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军,正式名称为
国民革命军。1925年8月18日,国民革命军正式组建。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决定将所辖几种主要地方军名目取消,统一组建为“国民革命军”,并在军、师设立了党代表和政治部,实现了军政一体化。国民革命军成立后,共产党人
周恩来、
林伯渠、
李富春等担任了军的党代表。
北伐军简介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1925年7月1日,
广东革命政府在广州成立,组建
国民革命军。1925年7月8日
广东国民政府决定将
黄埔军校校军扩大成为
国民革命军第一军,
蒋介石任军长;其他所属各军也统一改称为国民革命军。
湘军为第二军,
谭延闿任军长;
滇军为第三军,
朱培德任军长;
粤军为第四军,
李济深任军长;第五军和第六军的军长分别为
李福林和
程潜。在各军中设立党代表和政治部。副党代表和政治部主任多由共产党员担任,
周恩来、
李富春、
朱克靖、
罗汉分别担任第一、二、三、四军的副党代表。
编制情况
国民革命军组成后,各军的来源和构成概况是:
第一军。主要是由黄埔军校的党军改编而成。在孙中山的指示下,1924年11月20日,正式建立了以何应钦总教官兼任团长,王登云为党代表的教导团。12月26日,建立了以王柏龄教授部主任兼团长,张静愚为党代表的教导第二团,另外还成立了杨天㮙独立营。由第一教导团、第二教导团和独立营组成黄埔军校校军。
1925年4月13日,国民党会议决定把黄埔军校校军改为党军,教导第一、二团合作组成党军第一旅,又成立以钱大钧为团长的教导第三团,党军第一旅扩大为党军第一师,由何应钦任师长。此后,党军又扩大发展,成立教导第四、第五团,以及炮兵营和宪兵营,党军初具规模。
同年8月26日,党军奉军委会命令改为国民革命军。党军第一师改为国民革命军第一师,何应钦为师长,刘秉粹为参谋长。党军教导第四、第五团,合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师,以王懋功为师长,张治中为参谋长。国民革命军第一、第二师合编组成国民革命军第一军,蒋介石为军长,何应钦为副军长,党代表缪斌,参谋长蒋伯诚,政治部主任周恩来。后又成立第三师,以谭曙卿为师长.
第二军。以谭延闿的建国湘军改编而成。军长谭延闿,副军长鲁涤平,党代表李富春,参谋长岳森。下辖张瓒辉、谭道源、戴岳、陈嘉佑等四个师,兵力共有十一个步兵团和一个炮兵团。
第三军。以朱培德建国第一军改编组成,朱培德任军长,朱克靖为党代表,黄实为参谋长。下辖王均,朱世贵,朱培德(兼)等三个师,共有八个步兵团,一个炮兵营和一个宪兵营。
第四军。主要是以粤军第一师改编而成。军长李济深,副军长陈可钰,党代表廖乾吾,参谋长邓演达。下辖陈铭枢、蒋光鼐:陈济棠、徐景唐;张发奎,朱晖口;徐景唐、陈章书等四个师及叶挺独立团,全军共有十三个步兵团和二个炮兵营。
第五军。以李福林的粤军第三军为基础扩编而成。李福林任军长,李朗如为党代表,刘敏为参谋长,下辖李群,陈炳章二个师,共有兵力八个步兵团及一个炮兵营。
第六军。以程潜的援鄂军为基础,吸收樊钟秀的豫军,路孝忱的陕军,李明扬的赣军以及吴铁城部等联合组建。程潜任军长,林伯渠任党代表,唐蟒任参谋长。辖有邓彦善、胡谦,杨源浚三个师,共有九个步兵团和二个炮兵营。
第七军。以李宗仁,黄绍雄定桂讨贼军改编而成。军长李宗仁,党代表黄绍雄,参谋长胡宗铎。下辖俞作柏、白崇禧、刘日福、黄旭初、伍廷飏、夏威、古时华、钟祖培、吕焕炎等九个旅,共有十八个步兵团和二个炮兵营。
第八军。以湘军赵恒惕部的唐生智第四师改编而成。唐生智任军长,刘文岛任党代表,参谋长张一鹏。下辖何健、李品仙、刘兴、叶琪、周烂,夏斗寅等六个师,共有二十二个步兵团和一个炮兵团。
国民革命军北伐
进行
北伐战争,打倒
帝国主义支持下的
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完成国民革命,实现国家的独立和统一,是
孙中山生前提出的口号和确定的革命目标,是全国人民的民心所向。但是,直到孙中山逝世,这个愿望也没有能够实现。这个历史任务,是由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的国民党人在国共合作的旗帜下共同承担的。
