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鳕
硬骨鱼纲动物
北极鳕,Arctogadus glacialis (Peters, 1872) ,鳕科极鳕属的一种鳕鱼。分布于整个北极地区,是典型的冷水性鱼类,当温度超过5℃时,即不见它们的踪影。它是一种中小型鱼类,最大体长可达36厘米,是北极地区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
简介
北极鳕幼鱼以小型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为食。随着生长,它所摄食的浮游生物个体逐渐由小变大,并部分地捕食小型鱼类。
到每年的9月,北极鳕开始向西方和南方迁移,在冬季零下温度时进行产卵,为浮性卵,产卵量为9000~18000粒。由于水温低,所以孵化期长达4~5个月。
北极鳕鱼大部分生活在太平洋、大西洋北方水温0℃~16℃的寒冷海里。只要会动的东西,什么都吃,吃得多,因此长得也快;繁殖力也强,雌鱼一次可产300万~400万粒卵之多。因集群性生活,捕捉很容易,自古就是相当有名的食用鱼。
外形特征
本鱼颏须缺或退化。眼大,眼径略等长於吻长。腭骨齿强硬。第一背鳍10至13枚软条;第二背鳍16至21枚;第三背鳍20至25枚;第一臀鳍19至24枚;第二臀鳍19至26枚。脊椎骨数58至61。鳃耙数28至34。体呈暗色;体背黑褐色;腹部稍淡色;各鳍皆为黑色。体长可达32.5公分。
分布地区
本鱼分布于北极圈、东北大西洋及格陵兰东北部海域。
生活习性
大洋性鱼类,三月时会出现在浮冰下方,水深10至25公尺处活动。群居性,且常一大群的出现。洄游路径及繁殖则尚未清楚。以端脚类动物为食。
生长的水下深度:水深0至1000公尺。
主要特点
北极鳕鱼常年生活在寒冷的水中,为了适应这种环境,它们衍生出了一系列的适应机制,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在鱼体内的皮下层形成了厚厚的脂肪。脂肪对寒冷的水体具有相当好的抵抗能力,这也就是北极鳕鱼能够在极寒环境中生存的原因。而且,怍为变温动物,鱼类的体温跟外界基本上是一致拘,这也就节省了用来补充热量所需的能量,所以它们不但能够生存,而且还可以自如生活。
亚种区别
北极鳕分布于北半球北部。模式种为欧洲鳕,头较短窄,鳔前侧突长约等鳔宽;舌颌骨后缘中部突与上突近似垂直;有产卵、索食洄游现象,为底拖网重要对象;分布于大西洋北纬40°以北到北极海。北极鳕鱼则分布于中国黄、渤海沿岸寒流及黄海冷水团所及之处,有大头鳕,头较宽大,以小鱼及软体动物为食,约春末产浮性卵;分布于北太平洋北部。 我国产于黄海和东海北部。主要渔场在黄海北部、山东高角东南偏东和海洋岛南部及东南海区。渔期有冬、夏两汛,冬汛是12月至翌年2月份;夏汛为4~7月份。
主要价值
经济价值
食用鱼,适合各种烹调方法。
鳕鱼每百克肉含蛋白质16.5克、脂肪0.4克。其肉质白细鲜嫩,清口不腻、世界上不少国家把鳕鱼作为主要食用鱼类。除鲜食外,还加工成各种水产食品,此外鳕鱼肝大而且含油量高,富含维生素A和D,是提取鱼肝油的原料。狭鳕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它的蛋白质含量高,而脂肪含量低,特别适宜大规模工厂化、标准化加工生产。
生态价值
北极鳕鱼以自身特性成为人类监测极地环境的得力助手。达勒介绍说,北极鳕鱼体内有一套独特的封闭循环系统,它从食物中摄取的有害物质不能通过肾脏排出,而是积存于体内。因此,通过分析一条鳕鱼就可以对北极地区污染物种类、分布和浓度有清晰的认识。
冬季,北极鳕鱼的肝脏占体重的10%,其中含有50%有价值的脂肪,所以北极鳕鱼成了海豹、鲸和食鱼的鸟类重要的摄食对象;许多陆地动物,例如北极熊、北极狐等则在秋季于海岸上寻找在被暴风雪吹到岸上的北极鳕鱼,以弥补食物的不足,形成了很好的生物链条。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1-24 17:37
目录
概述
简介
外形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