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台湾会馆
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东城区大江胡同建筑
“台湾会馆”坐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东城区大江胡同,距离天安门广场南端的正阳门约500米,建于1890年前后。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将科举制度移植到台湾,自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开始,陆续有台湾举人到北京参加会试。
会馆介绍
台湾会馆史称“全台会馆”,坐落于北京市崇文区大江胡同,距离天安门广场南端的正阳门约500米。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将科举制度移植到台湾,自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开始,陆续有台湾举人到北京参加会试。为方便台湾举人来京参加考试和联络感情,1893年台籍进士施士洁主持建立台湾会馆,1896年搬至大江胡同114号。民国时期,台湾会馆出租给商户。1949年后,台湾会馆变成民居。1993年,台湾会馆恢复为纪念场所。1993年,台湾会馆得到修缮,1994年7月18日举行揭幕仪式,会馆重新成为在京台胞交流聚会的活动场所。1996年举办了百年纪念活动。
由于会馆原面积狭小、交通不便、设施陈旧,已经无法满足日益扩大的两岸经济、文化交流的需要,随着整个前门地区修缮整治工程的全面推进,2009年6月24日台湾会馆的修缮扩建工程正式开工。修缮后的台湾会馆把相邻的云间会馆、福德禅林一并作为新会馆的构成部分,总建筑面积由原来的400平方米增加到3800多平方米。2010年5月7日,台湾会馆重张仪式暨台商入驻崇文台湾商务区签约仪式盛大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刘淇,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及夫人连方瑀,全国政协副主席、台盟中央主席林文漪,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王毅出席仪式并为台湾会馆牌匾揭幕。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会长梁国扬、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以及中共北京市委副书记、北京市市长郭金龙先后致辞。
新建成的台湾会馆分为四个主要区域:1、京台交流史展示区——通过纪念墙和主题展厅,采取实物(文物)与图片、多媒体相结合等形式,再现历史上台湾人在京的活动,展现会馆历史及京台两地交流史。2、贵宾接待区——设有贵宾接待室,用于两岸高层和知名人士的接待活动,以提高新台湾会馆在海峡两岸和海内外的影响力,使之成为首都标志性的涉台场所。3、多功能会展区——设有中小会议室和多功能厅,用于各种会展和联谊活动,开展两岸交流,为台胞服务。4、民俗文化体验区——设有民俗藏品厅和民俗体验馆,展示台湾民俗文化,使之成为人们认识台湾的一个窗口。
台湾会馆重张之际,馆内还举办了《中华魂·京台情》展览,内容包括台湾会馆的变迁、在北京的台湾人、京台交流新篇章、美丽的宝岛台湾四个单元,共展出照片400余幅,实物、史料约110件,制作专题片3部。展览采用幻影成像、三连投影、电子书等声光电子技术,并配以沙盘模型、室外铸铜雕塑等多种展览形式。
与此同时,北京市以台湾会馆为核心,打造了包括台湾风情街和4个主题功能区,总面积5.4万平方米的台湾文化商务区。2010年底前,坐落在前门历史文化展示区内的台湾文化商务区将全面开市,台湾会馆也将对外开放。届时,整个街区以阿里山广场为中心,台湾风情市集、美食餐饮区、台湾映像生活美学馆、映像台北潮场、四合院会所、台湾会馆六个板块将展示台湾风貌。
会馆建筑
红砖砌成的道路透露出台湾建筑的特色,古朴的北京四合院加入了骑楼、拱墙、琉璃饰品等台湾特色的建筑元素。街头巨幅的宣传画上描画着台湾鹿港老街、三峡老街的独特风情:鹿港的清晨,鹿港的黄昏,高低错落的小楼和悠闲的游人畅游其中,让人产生时空交错的感觉。
会馆北侧伫立着五座铜像,参与“五人上书”的台籍举人汪春源站立持笔,目光坚定刚毅。铜像前的石刻文字记载:1895年,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正在北京科举考试的台籍举人汪春源等与在京台籍官员多方奔走,率先上书都察院,反对割台议和,是为“五人上书”。
会馆区域分布
2009年,在前门地区整体改造过程中,台湾会馆进行了全面的修缮扩建。修缮后的台湾会馆保留了原有的清末民居风貌,并扩大了规模,与毗邻的两个院落合并开发利用,从而形成了地上一层、地下一层的新格局。整体面积由原来的540平方米增加到3800平方米。
新台湾会馆分为四个主要区域:
京台交流史展示区
通过纪念墙和主题展厅,采取实物(文物)与图片、多媒体相结合等形式,再现历史上台湾人在京的活动,展现会馆历史及京台两地交流史。
贵宾接待区
设有贵宾接待室,用于两岸高层和知名人士的接待活动,以提高新台湾会馆在海峡两岸和海内外的影响力,使之成为首都标志性的涉台场所。
多功能会展区
设有中小会议室和多功能厅,用于各种会展和联谊活动,开展两岸交流,为台胞服务。
民俗文化体验区
设有民俗藏品厅和民俗体验馆,展示台湾民俗文化,使之成为人们认识台湾的一个窗口。
重张展览
台湾会馆重张之际,馆内还举办了《中华魂·京台情》展览,内容包括台湾会馆的变迁、在北京的台湾人、京台交流新篇章、美丽的宝岛台湾四个单元,共展出照片400余幅,实物、史料约110件,制作专题片3部。展览由专业设计团队制作,采用幻影成像、三连投影、电子书等声光电子技术,并配以沙盘模型、室外铸铜雕塑等多种展览形式。
历史
北京的台湾会馆是大陆的台湾会馆之一。历史上,台湾同胞往来京台两地从未间断过,其中许多人曾在台湾会馆落脚。因此,台湾会馆的存在,是台湾与大陆、台湾同胞与祖国联系的历史见证,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作为“台胞之家”,台湾会馆得前门老北京商务区之地利,享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之天时,沐骨肉同胞血脉亲情之人和,将继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搭建京台两地合作交流的新平台。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06 21:27
目录
概述
会馆介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