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元红包
社会事件
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扩大国内消费需求武汉大学国际软件学院蔡恒进等10位教授联名提出“反周期财政政策”的建议。建议给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1.2万元以下的家庭,每人发放1000元的消费补贴。
简介
建议内容
建议书中指出,任何经济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消费。没有消费需求,就不会有投资需求;没有消费热点,就不会有投资热点。消费品生产领域已经存在严重产能过剩,我们不能指望市场会主动到该领域投资,而国家主导的基本建设领域,也会因为消费需求的不足,使得其投资价值降低,投资风险增大,资源配置效率降低,甚至会有错误配置资源的危险。出现产能过剩的主要原因在于分配结构不合理。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正好可以利用这些过剩产能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社会福利。
建议书中认为,要扩大消费需求,最简单、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给民众发钱。全世界各地都有采取类似措施的先例。如中国台湾最近就颁布了每人3600新台币的内需刺激方案。包括香港澳门、广东东莞都采取过类似方案。其他国家还有日本新加坡等也采取过类似方案。德国最近也在研究采取类似方案。
辩论
千元红包-正方
千元补贴有利于扩大内需和增加就业
清风朗月:非常时期需要非常的勇气,东莞市已经两次向困难群众派发了“红包”。如今十教授提出的“反周期财政政策”建议,给人均年收入低于1.2万元的家庭每人发放1000元的消费补贴,这种“红包”虽然更强调“扩大内需”的目的,但与东莞模式其实并无本质区别。只要实实在在地为那些困难群众解决生活需要,这样的“红包”才宜制度化、长期化。
妙龄美猪:任何政策都不可能一下子做到十全十美,而我们只要朝着十全十美的方向去努力,社会的最终公平、正义必将一步步向我们走来。社会的公平与正义需要来自于强大公共财政的呵护,而作为社会财富的公共财政的二次分配,正是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的常用手段:政府通过财政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将其一部分财政收入单方面无偿地让渡比如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失业救济、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十教授的千元补贴“红包”,只是社会财富二次分配的一个简单化操作而已。
幽泉珞:该建议不失为特殊背景下的应急措施。因为当消费需求扩大后,就业岗位也会相应增加,从而避免大量失业。
千元红包-反方
难以操作,千元补贴恐遭“画饼充饥”尴尬
香香栗子:虽然十教授的“联名建议”中提出了“低收入家庭”的限制条件,但发放千元补贴仍然难以操作。首先如何去核对低收入家庭?这无疑是一项涉及统计与计算的庞大工程。其次如何把钱足额发放到真正需要的人手中?在逐级审批、层层转拨的过程中,由于资金审计等配套设施并不健全,这笔“意外之财”能否真正杜绝“跑冒滴漏”?
射手7克拉:即使千元补贴及时足额发放到低收入家庭中,其对促进消费就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吗?对于那些没有生活必需品需要购买的家庭来说,储蓄“红包”几乎是必然的选择;对于确有必需品要购买的家庭来说,这笔钱无论如何都是要花的,“红包”不足以引诱更多的消费。对于这两类家庭来说,发红包实际上难以起到刺激消费需求的作用。
贪恋苦咖:发达国家大多有相对完善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作为支撑,因此国民敢于也乐于使用红包进行消费,从而实现扩大消费需求的预期目的。我国有自己的特殊国情,与西方比拼发红包不现实。
与其争论千元补贴的可行性,不如管好“民生价格。
千元红包-评价
十教授联名提出的“反周期财政政策”,已在中央以及全国不少地方开始实施。譬如,东莞给低收入群体发放“千元红包”,成都市给困难群体发放100元消费券;再到2009年年初中央财政拿出90亿元,为7400万城乡困难群众发放一次性生活补贴。只不过,十教授所提出的发红包计划,比起已实施的政府发放补贴来,不仅需要资金庞大——需要国家财政资金1.2万亿元,占国家财政收入的20%,而且涉及范围广——全国范围内,年收入1.2万元以下家庭,都会惠顾到。,尽管十教授联名提出发红包的公共政策,对扩大国内消费,可能见效快,效果好,但它毕竟是给弱势群体“输血”,而不是帮困难群体实现“造血”功能,充其量只算做“一锤子买卖”。
最新修订时间:2024-05-23 21:53
目录
概述
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