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花金挖耳
菊科天名精属的植物
大花金挖耳(Carpesium macrocephalum Franch. & Sav.),菊科天名精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茎被卷曲柔毛;茎下部叶宽卵形或椭圆形,中部叶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上部叶长圆状披针形;两性花筒状;果为瘦果;花期8—9月;果期9—10月。大花金挖耳因其花大,而叶似金挖耳,故名大花金挖耳。
植物学史
大花金挖耳因其花大,而叶似金挖耳,故名大花金挖耳。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茎高60-140厘米,基部直径6-9毫米,有纵条纹,被卷曲短柔毛,中上部分枝。茎叶于花前枯萎,基下部叶大,具长柄,柄长15-18厘米,具狭翅,向叶基部渐宽,叶片广卵形至椭圆形,长15-20厘米,宽10-15厘米,先端锐尖,基部骤然收缩成楔形,下延,边缘具粗大不规整的重牙齿,齿端有腺体状胼胝,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两面均被短柔毛,沿叶脉较密,侧脉在叶基部与中肋几成直角,在中上部则弯拱上升,中部叶椭圆形至倒卵状椭圆形,先端锐尖,中部以下收缩渐狭,无柄,基部略呈耳状,半抱茎,上部叶长圆状披针形,两端渐狭。
头状花序单生于茎端及枝端,开花时下垂;苞叶多枚,椭圆形至披针形,长2-7厘米,叶状,边缘有锯齿。总苞盘状,直径2.5-3.5厘米,长8-10毫米,外层苞片叶状,披针形,长1.5-2厘米,宽5-9毫米,先端锐尖,两面密被短柔毛,中层长圆状条形,较外层稍短,先端草质,锐尖,被柔毛,下部干膜质,无毛,内层匙状条形,干膜质。
两性花筒状,长4-5毫米,向上稍宽,冠檐5齿裂,花药基部箭形,具撕裂状的长尾,雌花较短,长3-3.5毫米。瘦果长5-6毫米。
生长环境
生长于山坡灌丛及混交林边。大花金挖耳喜半阴、湿润、冷凉环境,耐寒,适宜疏松土壤。
分布范围
产于中国东北、华北、陕西、甘肃南部和四川北部。日本、朝鲜、苏联远东地区均有分布。
繁殖方法
大花金挖耳一般繁殖方式为播种繁殖和自播繁殖。
主要价值
经济
大花金挖耳可用于花期采收花序加工,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精油,供提芳香油原料。
药用
大花金挖耳全草可入药,具有凉血、散淤、止血的功效,用于治疗跌打损伤,外伤出血。
【别名】香油罐
【来源】菊科金挖耳属植物大花金挖耳草Carpesium macrocephalum Franch. Et Savat.,以全草入药。夏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性味】苦,微寒。
【功能主治】凉血,散淤,止血。用于跌打损伤,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跌打损伤,鲜全草适量捣烂敷患处;外伤出血;根皮适量研末外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参考资料
大花金挖耳.植物智.
大烟锅草.中国医药网.
大花金挖耳.植物智.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02 17:02
目录
概述
植物学史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