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连盏铜灯,
战国灯具。1977年平山县三汲村战国
中山国王“错”墓出土,高82.9厘米,是战国时期出土的最高灯具。整体造型犹如一棵大树,主干矗立在镂空夔龙纹底座上,由三只独首双身、口衔圆环的猛虎托起。四周伸出七节树枝,枝上托起15盏灯盘,高低有序,错落有致。每节树枝均可拆卸,榫口形状各自不同,便于安装,并可根据需要增减灯盏的数目。架枝上塑有游动的夔龙、鸣叫的小鸟和顽皮嬉戏的群猴。树下站立赤膊短裳的
鲜虞族家奴二人,正向树上抛食戏猴。底座上刻有铭文两处24字。
1974年河北省文物部门接到报告,平山县三汲乡农民大规模平整农田,不断到附近两座大土丘上取土,一些古代文物已被挖出并造成了破坏, 考古人员迅速赶到现场,对现场进行清理勘察。中字形的墓室格局证明这是一个王的陵墓,考古工作者发现这个墓穴的主墓室已经遭到了严重的盗掘。之后民工在取土时,一脚踩出了个大窟窿。对窟窿进行清理后,发现原来是个库。库与主墓室毫不相连,这种墓葬形式,以后被证明为是战国时期中山国陵墓所独有的,也正是由于库的存在,才使大量的珍贵文物躲过盗劫,得以为世人所见。随着1号墓两侧库的打开,人们如愿以偿的发现了数量众多的珍贵文物,最先出土的是大量奇巧瑰丽的生活用品。
错金银双翼神兽、
战国错金银四龙四凤铜方案、十五连盏铜灯等相继出土。
十五连盏铜灯整体造型犹如一棵大树,主干矗立在镂空
夔龙纹底座上,由三只独首双身、口衔圆环的猛虎托起。四周伸出七节树枝,枝上托起15盏灯盘,高低有序,错落有致。每节树枝均可拆卸,榫口形状各自不同,便于安装,并可根据需要增减灯盏的数目。主架枝上方塑有游动的夔龙,第四层曲枝上有两只鸟在啼鸣,第一、二、三、六层曲枝上有嬉戏的猴子共8只,其中第三层曲枝上的两只猴子单臂攀援、全身悬空,似在向座上之人讨食。树下站立赤膊短裳的鲜虞族家奴二人,正向树上抛食戏猴。十五连盏铜灯设计精致,工艺考究,人、虎、猴、鸟、龙生动自然,妙趣横生。
连盏灯又称连枝灯,或树形灯,出现于战国中晚期至东汉,1976年出土于河北省平山县中山王墓的
十五连盏灯确为连枝灯中的佳作,是已发掘的高度最高的战国灯具,考证认为其并非是放置在桌台上的案灯,应为置于房中的落地座灯。
东周时期的中国处于动荡的社会形态中,哲学、文学和艺术等各个领域都表现得极其活跃。艺术家们不再局限于以往的格式和题材,开始在更广阔的天地中表现自己所认识与想象的大千世界。人与自然中的动物,自然中的动物与动物都成了创作的源泉。十五连盏铜灯设计精致,制作工艺考究,人、猴、鸟、龙共处一体,构思奇特,妙趣横生,整个构图注意对称,十五枝灯盏穿插布置,千姿百态,是灯具中的佳品。
底座边立面上刻有铭文二十五字:“十祀,左车,啬夫事斁,工弧,冢一石三百五十五刀之冢, 右辔者”。大意为“十年,虚左以待的马车,众多服侍的官员,精良的用具,造价一石三百五十五刀的墓,右边有马夫。”,描写了墓主人墓葬的级别和浩大的墓葬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