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是
华东师范大学的一个二级学院。
办学历史
1913年,沪江大学建立中国第一个社会学系。
1930年,大夏大学创办历史社会学系。
1951年至1952年,沪江大学社会学系、大夏大学历史社会学系主体先后并入华东师范大学,后社会学专业停办。
1957年,华东师范大学成立中国国内高校最早的人口研究机构——人口地理研究室。
1979年,中国大陆恢复发展社会学,华东师范大学建立社会学教研室,开展社会学、人口学、民俗学等领域的研究。
1982年,学校建立全国首批社会学硕士点。
1983年,学校人口研究室扩建为人口研究所。
1986年,学校开始招收人口学专业硕士生;同年,学校成立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学研究中心。
2000年,学校建立社会学研究所并开始招收社会学专业本科生、人口学专业博士生。
2001年,学校建立社会学系,隶属原法政学院。
2005年,学校招收成人社会工作专业,并在社会学本科专业中设置了“社会工作”招生方向。
2007年6月,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学系成为独立的二级实体单位。
2008年,社会学系开始招收社会工作专业本科生并自主开设了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硕士点。
2009年,学校成立人类学与民俗学研究所;同年11月,学校在原有社会学系和人口研究所基础上,整合民俗学、人类学研究力量,建立社会发展学院。
2010年,学院成立社会工作系。
2011年,学院获社会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授权。
2012年,学院人类学与民俗学研究所分建为人类学研究所与民俗学研究所。
2014年,学院设立社会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
2015年,学院启动与纽约大学社工学院合作的双学位博士联合培养项目。
2017年,学院招收非全日制社会工作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专业博士研究生。
2019年,学院社会学专业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2020年11月,学院入选全国首批老龄科研基地。
2021年2月,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入选2020年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据2021年8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设有2个教学系,2个本科专业。
教学系:社会学系、社会工作系
本科专业:社会学、社会工作
学科建设
据2021年8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设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
2017年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院社会学一级学科获评B+。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社会学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社会学
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社会学、人口学、民俗学、人类学、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社会学
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社会学、人口学、民俗学、人类学
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社会工作
教学建设
据2021年8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有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院社会工作系设有社会工作实训中心,有36家签约社会工作实践基地,其中上海市第一福利院、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是市级社会工作实践基地。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社会学、社会工作
国家级精品课程:《西方社会学理论》
学院曾获上海普通高校优秀教材奖、上海市教学成果等奖项。
上海普通高校优秀教材奖:《西方社会工作理论》(2015年)
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专业化导向下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究》(2013年)、《服务学习视角下“学校-机构-社区”一体两翼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2018年)
上海高校市级重点课程立项:《社会公益案例分析》(社会实践课程,2021年)
师资力量
据2021年8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有教师67名,其中教授18名、副教授21名、讲师13名,专任助理研究员2名,行政人员11名,在站博士后20多名,校内兼职教授与副教授5名;有国家级学会副会长2人,上海市级学会副会长以上5人。
宝钢优秀教师奖得主:黄晨熹
学术研究
科研机构
据2021年8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是全国首批老龄科研基地,设有人口研究所、民俗学研究所和人类学研究所,挂靠有社会学研究中心、社会调查中心、青少年与社会工作研究中心、宗教与社会研究中心、社区文化研究中心、国际移民与侨务政策研究中心、社会发展政策评估研究中心等多个校级学术研究机构以及中国地理学会人口地理专业委员会、中国社会学会宗教社会学专业委员会、上海市社会学学会城市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外国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等单位;学院与
纽约大学社会工作学院合作,在
上海纽约大学建立了华东师范大学-纽约大学社会发展联合研究中心,下属的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上海人口结构与发展趋势方向和中国特色的转型社会学研究方向)是经教育部认定的省部级研究基地。
研究成果
据2021年8月学院官网显示,近几年来,学院教师出版了著作等100多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和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国际合作项目60多项,30多人次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
(注:以上内容来源)
学术交流
合作交流
据2021年8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与上海宋庆龄基金会共建有上海宋庆龄基金会志愿者基地,与普陀区长征镇共建有上海首家青年社工学院;学院每年派出教师到海外高校进行研修和访问,并与美国、加拿大、法国、德国、荷兰、挪威、日本、韩国、俄罗斯以及香港、台湾等地区的高校保持合作与交流关系,与
美国纽约大学、法国巴黎高师集团合作开展联合培养双博士学位项目。
文化传统
学院标识
学院标识由蓝、红、绿三种颜色的图案组成,整体呈现“社”字。
社团文化
学院设有青年调查协会等学生社团。学院曾组织开展田野调查、端午民俗文化活动、 红白歌会、焕庸人口大讲堂、社会学人系列谈、“大哥哥大姐姐”计划、科研训练营、服务学习夏令营、素质拓展课、风采文化节、社想杯·社会调研大赛、“羽动社发”羽毛球比赛、十佳歌手比赛、社会工作实务案例比赛等活动。
文化刊物
学院自办有《社会学快讯》《社会学探索》《拾星者》三种不定期内部刊物。
学院领导
(注:以上内容截至2018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