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墩
昆山市的古镇
千灯原名叫千墩,名出吴越争霸,据汉书《吴越春秋》和宋《玉峰记》记载:吴地有三江,其吴凇江畔有土墩999个,昆山南30里处有一高土墩,为第1000墩,故称“千墩”。千墩改千灯,那是物质生产的进步,也是文化观念的作用。
基本概述
千灯原名千墩,它地处吴淞江边。昆山市属下的一个千年古镇,它的文化底蕴很深厚。吴淞江是太湖通向上海吴淞口的一条主河道,在过去江南水乡陆路交通很闭塞的时代,吴淞江如同江南水乡的一条“高速水道”,白帆若云,舟楫如流。据说当年的吴淞江边有许多土墩,从江边数到千灯,刚好是第一千个土墩,于是人们便称此地为千墩。它是苏州至上海的中心水埠,是昆南小集镇群的中心,土地肥沃,商业繁华,素有“金千墩”之美称。
吴淞江边的一千个土墩如今一个也看不到了。它们当年是如何形成的?是古人的墓葬,是报告外敌入侵的烽火台,还是兴建水利疏浚河道的遗存?如今已无人能够回答。那些小土墩是千年的风雨将它们销蚀了,还是千百年的兴建将它削平了?到如今只留下一千个土墩的传说和一千个土墩的猜想了。
相关记载
据有关资料记载,早在清末的时候,一千个土墩便已经看不见了,千灯镇边倒有一土堆,那是少卿山。那儿长满了青青的草,那些个草开着醒目的黄色小花,它的根人们采来做红色的染料,纺织业的发展,人们美化生活的需要,千灯人常常到此山上采茜草,于是,人们的眼里没有了一千个土墩,却有长满茜草的坟墩,于是,千墩便改称了茜墩。这是传说,还是典说,已无人考证。
经典传说
千灯原名“千墩”,名出吴越争霸。昆山南三十里处的高墩为第一千个墩,所以称“千墩”。这里曾有吴越争霸烽火台,建于秦始皇南巡过的胜迹-秦望山上,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年的历史。清宣统二年(1910年),易名茜墩,其来历传说有二:一谓文人雅称;一谓因墩上长满茜草之故。茜墩是一个人文荟萃之地,人们都感到叫“茜墩”、“千墩”都有点不妥,应该用这个“灯”更好。这个“灯”字,象征着光明的使者,象征着辉煌,象征着富裕,与“金千灯”相符。“千灯”这个地名就由此而来。1966年4月,经江苏省人民委员会批准,改名千灯迄今。
争议
千灯原名叫千墩,名出吴越争霸,据汉书《吴越春秋》和宋《玉峰记》记载:吴地有三江,其吴凇江畔有土墩999个,昆山南30里处有一高土墩,为第1000墩,故称“千墩”。这里的墩,是指建有烽火台的土墩。因在当地墩与灯同音,因此1966年4月4日经当时的江苏省人民革命委员会批准,改名为千灯。
其实在清朝,千墩已经成为一个集农作、商业、文化于一体的繁荣的市镇。受千墩深厚文化底蕴的影响,一些喜好舞文弄墨的文人雅士经常光顾千墩。当时该地长有一种茜草,数量繁多,于是这些文人雅士意兴大发,雅称“茜墩”。至1910年宣统时期实行地方自治,正式将千墩改为茜墩。此名一直延续使用了56年,直到1966年4月4日又改名为千灯。这次在“文革”期间更名的原因我们不得而知,但更名之后对文化的影响逐渐显现出来。
据了解,千灯之名既然与灯有关,千灯人就开始考虑创造出灯文化。黄天不负有心人,不久前他们竟然在北京发现一位灯的收藏者,其收藏不下于千盏灯,正苦于无处设馆存放,于是千灯有关人员急赴北京洽谈,据说已经有了初步意向。面对千灯的做法,有人欢喜有人忧。欣喜者认为,这将使地方文化得到弘扬,使文化的品种得到丰富。在早些时候,为使延福寺宗教文化得到发扬光大,千灯就从缅甸引进了世界第一大玉卧佛释迦牟尼像。而忧虑者表示,如此发扬光大会使文化的纯粹性被玷污,有造假之嫌疑。最重要的是,本真的、传统的历史和文化将被新造的所掩盖。顾坚、陶岘、顾炎武等先贤分别创造了昆曲、江南丝竹,说出了振聋发聩的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足以为千灯扬名。而那条三里长的石板街,也足以勾起人们对历史的沉思。一位古镇居民顾先生说,如果放着现成的都搞不好,也就不必再谈什么光大了。当然更多的人对这些事件表示无所谓。
千灯,因名字的更替导致后人对文化认知的取向发生变化,这一度引起争议。而古镇居民顾先生表示,作为今天的千灯人,他们更加关心千灯能否因为经济的发展而使其形象和魅力更为凸显。
文化考证
千墩改千灯,那是物质生产的进步,也是文化观念的作用。如果物质生产的进步是指茜草这种自然的染料随着化学染料的生产退出了纺织行业,廉价而稳定的化学红的产生,让人们忘记了茜草自然红的作用,那坟墩上长满的茜草长着倒刺,不可以喂猪喂羊,于是这茜草便被人们淡忘了。而上世纪50年代开始的三面红旗、总路线,人们都把它们说成是明灯。人们有喜庆的时候,特别是过传统节日的时候,便到处张挂红灯。于是灯在诗歌中、文章中、报告中演化成了灯塔、明灯、红灯。
顺着人们的语言习惯和书写便利,千灯终于代替了茜墩,那是在1966年4月。当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再去考证它的名称时,墩与灯已无非改的必要,因为名称只是符号,内涵才是真正的实体。古镇的石板街犹如千墩的脊梁,不管世事如何现代、前卫,它所存在的历史文明、千年古韵都始终坚定不移地会在脚下延伸。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01 18:46
目录
概述
基本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