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克之,原名华睆,1902年12月20日出生在江苏
宝应县。早年是国民党左派,1927年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从事反蒋活动,1935年策划和主持了刺杀
汪精卫的事件。1939年进入
潘汉年的情报系统并加入
中国共产党,成为潘汉年在香港和上海工作的得力助手。在隐蔽战线上坚持斗争数十年,直到革命胜利。这期间他深入虎穴,出生入死,建奇功,对党的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个人生平
华克之,原名华睆,1902年12月出生,江苏宝应人,他在中学时即加入国民党,在大革命期间与共产党人亲密合作,蒋介石反共清党之后,他又毅然与蒋决裂。1935年11月1日,他与战友们刺杀蒋介石。最终,蒋介石因故未能出现,执行刺杀任务的
孙凤鸣遂决定刺杀汪精卫。此后,华克之躲过追捕,最终选择参加共产党,成为潘汉年的得力干将。
华克之刚进入省立南京一中读书不久,已倾心于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立志于“青年人要做大事,不要做大官”;刚升上二年级,就被选举为学生会主席,并加入中国国民党;保送进入
金陵大学之后,他作为工作人员参加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目睹孙中山关于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诞生;国民党改组之后,华克之成为国共合作的国民党南京市南区党部委员,并在1925年成为
“五卅”惨案后援会成员,担任总务之职,并与共产党人宛希俨等亲密合作,成为大革命时期南京的风云人物。
“五卅”运动中,他推动举行了万人反帝爱国斗争大会;在推动纱厂工人罢工,江苏军阀
齐燮元企图武装阻止之际,华克之受后援会委派,两次晋见江苏省水陆警备司令
冷御秋,不仅得到大力支持,还与冷御秋结下忘年之交。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指挥军警力量进行了“四·一二”反革命大屠杀,血淋淋的反共清党开始了。华克之的合作者、共产党人
宛希俨、
萧楚女、
侯绍裘等等,都牺牲了;惨遭屠杀的还有无数坚持“三民”主义、三大政策的国民党左派和平民群众。4月12日,华克之秘密召集国民党忠诚党员,以其国民党南京市党部委员、青年部长的个人名义张贴布告,通知全市党员于4月14日集会,抗议
蒋介石的暴行。蒋介石得知后,有意笼络,在13日亲手写下信函,派人送给华克之:“华睆同志,明天大会万不能开,请即到总部一谈。蒋中正。”
华克之坚拒蒋介石的邀约,亲率六千余名国民党员和左派人士在南京集会,愤然揭露蒋介石清党反共、分裂革命,以及背叛孙中山遗教、大屠杀的罪行,通过《反对大屠杀》、《要求中央制止分裂继续北伐》等议案,到国民党临时中央党部请愿。他当晚被捕,还好
吴稚晖等国民党元老出面,才使他获释。出狱不久,南京政府派华克之前往江苏睢宁,处理所谓共产党人暴动问题。华克之审讯发现当地政府一味压榨搜刮却不救洪灾,交不起地租的农民被诬以共产党被捕,于是他断然决定全部释放。再一次,华克之返回家乡宝应,居然主持成立了国民党江苏省宝应县临时党部,贴出的第一张布告就是为农民张目,实施“二五”减租政策,还公开打击为首的反对分子。华克之所为终遭致
CC系不满,于是,华克之第二次被捕,国民党江苏省党部随即判其死刑。幸好,华克之的朋友、国民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政治部训练部主任
