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寿寺
北京市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万寿寺(Wanshou Temple),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万寿寺1号,始建于明万历五年(1577年),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重修,1985年辟为北京艺术博物馆并对外开放。
历史沿革
明万历五年(1577年),万历帝母亲李太后带头捐资,在聚瑟寺原址修建万寿寺,主要用来收藏经卷。
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永乐大钟汉经厂(现法渊寺)迁至万寿寺内。
明朝末年,万寿寺毁于兵燹。
清顺治二年(1645年),顺治帝为万寿寺赐匾“敕建护国万寿寺”。
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万寿寺重修、扩建,并新建行宫院落。
清乾隆八年(1743年),永乐大钟移至觉生寺
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乾隆帝为其母祝寿,重修万寿寺,并增建西路行宫建筑。
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乾隆帝为其母祝寿,重修万寿寺,并增建西路行宫建筑。
清光绪初年,万寿寺曾毁于火灾,随后成为菜圃。
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慈禧太后借60寿辰,挪用海军军费重修万寿寺,在西跨院增修千佛阁和梳妆楼,连菜圃一起圈入。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万寿寺修缮。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前后,万寿寺的前部辟为东北难民子弟学校。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万寿寺被辟为戒毒所,由于电路短路,致使万寿阁及附近建筑均被火焚毁。
1957年,万寿寺交付政府部门管理。
1985年,万寿寺中路辟为北京艺术博物馆并对外开放。
2017年1月24日,万寿寺开启修缮工程,暂停对外开放。
2022年9月16日,万寿寺修缮工程完毕,恢复对外开放。
建筑格局
万寿寺分中、东、西三路,中路为主体建筑,东路为方丈院,西路为行官,占地面积31800平方米。中路建筑有八重殿,由南向北依次为山门、天王殿、钟鼓楼、大雄宝殿、万寿阁、大禅堂、观音殿、无量寿佛殿、万佛楼。东路建筑为方丈院,是寺院住持修行、居住的场所。西路建筑为行宫院,主要建筑有大门、寿茶房、寿膳房、前正殿、正殿、梳妆楼、大悲堂等,慈禧太后游颐和园时经常在这里歇息、喝茶。
主要建筑
历史文化
相关人物
李太后(1546年-1614年),明孝定皇后李氏,后世有传名彩凤,女,汉族,北直隶顺天府漷县(今北京市)人,明穆宗朱载坖的妃嫔,明神宗朱翊钧的生母。
慈禧太后(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清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又称“西太后”“老佛爷”。中国晚清时期重要政治人物。咸丰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
传说轶事
清光绪年间,因慈禧太后往来于故宫颐和园途中,时常在万寿寺驻跸休息,故万寿寺素有小宁寿宫之称。
清光绪初年,慈禧太后正谋划二次垂帘听政,太监李莲英颇会揣摩上意,就让万寿寺的僧人制作了一尊观音菩萨像,面容与慈禧太后相仿。万寿寺前临长河,慈禧太后坐船去颐和园,必定在此拈香礼佛,休息更衣。待慈禧太后至此,僧众山呼“太后老佛爷”,并把她领到大殿的三世佛后,果见一慈眉善目的观音端坐于此。“万寿寺双佛显圣”的故事越传越神,老佛爷这个称呼也就叫起来了。
文物价值
万寿寺是一座具有400余年历史的古建筑群,是中国古代建筑园林艺术的集中体现,对研究古代园林建筑有着较为重要的历史价值。
文物保护
1979年8月21日,万寿寺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北京市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5月25日,万寿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万寿寺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万寿寺1号。
交通路线
北京市内乘坐74、300、323、362、374、394、450、534、603、610、634、645路公交车,在万寿寺站下车前往。
北京市内乘地铁16号线,在万寿寺站下车前往。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距离万寿寺约4.5千米,驾车约12分钟。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09 16:28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