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社会学院(School of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是
南京大学下设的
二级学院。
历史沿革
学院前身
社会学系源于1928年建立的中央大学社会学系和1930年建立的金陵大学社会学系。
1983年,南京大学成立了社会学研究室;随后于1986年被 批准建立社会学硕士点,成为国内第一批恢复社会学的综合性大学之一。
1988年,南京大学成立社会学系,设立社会学专业(原为经济社会学)。
1996年,在中国国内继北大和人民大学之后成为高等学校中第三个拥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
1993年,社会心理学研究所建立。
2001年,被江苏省人民政府确立为“江苏省重点学科”。
2002年,社会人类学研究所建立。
2006年,社会政策研究所建立。
心理学系源于1920年建立的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心理学系(1921年更名为国立东南大学心理学系;1927年更名为国立中央大学心理学系)。次年,随着高等师范学校改为大学,南高心理学系更名国立东南大学心理学系,隶属教育科,兼属文理科(文理科后分出理科)。
1956年,南京大学心理系迁至北京,同中国科学院心理学研究室合并组建中国科学院心理学研究所,南京大学心理学系停办。
1993年,南京大学社会学系成立了全国高校第一家社会心理学研究所,之后该所划入南京大学社会与文化研究中心。
2007年,南京大学社会学系开办心理学专业,开始招收本科生与研究生。
南京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历史可以追溯到1928年中央大学社会学系所设置的社会工作专科。
2001年5月,南京大学社会学系成立社会工作教研室。
2002年,在教育部批准南京大学设立社会工作专业之后,即开始招收社会工作专业本科生。
合并组建
2008年10月,社会学系改为社会学院,心理学系重新成立,在研究生阶段分理论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两个方向,隶属社会学院,成立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
2024年12月20日,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儒学与新社会学研究中心捐赠成立仪式在河仁楼举行。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根据2021年9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下设3系,分别为:社会学系、心理学系、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开设社会学、应用心理学、社会工作3个本科专业。
师资力量
根据2021年9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有全职教师46人,其中教授18人,博士研究生导师13人,副教授20人,讲师8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43人,占教师总数的90%以上,有3位全职外籍教师。除了全职教师外,学院另有讲座教授、兼职教授、访问教授3人;拥有博士学位的专职科研人员4人。在上述全职及兼职教师中,1人为国务院社会学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担任教育部社会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人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为教育部“海外教学名师”、1人为南京大学特聘教授、1人为南京大学宜兴讲座教授、3人为“马工程”首席专家、5人获得“政府特殊津贴”、5位教授和副教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成伯清等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风笑天、周晓虹等
国家级教学名师:周晓虹
国家级教学团队:社会学专业教学团队
江苏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周晓虹等
江苏省“教学名师”:周晓虹
教学建设
根据2021年9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有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江苏省级精品课程2门,有65台电脑的2个社会调查实习基地、电话访问与调查系统、研讨室,及江苏省-南京大学社会与行为科学实验中心。
学科建设
根据2021年9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5个,专业硕士学位类别2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江苏省重点学科1个。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社会学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社会学
江苏省重点学科:社会学
一级学科博士点:社会学
一级学科硕士点:社会学
二级学科硕士点:社会学、人口学、人类学、基础心理学、应用心理学
专业硕士学位类别:社会工作、应用心理学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根据2021年9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设有社会人类学研究所、城市科学研究院、当代中国研究中心、社会心理学研究所、中日社会政策与社会福利研究所、国际市场调查所、就业质量研究中心、南京社会治理研究院等科研机构。
科研成果
根据2021年9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25年来,出版了大量学术著作和论文,其中重要成果包括:《传统与变迁:江浙农民的社会心理及其近代以来的嬗变》《西方社会学历史与体系(第一卷“经典贡献”)》《西方社会学理论》《中国经济的奇迹》《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城市社会结构变迁新论》《中国人的脸面观》《中国人行动的逻辑》《中国第一村:华西村转型经济中的后集体主义》《大转型:当代中国社会问题》《现代经济社会学》(汪和建)、《走出现代性—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的重新定向》及《格奥尔格 • 齐美尔 》等,另在《中国社会科学》和《社会学研究》及英文SSCI杂志发表论文达100篇以上。
学术资源
根据2021年9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于2001年和2005年分别出版连续性出版物《社会理论丛刊》和《中国研究》(CSSCI集刊),2014年《中国研究》获首届优秀学术集刊奖。
根据2021年9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专业资料室有3万册中文图书和3千册英文图书。
文化传统
社会学院院徽的中心图案是由三本打开的书籍组成的“众”字,外圈为绿色的橄榄枝。社会学院院徽的寓意是多重的:
其一,社会学最早进入中国的时候被称为“群学”,“众”字道出了学院是在社会学系的基础上发展扩建而来;
其二,在有关人类社会和人类行为的研究中,社会学(以及与此相近的社会工作和社会政策)、心理学和人类学又一直是三门相互联系和互为支撑的学科,这三本大书组成的“众”字,表明在学院内部不同学科间的协同合作对理解社会和人类行为具有毋庸置疑的重要性。
创造健康社会
社会学院的院训为已故费孝通教授手书的“创造健康社会”,在我们的理解中,一个健康的社会不仅是和谐的,同时也是有创造力的。
根据2021年9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组织学生赴九如城康养中心开展敬老志愿服务,举办“寻访红色足迹,传承革命精神”主题党日活动。
现任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