酆悌说动了军政部长
何应钦出面,使其得脱劫难。
1929年夏秋之交,华克之来到上海,入住金神父路的法政大学对面新新南里232号小楼,他把此楼称为“危楼”,自称危楼主人,要在这里寻找一条适合自己的革命道路。在这里,他与自幼相知的共产党员陈惘子常做彻夜长谈,要继续国共合作道路,以反蒋抗日为目标;他与孙凤鸣、
王亚樵、任庵、李怀诚、华龙章等往来密切,憎恶蒋介石的独裁,焦虑日本的侵略,痛心国家民族的前途。
1931年,他们在上海刺杀
宋子文,虽未刺死,亦小试牛刀;1933年11月,
李济深、
陈铭枢等人以十九路军为主力,成立福建人民政府,举起抗日反蒋大旗。华克之与朋友兴奋几许,欣然前往,可惜三月之后,蒋介石军队攻陷福州。华克之等决然提出流血五步,刺杀蒋介石的意见,并请共产党员陈惘子征求共产党组织的意见。不久,陈惘子代表中央军委回复道:我们是领导无产阶级革命的政党,是信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政党,我们不能鼓励大家去做暗杀工作。
危楼主人和他的朋友们坚持自己的意见。华克之、孙凤鸣、贺少茹和张维等人几经运筹,以南京晨光通讯社掩饰身份,谋得机会。1935年11月1日,在国民党四届六中全会上,孙凤鸣以记者身份,终于谋得刺杀蒋介石的良机,但是蒋介石拒绝出场与一百多位中央委员共同拍照。迫不得已,孙凤鸣在最后时刻高呼“打倒卖国贼”的口号,在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厅门前向国民党二号人物
汪精卫连击三枪,枪枪命中。刺蒋事件之后,孙凤鸣受伤至死,在国民党军警搜捕下,贺少茹、
张维等人以及众多与事件无关人员被捕、遇难,华克之侥幸脱险。
1937年5月,华克之在延安见到毛泽东。华克之到达延安后受到了热情接待。毛泽东在百忙中约见了华克之并与之长谈。华克之向毛泽东介绍了自己的经历和惨痛教训,真诚地希望能够留在延安参加革命行列。毛泽东对华克之所说的一切表示充分理解,同时表示欢迎他参加革命。但又坦诚的说明,现在让华克之留在延安不妥,因为当时国共已经合作,国民党对华克之的通缉令并未撤销,倘若国民党向延安要人就会陷入被动。毛泽东建议华克之仍回香港去,并说那里正是他的“用武之地”,以后还会派人和他联络的。华克之离开延安后,经北平、武汉、广州重返香港。
1939年夏,中共华南地方党的负责人连贯找到华克之,带他去见了廖承志和潘汉年。廖承志和潘汉年开诚布公地对华克之说,准备安排他加入党的隐蔽战线,在这个特殊的领域为党工作。华克之表示,只要是党的需要,他将无条件服从。在接受新的工作任务后,华克之提出了一个要求,希望能够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廖承志和潘汉年表示,他们愿意做他的入党介绍人。1939年底,他由廖承志和潘汉年介绍,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他深入虎穴,出生入死,屡建奇功,成为中共隐蔽战线上的一员功勋卓著的干将。
1945年秋,日本投降。这时潘汉年已返回延安,华克之经请示后,大胆地通过一位和日军某军火库负责人冈田颇有交往的上海开明人士,乔装打扮成一位国民党某战区的中将官员,以接收的名义将冈山所管的一部分军火秘密运往新四军根据地。华克之此举受到中央有关部门嘉奖。新四军军部在致华克之的电报中说:“那批炸药可供他们部队用两三年的,实在功不可没。”
