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疏钞
唐澄观所著典籍
《华严经疏钞》八十卷,唐澄观撰,《疏》、《钞》原来别行,到了宋代,晋水净源才录疏以配经,编为一百二十卷,称为《华严经疏注》,是我国藏经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简介
作者唐澄观先于兴元元年到贞元三年间(784~787)撰《大方广佛华严经疏》(略称《大疏》)六十卷,解释唐译《大方广佛华严经》文,后来又为弟子僧睿等百余人撰《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略称《演义钞》)九十卷,解释疏文。《疏》、《钞》原来别行,到了宋代,晋水净源(1011~1088)才录疏以配经,编为一百二十卷,称为《华严经疏注》(现缺第二十一至七十卷、第九十一至一百卷)。后人更会钞入疏,称为《华严经疏钞》,
唐译《华严》于唐武后证圣元年(695)译出后,法藏即撰《新译华严经略疏》,写到第十九卷而圆寂,弟子慧苑继承遗业,撰《续华严略疏刊定记》,但《刊定记》所说往往和法藏所说不同:一、慧苑依《究竟一乘宝性论》立四种教,异于法藏的五教教判;二、慧苑立德相、业用两重十玄、异于法藏的一重十玄说,都是其荦荦大端。澄观的《大疏》和《演义钞》,便是为破斥慧苑异说、复兴贤首大义而作的。
作品简介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分十门论释。
①教起因缘。因与缘各开为十,总以能说佛智为因,所化机为缘,显示毗卢遮那因胜果胜,开示众生悟入广大华严佛智,疾证无上菩提故;
②藏教所摄。指出华严在经、律、论三藏中属于经藏;在声闻、菩萨二藏中属于菩萨藏;在小、始、终、顿、圆五教中属于圆教;
③义理分齐。指出华严属于圆教,是最极究竟的“一乘别教”,特显法界缘起圆融无碍无尽之旨。以教义、理事、境智、行位、因果、依正、法报、应化、人法、顺逆、感应等十对为所依体事,随一摄余,相互依存、显事无碍;摄归真实、理极皆空无自性,显理无碍;缘起非无,自性非有,空有相成,显事理无碍;即事即理,即空即有,周遍含容,一切即一,一即一切,显事事无碍。又广开为十玄门以明此理。如是则一念才举,法界全收,本自圆明,非假施为,非余宗所能显,唯华严所独具;
④教所被机。谓华严圆教,众乘同归,就长远说当无根不被;就当机说则唯被一类圆机;
⑤教体浅深。谓自音声言语,名句文身,由浅至深乃至事事无碍,海印炳现等略有十门,华严属后二者。以一句即具一切句重重无尽,海印三昧中声色情器无非教体故;
⑥宗趣通别。总判佛说一代时教为我法俱有、法有我无、法无去来、现通假实、俗妄真空、诸法但名、三胜空有、真空绝相、空有无碍、圆融具德等十宗。自人天小乘依次后后胜于前前亦摄有前前而归极于华严;别明华严一经以法界理实缘起因果不思议为宗,速证佛果为趣;
⑦部类品会。说明本部有略本、下本、中本、上本、普眼等十类;
⑧传译感通。先明晋唐两译补阙年代,次述传通感应事迹;
⑨总释名题;
⑩别解文义。用三分料说,以第一《世主妙严品》为序分,第二《如来出现品》以下为正宗分,第三十九《入法界品》的“尔时文殊师利从善住楼阁出”以下为流通分。此外,又依说经地点、次数分全经为七处九会。
经文内容
《大疏》立十门解释经文,《演义钞》分四段解释疏文。《大疏》十门是:
第一,教起因缘
述佛说《华严经》的缘由在因及缘两方面各有十义。
第二,藏教所摄
《华严经》在经律论三藏中属经藏摄,在声闻菩萨二藏中属菩萨藏摄。在小、始、终、顿、圆五教中,是圆教所摄。
第三,义理分齐