1926年2月,中共中央特别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党在现时政治上的主要的职任,是从各方面准备广东政府的北伐;而北伐的政纲必须是以解决农民问题作主干。”会议还决定建立中央军事委员会,以便加强党的军事工作。随后,中共中央建立了军事部。
1926年5月上旬,
广东革命政府派遣
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叶挺独立团和第七军一部为北伐先遣队,从广东
肇庆出发,挺进湖南,揭开了北伐战争的序幕。
7月1日,广东革命政府在广州誓师北伐。9日,
北伐战争在“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口号声中正式开始。参加北伐战争的国民革命军共八个军,约十万人,蒋介石为总司令。在北伐军中,一大批共产党员担任各级党代表或政治处长,或者担任基层
指挥员、战斗员。一些著名的共产党人,如周恩来担任第一军副党代表,李富春担任第二军副党代表,朱克靖担任第三军党代表,罗汉担任第四军党代表,林伯渠担任第六军副党代表,
肖劲光担任第二军第六师党代表等。同时,中国共产党的各级组织还组织和武装了大批
农民自卫军、工人纠察队,用以策应和支援北伐军的行动。7月12日和14日,中共中央和国民党中央分别发表《
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和《北伐出师宣言》,号召全国人民支持国民革命军的北伐。
北伐的主要对象是三支
北洋军阀部队:一是
直系吴佩孚,占据湖南、湖北、河南三省和河北的一部,约有兵力20万;二是由直系分化出来自成一派的
孙传芳,割据着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五省,有兵力20万左右;三是
奉系张作霖,控制
东北三省、热河、察哈尔、京津地区和山东,约有兵力30多万。
北伐军首先集中兵力在两湖战场打击吴佩孚所部。北伐正式开始后,国民革命军连克
长沙、
平江、
岳阳等地,8月底取得两湖战场上的关键一战——
汀泗桥、
贺胜桥战役胜利。10月,北伐军进抵武汉,先后占领
武昌、
汉阳、
汉口,全歼吴佩孚部主力。
与此同时,在
苏联和
中共的帮助下,同年9月17日,以
冯玉祥为总司令的
国民军在
绥远五原誓师,宣布全军加入国民党,并率部进军陕西、河南,有力地配合了北伐军攻击河南。
北伐军在两湖战场取得胜利后,转向江西战场进击孙传芳所部。11月起,北伐军向南浔路一带发动攻势,消灭孙传芳部主力,占领南昌、
九江,随后又攻占福建、浙江。1927年3月下旬先后攻占
安庆、南京。3月21日,为配合北伐军进军上海,中国共产党领导上海工人取得第三次武装起义的胜利,占领上海。至此,长江以南地区完全为北伐军控制。
在北伐进军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群众支援战争,有力地配合了北伐进军。1927年初,汉口、九江的工人收回了汉口、九江的英租界。从1926年秋到1927年春,中共中央和上海区委先后领导上海工人举行三次武装起义。农民运动也蓬勃开展,形成了空前的农村大革命形势。
周恩来、
毛泽东、
林伯渠、
张太雷、
邓中夏、
萧楚女、
恽代英、
李富春、
聂荣臻、
蒋先云等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实际上领导了北伐军的全部政治工作,对北伐胜利进军起了重要作用。
北伐战争是国共两党共同进行的一场革命的、正义的战争。两党团结合作、一致对敌,北伐军将士英勇奋战,以鲜血和生命换来了辉煌战果。在不到10个月的时间里,北伐军从广州打到武汉、上海、南京,打垮两大军阀,歼敌数十万,一场规模空前广大的人民
革命战争席卷了大半个中国,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1927年4月12日,以蒋介石为代表的
国民党新军阀背叛革命,发动
反革命政变,使反帝反封建的北伐战争中途夭折,轰轰烈烈的
大革命归于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