解放战争期间,华克之随潘汉年撤离上海再赴香港继续从事情报工作。1948年初,解放战争形势迅速发展,解放军总部急需一批国统区的军用地图,中央电令华南分局设法从蒋管区秘密寻找。潘汉年将此任务交给了华克之。华克之知道日本当年为侵华战争的需要,曾绘制了一大批中国各地军用地图,日本投降后这批地图被国民党接收下来了。华克之当然知道这批军用地图对于解放战争的重要性,但要从国民党手中搞到这批绝密地图谈何容易。华克之潜入上海后多方探听,得知日本人留下的这批地图被保存在南京国防部二厅。华克之又潜入到南京,通过一个旧关系,几经周折,终于从敌人的国防部二厅弄到了部分地图。华克之又通过某国驻华外交机构,利用外交邮件的免检特权,将这批地图通过香港转运至解放区。
全国解放后,华克之大部分时间驻在澳门,继续在隐蔽战线上为党工作。
1955年春,华克之突然被召回北京,不久被捕入狱,审查达10年之久。
1965年以“参与内奸”活动罪被判11年徒刑。
1979年,携《卅年实录》等材料至北京,经
廖承志过问,公安部对其作出平反决定,被安排为国家安全部顾问。
有关部门给他做的最后结论是:“华克之同志建国前在潘汉年同志领导下,在敌后屡次出生入死做革命工作,是有成绩的,对党的事业卓有贡献。”
轶事典故
能文能武
华克之一生波澜起伏,在世人眼中,他总与刺杀蒋介石联系在一起,不由得有了几分江湖侠士的形象。华克之双目炯炯,神情恬淡,似乎千帆阅尽,却又锐气内敛。他还好学能文,在安宜高等小学期间,是全校公认的优秀学生,曾以一篇《重修翦淞阁记》写出青年应以天下大事为己任,决不应陶醉于历史陈迹的情怀,被誉为“朝气蓬勃”。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他为纪念刺杀汪精卫而遇难的战友孙凤鸣夫妇,赋诗两首:
其一
生无私人怨,死因国事非。
心向知音决,泪为生民挥。
言重季布诺,技胜张良锤。
精卫非精卫,替死此魑魅。
攻败于垂成,千古共心摧。
其二
真州多佳丽,首推凤鸣妻。
轻金重大义,志同始结缡。
反对臣日寇,无惧血染衣。
“死者并非难,处死者难矣。”
凌迟无一语,闺中千古奇。
赵朴初受邀阅读、吟哦此诗,华克之恳请指正,
赵朴初正色道:“一个字也无须改动。
义不屈服
1929年3月,国民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国民党开除了在中执委、中监委等部门任职的共产党人的国民党党籍,开除了支持三大政策的
邓演达等国民党左派人士的党籍,蒋介石的风头盛极一时。一些朋友开始劝说华克之,
酆悌为其谋划在《中央日报》上发一个反共声明,以换取蒋介石的谅解。
不过,华克之却不愿识这个时务,“我决不发反共声明,我至死也不能违背当初加入中国国民党的宗旨。蒋先生有抛弃
三大政策的自由,我有继续执行和坚持三大政策的自由。我无愧于蒋先生,用不着去求他谅解。”
眼见得酆悌这些朋友劝说自己向蒋介石投诚,华克之心潮难平,“正告各位朋友,倘若还要同我做朋友,请今后不再言发表什么声明的事情。”随后,华克之断然离开南京,离开这些朋友,来到上海,要走自己的路。
搜集情报
上海,一直就是远东最大的情报中心,各种特务机关活动的重要据点。国民党两大特务机关“
军统”和“
中统”在上海设有庞大的机构。日本侵占上海后,在这里设有侵华的最高特务机关“
梅机关”,日本驻上海总领事馆内也设立了一个专门情报机构“岩井公馆”,汪伪政权也在日本人的扶植下建立了特工机关——极司菲尔路“76”号。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被称为“孤岛”的英法租界里,英法美等各西方国家仍在继续利用其殖民机构从事搜集情报等特工活动。苏联和第三国际也同时在这里设有情报活动据点。
按照中社部的要求,潘汉年首先把组建华南情报局的工作任务担负起来。潘汉年到任伊始,就着手四处物色人才,从廖承志的八路军办事处等各方面调了不少干部充实情报战线。廖承志的助手、八路军驻港办事处副处长