《华严》圆教乃是别教一乘,由所依体事,摄归真实、理事无碍、周遍含容(即事事无碍)四个十门以显无尽。此中周遍含容十门是:同时具足相应、广狭自在无碍、一多相容不同、诸法相即自在、秘密隐显俱成、微细相容安立、因陀罗网境界、托事显法生解、十世隔法异成、主伴圆明具德。此即依《华严教义章》及《探玄记》的十玄门而立。
第四,教所被机
《华严》所被,有五类机根,其中第一类一乘圆机,正是《华严》教摄。
第五,教体浅深
说教体从浅到深,大略有音声言语、名句文身、通取四法(声、名、句、文)、通摄所诠、诸法显义、摄境从心、会缘入实、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海印炳现十门。该罗收摄,无一不是教体,但后二门是《华严》所宗。
第六,宗趣通别
通述昙隐所立因缘、假名、不真、真实四宗,又总收佛一代的教法为我法俱有、法有我无、法无去来、现通假实、俗妄真实、诸法但名、三性空有、真空绝相、空有无碍、圆融具德十宗。别明《华严》一经的宗趣,以法界缘起不思议、或因果缘起理实法界不思议、或法界理实缘起因果不思议为宗。
第七,部类七会,此有四门。
一、彰本部,说《华严》有略本(指晋、唐两译)、下本、中本、上本、普眼、异说、主伴、眷属、圆满十类。
二、显品会,说晋译《华严》说佛七处八会,唐译说七处九会。
三、明支类,先显从大本《华严》流出的别行经,有《兜沙经》、《菩萨本业经》等。次说《修慈经》、《金刚鬘经》、《如来不思议境界经》等,都是《华严》的流类。
四、辨释,有龙树的《大不思议论》、世亲的《十地经论》、北齐刘谦之的六百卷《华严论》及北魏灵辨的一百卷《华严论》等。
第八,传译感通
先明晋、唐两经翻译及补阙的年代,次明传道感应的事迹。
第九,总释名题
先用十门,解释经的题目,次分四段,解释《世主妙严品》的名称。
第十,别解文义
菩提场,说毗卢遮那如来依正因果法门,即《世主妙严品》以下六品。第二会在普光明殿,说十信法门,即《如来名号品》以下六品。第三会在们利天宫,说十住法门,即《升须弥山顶品》以下六品。第四会在夜摩天宫,说十行法门,即《升夜摩天宫品》以下四品。第五会在兜率天宫,说十回向法门,即《升兜率天宫品》以下三品。第六会在他化自在天宫,说十地法门,即《十地品》一品。第七会重会普光明殿,说等觉法门,即《十定品》以下十一品,前六品明因圆,后五品明果满。第八会三会普光明殿,说普贤行法,六位顿修,即《离世间品》一品。第九会在室罗伐城逝多园林,说入法界法门,即《入法界品》一品。更就能诠之文归纳九会为四分,初会《世主妙严品》以下六品为举果劝乐生信分,第二会《如来名号品》到第七会《如来出现品》三十一品为修因契果生信分,第八会《离世间品》一品为讬法进修成行分,第九会《入法界品》一品为依人证入成德分。又就所诠之义说《华严》一部有五周因果:初会六品,前五品显示毗卢遮那的果德,后一品阐明他的本因,叫作所信因果。从第二到第七会中《随好光明功德品》共二十九品,前二十六品辨因,后三品明果,叫作差别因果,或生解因果。第七会二品,前《普贤行品》辨因,后《如来出现品》明果,叫作平等因果,或出现因果。第八会中初明五位因,后明八相果,叫作成行因果,或出世因果。第九会中初明佛果大用,后显菩萨起用修因,叫作证入因果。
《演义钞》的四段是:第一总序名意,解释《疏序》的文意;第二归敬请加,演绎《大疏·归敬偈》的文意;第三开章释文,说《大疏》开十门以释经义;第四谦赞回向,说《大疏》最后的《回向偈》。
参考资料
华严经的阅读.无量光明佛教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3-09-28 16:27
目录
概述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