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文物研究所
北京市地下文物保护和科研单位
北京市文物研究所是北京市属单位中唯一具有考古勘探和发掘资质的地下文物保护和科研单位,主要负责北京市辖区内地下文物的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工作,并对北京史地以及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文物进行考古学研究。
简介
以应用研究为主,利用现代科技、结合传统工艺,对中国古建筑石窟寺以及各种不同质地、不同类型的出土文物、馆藏文物的科学保护进行研究;负责全国重点文物古迹、古建筑、石窟寺的勘测设计和施工技术指导等。
地址:北京市北海后门西
考古发现
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和平谷区文委近日在兴谷开发区河道治理工程的先期考古勘测过程中,发现汉代及明清墓葬群。经初步鉴定,有汉墓14座,明清墓6座,窑址两个。截止到目前已经发掘9座汉墓,初步勘测后,市文物研究所与平谷区文委随即展开抢救性挖掘工作。已发掘汉墓分布很整齐,初步推测很可能是个家族墓,可惜的是这些古墓都有被盗的痕迹。目前,发掘工作仍在继续。从已发掘的9座汉墓中出土大小陶器七十余件,有陶鸽子、陶猪、陶鸡、陶鸭等仿牲畜陶器,还有陶碗、陶锅等陶制器具。其中的陶马比较少见,而且,马上还骑着一位穿汉代军装的人。
平谷早在汉高祖十二年就已经建县,至今已经有2200多年的历史。其域内已经发现古墓葬70多处,多为汉代墓葬。北京门头沟区东胡林史前遗址。东胡林遗址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东胡林村西侧清水河北岸的三级阶地上,是一处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年代距今10000年前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和北京市文物研究所联合组成的考古队,在2001年和2003年两次对该遗址进行发掘时已取得很大收获。2005年对该遗址进行了第三次发掘,揭露面积共80余平方米,发掘清理了灰坑、火塘、墓葬、房址等遗迹,出土一批重要的文化遗物,并浮选出丰富的动植物遗存,同时还发现一座新石器时代早期屈肢墓葬。
东胡林遗址的发现,为进一步探讨华地区诸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演变提供了新的重要资料。两座保存完好的新石器时代早期墓葬,不仅丰富了对东胡林人埋葬习俗的认识,也为北京乃至华北地区新石器时代早期人类的研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科学依据。同时,在遗址的下部堆积中发现了时代更早的烧火遗迹及打制石器等,为寻找时代更早的古人类及其文化遗存提供了重要线索。
馆藏陈列
北京市文物研究所三峡考古队1999年在三峡库区的涪陵石沱墓地发掘出土一盏宋代“省油灯”,与宋代诗人陆游的描述完全一样,也表明人们口头上常说的“省油灯”并非无稽之词。考古队发现的这盏省油灯初看与普通油盏一样,但它的碟壁是一个中空的夹层、碟壁侧面有一个小圆嘴,用来向夹层中注水。这盏省油灯和陆游描述的情形完全一样:“书灯勿用铜盏,惟瓷盏最省油。蜀中有夹瓷盏,注水于盏唇窍中,可省油之半。”大意是看书不要用铜碟盛油,用瓷碟最省油。四川有一种盛油的碟,象两个油碟叠在一起,边沿密封,侧面开一个小孔,从孔中向夹层注少量的清水,再往油碟里倒入灯油,这样可以省一半的油。
据记载,唐朝时省油灯已在四川地区出现,到宋代仍很受欢迎。专家介绍说,省油灯由于在烧制过程中,陶瓷的膨胀系数不好掌握,因而制作起来不太容易,不象碟形灯盏那样普遍。西周早期青铜器。1986年琉璃河遗址出土。通高26.8厘米,口径14厘米。前有流,后有鋬,有盖,鼓腹分裆,下有四柱足。盖及颈部饰鸟纹,流上饰蝉纹。盖内和器壁内有相同铭文43字,记载西周初年周成王册封燕侯,以及是北京市文物研究所藏品。西周早期青铜器。1986年琉璃河遗址出土。
通高32.7厘米,口径14厘米。弇口,圆肩,鼓腹,圈足,有盖。双兽首耳,衔环。一侧下腹部有一兽头形鼻,盖及器身肩部饰圆形涡纹,颈部及腹部各饰一凸纹和凹弦纹,盖内和器壁内有相同铭文43字,记载西周初年周成王册封燕侯,以及授民授疆土的史实。
相关人物
汉族,1948年生,北京市人,中共党员。1982年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本科毕业,获历史学学士学位。1982年-1985年在北京市文物工作队工作,先后任业务干部、文物保护科科长。1985年-1992年先后任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副所长、北京市古代建筑研究所副所长。1992年初调任国家文物局,先后任文物处副处长、文物一处副处长、修缮管理处处长、文物保护司副司长兼文物处处长。2002年4月经国家文物局任命为故宫博物院副院长,负责古建筑的保护、维修工作。
赵福生
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副所长。
北京市文物研究所,清末举人,近代著名书画家、鉴赏收藏家。曾任北京古物陈列所所长,团城国学书院院长。他一生嗜好收藏各种古物,藏品大都来自琉璃厂及冷摊小市。周氏生平著述甚多,对金石学更有较深入的研究,这一点从他遗存的手稿中就可看出,如:《石刻汇目》、《山游访碑目》、《〈燕京石刻〉汇编》、《北魏景明以下墓志汇编》等,及一些散见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和》、《东方杂志》、《艺林月刊》上有关石刻研究方面的文章。周氏收藏的拓片大部分为整纸拓本,(并有一部分为装裱本,未列入此次整理范围)其时代久远,包括秦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各代碑刻,其中不乏各时期重要的代表作品。如:南北朝时期的造像碑题记(独立为一章)就有近200多件(不计副本),唐、宋、元三代拓本收藏也较为丰富,精品颇多。其内容广泛,有寺观碑、纪念碑、功德碑、墓碑等。其地域分布广阔,有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浙江、江苏、湖南、四川、安徽、江西及广西等地。总之,把周氏藏拓全面地进行整理及识读后,基本上可以粗略地了解中国古代碑刻发展的一些情况。
相关工作
北京市文物局房山区文委的领导和支持下,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南水北调考古工作队自7月15日—11月12日,经过近4个月的奋战,对南水北调工程北京段进行了全面文物勘探工作。为确保地下文物安全,本次对全线采取全面普探(发现遗迹的地带采取重点勘探),勘探宽度自管线中线向两侧各扩30—35米,实际勘探宽度60—70米(此宽度为拆迁范围)。
对所有的探孔及层位进行了详细记录,勘探工作做到每一探孔责任到人,并对所有文物遗迹点运用GPS定位,测定记录了相关数据。全线完成勘探面积272万平方米,发现文化遗址和墓区葬8处,分别为岩上墓葬区、南正遗址区、坟庄遗址区、坟庄墓葬区、丁家洼遗址墓葬区、前后朱各庄遗址区、大苑上遗址墓葬区、果各庄墓葬区,共计需发掘面积19350平方米。经过全面勘探,新增文物点4处,新增勘探面积约212万平方米,发掘面积9450平方米。其中,在岩上墓葬区发现古代墓葬近50座,丁家洼遗址发现房址和灰坑300余处。
最新修订时间:2021-12-05 19:34
目录
概述
简介
考古发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