连贯是华克之的老朋友,对华克之在上海从事秘密反蒋活动的经历知之甚详,深知华克之的能力、品行和为人,便向潘汉年推荐。华克之进入了潘汉年的情报系统。1939年华南情报局成立后成为该局的情报骨干。华克之这个名字不能用了,他化名为张建良。从这时起,他在中共隐蔽战线上一干就是十多年,成为潘汉年在香港和上海工作的得力助手,直到革命胜利。
华克之利用对上海的熟悉和各种广泛的社会关系,来往于上海和香港之间,一路畅通无阻。通过华克之和香港银行家女儿
董慧卓有成效的活动,中共港、沪两地情报据点之间的联系建立起来。
华克之加入党的隐蔽战线后,成为潘汉年的一位得力助手。潘汉年领导的敌后情报工作重点是搜集战略情报,为延安提供决策依据。搜集这类情报难度很大,必须寻求那些具有一定社会地位,同时又具爱国心和正义感,并且和敌人上层人物有着历史渊源的人士。动员这样的人出山,必须由和他们关系较深,为他们所信任的人从中引介举荐。华克之浪迹江湖多年,在上海、南京等地曾结交过不少这样的人士。潘汉年让华克之物色其中最有把握的几位,并把他们介绍给自己。这些人基于对华克之的高度信任,又经潘汉年晓以大义、动以真情,结果为延安搜集到许多重要的战略情报。
任庵是一位知名度很高的社会贤达,和华克之结识多年,可谓生死之交。华克之动员任庵出山后,根据潘汉年的安排,曾冒着极大的风险秘密前往重庆会见
戴笠,为潘汉年领导下的情报干部
袁殊在军统之间进行了沟通,以防止袁殊在打入日本情报机关和公开担任“汉奸”要职后遭军统暗害。任庵后来又根据潘汉年和华克之的安排,利用旧关系接近大汉奸
周佛海的家庭,探听到许多重庆方面和日伪之间暗中往来的情况。抗战胜利前夕,重庆方面为了抢夺胜利果实,曾通过周佛海收编改编近20万伪军,让这些汉奸部队换上“国军”旗号,以便就近抢占日军交出的地盘,阻止新四军接收,并为后来发动内战扩充兵源。为了拉拢周佛海,重庆竟秘密任命周佛海为“京沪保安副总司令”。这项任命的绝密情报被任庵、华克之获得后立即电告延安。延安后来对此予以了公开揭露,结果弄得重庆方面狼狈不堪。
历史评价
华克之被称为“中共隐蔽战线上一面旗帜”,是震惊中外“刺汪事件”的总指挥 。他1937年参加革命,从事进步活动,经廖承志和潘汉年同志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受毛泽东、朱德同志亲自派遣,此后的几十年,在廖承志、潘汉年同志领导下,长期在上海、香港等地进行秘密斗争,周旋于日、美、英和汪伪国民党,出生入死,多次完成艰险使命, 为抗日斗争做出了巨大贡献,受到党中央嘉奖和高度评价,建国后,任国家安全部顾问。
华克之有一首诗:“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犁蒋廷,生死不顾;祝共产,歌颂东风。断头颅,一无后悔;建共和,以进大同。”这恰如华克之一生的总结。
后世纪念
华将自己亲笔撰写的《三十年实录》毫无保留地交给了宝应县政协。经过一段时间的不懈努力,韩励观、陈立平二位作者在县政协的组织支持下终于完成了《华克之传奇》一书的撰写、编审、出版工作。
为纪念党的隐蔽战线的杰出战士华克之,宝应县修建了
华克之纪念馆,在革命烈士陵园中安放着华克之铜像,让人们铭记他的不朽功绩。纪念馆建成于2006年,占地面积200平方米,保护范围面积200平方米。
由宝应县委党史办策划,宝应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团县委、县广电总台、县委党史办联合拍摄的地方党史宣传教育电视专题片《讲述》,采用外景拍摄和现场录制相结合的方法,讲述成贻宾、华克之、陈处泰、夏美英、冯立生、颜红英、范日升等8位宝应籍革命先辈、先进人物感人至深的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