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木牧之(1770~1842)是日本近世末期越后地区巨贾,生于以大雪名世的盐泽。作者为人处事之诚信认真,喜好诗书,尤钟情于画,终生与画笔相友伴。他平生好游,每游必记,不仅客观且总有批判,交友广泛,为越后知名雅士。一生追慕松平定信,崇尚节俭朴素,又乐善好施,从不吝啬,在当时有极好的声誉,位于盐泽乡绅之首。七十三岁因中风去世,葬于盐泽町长恩寺,法号金誉志刚性温居士。现有铃木牧之纪念馆。
铃木生活在与世隔绝的雪国世界“一年中生活于雪中时间凡八月,不见雪仅四月,而完全蛰居雪中时间却长达半年”,为描写家乡的大雪,他倾注了后半生的全部心血,数易其稿,绘制了成册的许多插图,几番周折终于出版后供不暇给,极受欢迎。全书三卷六十八篇,大致可分三类:科学随笔类、奇谈惨事类与雪国生活·产业实录类。状风物、人事、传说如在眼前,是北越民俗的生动记录。“雪竿”、“过街雪洞”、“雪中逐鹿”……溽暑中读这些短文,有望梅止渴之效。
北越雪谱,是日本作家
铃木牧之的代表作品。描写了
江户时代后期雪多越后的的生活。川端康成成功创作名作《雪国》,就得益于本书的启迪,并吸收了许多素材。
或问:如前所述,雪为六出之形,但雪崩既是雪块崩塌,缘何郑决雪之六出本形而呈方形?答日:地气升天而成雪,因此雪合天之圆与地之方而呈六出之形。六出与圆互为正反。雪离天之阳而降下归地,因隐天阳之圆形状而现地阴之方本形,故而崩落雪块虽有万千,却都有棱有角。雪块始融则棱角变圆,因其受日之阳火照射,故取天阳之圆。阴中包阳,阳中抱阴,此是天地定理之定格。《老子》第四十二章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以此推之,为人妻者若永远只是人妻,则为阴中不抱阳,不合天理;不时而代夫议论决断,则家中不治;但若超过限度,牝鸡司晨,则又将致家中阴阳颠倒,有违天理,仍将亡家。万物不背天理事,如此是也。问者闻言,唯唯而去。当然,崩落之雪也非俱方,但十之七八不失方形,故作此说。雪崩图多从方形,亦因只绘此十之七八缘故。
但幽灵还是连影子都不见。源教烤着火身体暖和,不觉就东倒西歪打起了盹,不久竟睡了是去。到他睁开眼时,阿菊幽灵却不知何时早已到来,正坐在新蒲团上,低头对着佛龛。源教虽然不怕,却也不由地一阵战栗。但很快就静下心来,向幽灵表示了欢迎。幽灵并不答话,身上装束仍与昨夜一样。源教洗过手,用盆装了水,手持剃刀走近前去,见幽灵乌发披肩,根根濡湿,有水珠点点欲滴,却一点没有冒雪前来的痕迹。和尚一边为她剃度,一边暗中思忖着如何能将头发留下,日后好作个证据。可那剃下的头发却像被线连着似地,一根接一根全都进了幽灵怀中。和尚心想女子都爱惜自己头发,这也不怪,便边剃边将头发缠到手指上。但不知怎地,那头发还是自行脱开,溜进了幽灵怀中。如此直至剃度完毕,也只在手指上缠住了极少的几根。再看幽灵,只见她正将苍白干瘦的双掌合于胸前,默默拜过佛像,渐渐隐去身影,消失在了漫漫黑夜之中。
如上再三所述,越后为北国第一多雪处,其中又以鱼沼、古志丁颈城三郡尤多雪,每年积雪总在一丈以上。但据曾在江户过冬者称,其冷却与江户相去不远。诚如《五杂佾》所言,霜为露之所凝故为阴,雪为云之所成故为阳。越后虽如此大雪,但为夏季上市而播下之蔬菜种子却于雪下也能发芽。成熟时间虽与暖地有先后之别,味道、形状等却一般无二。此地于三月初见梅花开,五月瓜茄始上市,较暖地迟了许多。但在山里,更有迟至四月底五月初才见山樱盛开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