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石油与天然气研究中心
石油地质学
北京大学石油与天然气研究中心是北大为更好地服务国家能源战略而成立的跨学科研究机构。中心通过整合北大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化学、力学、无线电电子学、数学等多学科的研究力量,围绕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关键技术开展跨学科研究,先后承担了多项石油天然气方向的国家攻关项目和石油工业界重要研究课题,取得了一大批重要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为国家培养了一批石油天然气领域的科研人才和勘探开发人才。
石油中心简介
北京大学石油与天然气研究中心是国内外知名的能源与资源研究机构。自1989年成立以来,中心为国家培养了近百名优秀专门人才,为国家石油石化工业、石油天然气工业的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被誉为“石油天然气人才的摇篮”。
师资力量:
北京大学石油与天然气研究中心目前有院士1名、首席科学家3名、教授(研究员)13名、讲师1名,此外还有博士后若干名。
研究领域:
石油地质学、构造地质学、储层地质学、测井资料处理与解释、信息地质学、数字油田、层序地层学、岩石物理学、测井技术、石油及能源开采研究、水资源研究、二氧化碳处理相关研究、油田构造的数值模拟、盆地构造分析、油气田开发地质等。
招生专业
面向全国招收“石油地质学”专业博士生和硕士生以及相关专业博士后,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招收石油地质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院校。
发展简史
北京大学石油与天然气研究中心在原石油工业部支持下于1989年成立,中心通过整合北大地质学、化学、力学、无线电电子学、数学、能源与资源工程、石油工程等多学科的研究力量,积极开展跨学科研究,先后承担了多项石油天然气方向的国家攻关项目和石油工业界研究课题,取得了一批重要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为国家培养了一批石油天然气领域的科学研究人才和勘探开发人才。
为适应新的学科发展趋势和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对能源及相关人才的迫切需求,北京大学于2006年调整了北京大学石油与天然气研究中心管理体制,成立了中心理事会、中心学术委员会和新一届行政班子,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理事会由北京大学领导和各大石油公司领导及其油田分公司领导组成,旨在通过建立新的校企合作机制,促进学校与石油天然气企业在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的广泛合作与交流。学术委员会由石油界的知名学者、油田杰出专家和中心首席科学家组成,旨在加强学术指导,提升学术水平,促进科学理论与油气勘探实践的有效结合。
学术委员会
主任:贾承造
副主任:马宗晋、戴金星、金之钧、潘懋
委员:(按姓氏笔划排序)马永生、马宗晋、卞德智、方朝亮、王良书、王尚旭、冯志强、刘池洋、孙焕泉、汤良杰、宋新民、张善文、杨树锋、苏俊、陈永武、郑和荣、周新源、庞雄奇、林畅松、金之钧、赵文智、郝芳、党玉琪、凌云、袁明生、贾承造、熊金良、蔡东升、潘懋、戴金星、魏国齐
中心行政人员
主任:潘懋
副主任:刘波、吴朝东、李江海、郭召杰
首席科学家:关平、胡天跃、张东晓
秘书长:侯贵廷
办公室主任:陈晨
助理:韩晔
科研项目
赴青海油田开展暑期实践活动自从成立以来,中心先后承担国家、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单位的重大科研项目20多项,项目经费3000多万元。中心还在国内外的相关石油与能源机构中设立了研究生培养基地。
部分研究项目
《中国北方晚古生代“过渡层”盆地油气勘探新领域》
《塔北西部火成岩以及影响下的碳酸盐岩储层、构造建模地球物理方法研究》
《柴西北区深层天然气成藏机理及勘探目标选择》
《徐家围子断陷火山岩喷发模式建立及有利相带预测研究》
《松辽盆地北部黑帝庙油层层序地层及沉积相研究》
《四川盆地重点层系碳酸盐岩沉积-成岩与储层研究》
《深海及崎区地震资料处理关键技术研究》
《井喷事故中硫化氢污染扩散研究》
《五彩湾凹陷石炭系天然气藏精细描述及储量计算》
《徐中地区火山岩应力场建立》
《火南油藏精细描述》
《华北晚古生代煤系烃源岩分布规律及资源潜力研究》
《煤层气的红外遥感与超低频电磁探测与开发》
未来发展
北京大学石油与天然气研究中心本着“立足北大优势,加强校企联合,瞄准国家目标,促进学科交叉,培养复合人才”的宗旨,立足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家“十一五”科技规划,紧密结合我国石油天然气企业的发展需求和我国油气地质特色,引进、吸收和发展世界石油天然气研究的最新理论和技术成果,以中国及周边油气区研究为重点,探索我国特殊地质背景条件下的油气成藏规律和勘探开发策略,发挥北大多学科优势,教研结合、寓教于研,在科研实践中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人才,为我国油气勘探开发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解决方案。
2008年10月26日,北京大学与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签定了紧密长期合作关系,此次长期合作协议的签订和履行,必将促进双方的优势互补与交流合作,并将进一步加快北京大学争创世界一流大学的步伐,推动勘探院朝着到2020年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的目标迈进。
联合培养
为创新研究生培养体制和机制,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高层次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模式,推动研究生教育科学发展,教育部经商中国工程院,2010年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7所高校和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6所具有博士授予权的工程研究院中开展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试点工作。
北京大学的联合培养单位是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培养专业为“石油地质学”。北京大学对接单位是北京大学石油天然气研究中心,该中心拥有国内首个“石油地质学”专业博士点。首批联合招收博士生将于2010年九月入学。
按照教育部和中国工程院的要求,双方从大局出发,密切配合,共同担负起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和管理责任,充分发挥各自功能和资源优势,实现强强联合,形成教育、科研、管理合力,共同构建拔尖创新工程科技人才和科学研究新的合作平台。
2010年12月15日,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向北京大学赠送了代表我国测井软件最高水准的新一代测井软件CIFLog1.0。这是双方继10月下旬联合培养研究生并互聘导师以来,进一步加强合作、推进产学研结合的又一举措。CIFLog1.0版本测井软件是国家油气重大专项 “一体化网络测井处理解释软件平台”课题的重大研究成果,由勘探院牵头,多个单位共同参与研发。这一软件不仅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而且是全球首个完全基于Java-NetBeans先进计算技术理念建立的,属于真正意义上的第三代测井处理解释系统。勘探开发研究院副院长邹才能介绍,新一代测井软件CIFLog1.0在北京大学安装34台套,将为双方加强地质、地球物理方面合作,发现和培养更多石油后备人才发挥积极作用。
地图信息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01 13:16
目录
概述
石油中心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