顶为单层椽,椽间距0.2米,建筑3层以下诸层顶部以方形横木梁,借以承担上一层建筑重量。
卓克基土司官寨系土石木结构建筑,采用青石、黄泥、木材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这种特定的建筑用材体现了嘉绒藏族的建筑文化。青石块砌筑石墙时,用黄泥在石缝中作填充和黏结。
卓克基土司官寨屋顶采用藏式传统的密梁构成的平屋顶和汉式三角形木行架构成的悬山式屋顶形式。平屋顶用木质密梁作为承重面,其上铺满木板,再以泥土夯实,屋顶平整光洁,具有一定散水坡度,可防止雨水浸蚀。悬山式屋顶以三角形木架为支架,其上铺短形木樽、木棱,再从两坡边缘依次向上叠压青石板或杉木板。而楼板的铺设则根据本地气候寒冷、温差较大的特点,在由墙体挑出的密集木梁上先密铺一层树枝、木棍和柴块,再盖以泥土用力夯实,将木板铺于其上。墙体以片石砌成,墙体向内倾斜,互相挤压支撑,用石灰加糯米汁勾缝,较为坚固。施工时将石块整的一面向下,上下左右的石块大小组合、交错搭接,相互楔合,棱角分明,墙体四周均开有内大外小“T”形小窗。
主要建筑
卓克基土司官寨正面建筑有2层,面阔7间长21米,进深2间宽5.4米。外墙厚1.1米,内墙厚0.9米。正门宽2.65米,高2.2米。其底层紧接大门,为门厅。二楼为接待汉族官商客人的专用平顶的“外宾厅”,中部一连三间,内悬挂字画和名人照片,地面摆设全部汉化,两侧为汉式客房。平顶则可沐浴阳光、观赏风景。
卓克基土司官寨左、右、后方均为四层石墙木板房屋,左、右两楼楼顶处建有暸望房。每楼每层内侧建有木质回廊,为同层各房往来的通道。廊宽2.5米,廊柱子为木质,由上下杆重合构成,两杆结合处用暗子母榫套合。廊柱间距2.4米至2.7米不等。廊柱柱石为方形石柱,柱边长0.45米。左右两楼最后3根廊柱设有短枝撑暸望房。楼板平铺由墙体挑出与廊柱穿逗而成的矩形横梁上。栏杆以镂刻雕刻雕花的木条构成几何形成回字形图案。
卓克基土司官寨底层右边东楼有小房11间,左边有小房8间、厨房11间,分别为马圈、“家人”和为土司当差人的住房,底层后部北楼有小房4间。西楼、东楼均为四层楼房,土司、土妇家眷的住房、书房、厨房和当班大管家、小管家、杂役的住房都设置在西楼中。北楼为五层宗教专用楼,一、二、三层分别设置成库房、客房、厨房、菜房等。四、五楼为红、黄教宗教活动场所。正中为大经堂,屋顶通四、五层。大经堂两侧为小经堂,小经堂为和尚、喇嘛住房,四层经堂墙外有悬挑木质转经回廊。
四角碉楼位于卓克基土司官寨在外侧,边长8米,高度与官寨房顶齐高,由片石砌成,由官寨右侧第三层楼中部可进入其中。它不仅是紧急时期储藏珍贵物资和藏身之处,也是土司权力和等级的象征。
文物遗存
照壁
照壁位于官寨主体和大门之间,藏式风格,正面绘老虎背面绘麒麟。传说官寨竣工后,从山上来了一只老虎,在大门旁边卧了一天一夜,最后悄然离去,当时的土司就命令画匠将老虎画在了照壁上。因此,卓克基这个地名除了本身的含义外,还有‘藏龙卧虎之地’的说法。而背面的麒麟则是正义的化身,警示历代土司在处理日常政务时需秉持公心。
历史文化
相关人物
索观瀛(1900年—1967年11月7日),号海寰,男,藏族,藏名索郎泽郎,汶川绵虒人,出生于汶川县瓦寺土司世家,承袭马尔康县卓克基第17代土司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索观瀛曾任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等职务。1958年,在社会主义献金运动和四土民主改革中,索主动捐献黄金600多两以及若干珠宝。1959年,达赖集团叛国出逃,索观瀛多次发表文章声讨。在“文化大革命”中,索观瀛受到冲击。1966年11月,被红卫兵由成都弄回马尔康县批斗。1967年11月7日,因患脑溢血医治无效,病逝于阿坝州人民医院,时年67岁。
文物价值
卓克基土司官寨建造年代虽短,但它规模庞大,构造精细,几乎囊括了嘉绒藏族数千年积累的建筑技术之精华,是藏汉民族建筑艺术高度融合的典范。它不仅是土司制度的历史见证,民族发展史中的一段历史遗迹,而且有较高的建筑研究价值。
保护措施
1988年1月13日,卓克基土司官寨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所获荣誉
2005年,卓克基土司官寨被列入全国百家红色经典旅游景区之一。
2006年2月,卓克基土司官寨被中共四川省委、
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
四川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卓克基土司官寨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市马尔康镇西索村,成都市至马尔康市和马尔康市至小金县的公路交汇处。正面是纳足沟,两侧与民宅村寨隔水相望。
交通信息
从马尔康市政府出发,步行180米,在达萨站搭乘马尔康1路公交,在红色文化旅游城站下车,步行34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