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北极带的大陆冰冻期较长,江河流入海洋的
营养盐类不多,造成
海洋生物种数有限。仅在冰融化的边缘海域,才有浮游生物活动,将一些鱼类和其他动物吸引到这里。
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苏联学者博格达诺夫(D.V.Bogdanov)等对
海洋自然带作进一步详细划分,从南、北极带中划分出亚南极带与亚北极带,从南、北热带中划分出
南亚热带和
北亚热带,最终将世界海洋划分为11个自然带,每个带同陆地上的自然带相对应。
北极带的特点是气候严寒,是由于
新地岛、法兰士约瑟夫地岛、
北地群岛的冰川分布很广和几乎全年为积雪层覆盖造成的。最热的月份(7月,某些地区是8月)的平均温度,甚至在这一地带的南部都不超过4~5℃(在
巴伦支海南部沿岸达8℃)。
各地的土壤全被
永冻层封盖。
泥流、
土壤冻胀和
热喀斯特现象分布很广。碎石岩屑层占的面积很大。由于处于零上温度的期间非常短,水蚀作用大为减弱。北极带的土壤是由
细粒土发育而成。土层很薄,含铁质,是中性或弱
淋溶土。植被极为稀少,其中
苔藓、
地衣、
藻类占优势,能见到
极地罂粟,南部有灌木柳属和
仙女木属。植物的总蓄积量(干物质)不到5吨/公顷,在这里,地上生物部分比地下的、占优势(不同于苔原和其他地理带的荒漠地带中
植物群落的结构。在这些地带是成反比的)。气候严寒和植物群落的生产量少,是动物界(
旅鼠、
北极狐、
白熊、
驯鹿有时从苔原来到这里;在峭壁上有鸟市)贫乏的基本原因。
北极带对于
温带气候的形成影响极大。这里自然条件严酷,但也并非千篇一律。欧洲部分的北部地区受
墨西哥暖流的良好的影响,气候比亚洲部分
北极地区的雅库特或楚克奇都要暖和一些。北极带的大自然千姿百态。某些植物在这里长得极小。比如,极地柳和山鸡草才有2~3厘米高,因为
树干和草茎都埋在枯草和
地衣之中。夏天,有无数飞禽在悬岸峭壁上筑巢、其中有
海鸠、
海鸟、鹈鸭、
海鸥等等。
①在北极带中,天文的各种条件是气候形成的主导因素,这决定了
下垫面在该区气候形成中的基本作用。环流的过程(它们的机械作用在这里还缺乏足够的研究)纵然只有从属的作用,但对气候的形成,却有显著的影响。北极带的水面,一年中的大部分时期结冰。冰层越薄,水体向空气中散放的热量越多。随着冰层的变厚,向空气中散放的热量逐渐减少。在冬季中期,透过
冰层流出的热,仅在很弱的程度上补偿辐射增热所消耗的热量。
②按
地球表层系统中的物理气候过程之差异性,一般将
低温环境划归为高纬度低温环境和高海拔低温环境两个类型。按地球表层系统中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之差异,将
低温(陆地)环境划归为北极亚北极低温环境、南极亚南极
低温环境和高海拔低温环境三个类型更为合适。这是因为北极亚北极低温环境是由围绕北冰洋的陆地组成,这里具有湿润寒冷的特点,在气候上表现有明显的大陆性特征,因与中高纬度地区在
生物区系上有密切的联系,北极亚北极低温环境中生物类型多样且
生物生产量巨大,在北极短暂温暖的夏季地表生物活动过程异常强烈,其陆地植被主要由
灌木、
草本植物、
苔藓和
地衣等组成。例如俄罗斯学者1996年综合研究了亚北极带东欧部分地区的土壤性状,他认为该地区的土壤主要为潜育性冻土,此土壤具有以下特征:第一,在
土壤颗粒骨架上覆盖有腐殖质和粘土膜,在土壤剖面下部即G层和Bg层没有潜育团聚体和结核体;第二,在土壤剖面底部粘土质凝结物数量减少,其沉积一淋溶过程有所减弱。在俄罗斯东北部到处可见有
腐殖质土壤的残迹,
冻土潜育土亚类就是根据土壤有机质层位、形成特点以及土壤潜育程度而划分的。可见在亚北极地区土壤形成过程中,土壤腐殖质的富集过程特别明显,即
生物因素对土壤形成起到了主导作用。
高海拔低温环境则具有干旱寒冷且水热条件日变化幅度大的特点,且植被主要为
草本植物,生物作用过程相对较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