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玄甫(?—345),名诚,字玄甫,号东华帝君或紫府少阳君。汉代东海(今山东
兖州)人。幼慕真风,白云上真引之入道,遂居于昆仑山烟霞洞,韬光晦迹,又徙居
代州五台山紫府洞天。后授度门人
钟离权,嗣弘法教。全真之道由此滥觞,故被尊为北宗第一祖。卒于晋穆帝
永和元年(公元345),后称“中岳真人”。
元世祖时敕封“东华紫府少阳帝君”。
元武宗时加封为“东华紫府辅元立极大帝君”。为全真教北宗首祖。
钟离权,姓钟离,名权,字云房,一字寂道,号正阳子,又号和谷子,汉咸阳人。因为原型为东汉大将,故又被称做
汉钟离。少工文学,尤喜草圣,身长八尺,官至大将军。后因兵败入
终南山,遇东华帝君授以至道。乃隐于
晋州羊角山。道成,束双,衣槲叶。自称「天下都散汉钟离权」,意为「天下第一闲散汉子」。全真道尊他为「正阳祖师」。后列为全真教北宗第二祖。亦为道教传说中的
八仙之一。
据载钟离权得东华帝君授以赤符玉篆,金科灵文,大丹秘诀,周天火候,青龙剑法。后又遇华阳真人,得太乙刀圭,火符金丹,洞晓玄玄之道。最后在
崆峒山紫金四皓峰一洞中得轩辕黄帝所藏玉匣秘诀,遂成为真仙。后游庐山,遇
吕洞宾,授之以大道天遁剑法,龙虎金丹秘文。后形成钟吕金丹派,对宋元道教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吕洞宾 (798--?)唐代道士,姓吕,名岩,字洞宾。一说为唐朝宗室,姓李,
武则天时屠杀唐室子孙,于是携妻子隐居碧水丹山之间,改为吕姓。因常居岩石之下,故名岩。又常洞栖,故号洞宾。也有传说他是唐朝礼部侍郎
吕渭之孙,因感仕途多蹇,转而学道。《宋史·
陈抟传》记载吕岩为“关西逸人,有剑术,年百余岁。步履轻捷,顷刻数百里,数来抟斋中”,是位修道有术的高道。《全唐诗》收有他的诗作二百多首。后世道教和民间称其为“剑仙”、“酒仙”、“诗仙”闻名于世,奉为神仙,是“八仙”中传闻最广的一位仙人。吕洞宾得道成仙之前,曾流落风尘,在长安酒肆中遇钟离权,“黄粱一梦”,于是感悟,求其超度。经过钟离先生生死财色十试,心无所动,于是得受金液大丹与灵宝毕法。后来又遇火龙真君,传以日月交拜之法。又受火龙真人天遁剑法,自称“一断贪嗔,二断爱欲,三断烦恼”,并发誓尽渡天下众生,方愿上升仙去。民间流传有吕洞宾三醉岳阳楼度
铁拐李岳、飞剑斩黄龙等故事,吕仙形象广泛深入民间。妇孺皆知。宋代封吕洞宾为“妙通真人”,元代封为“纯阳演政警化孚佑帝君”,后世又称“
吕纯阳”。
王重阳创立全真道后,又被奉为“北五祖”之一,故道教又尊称他为“吕祖”。全国各地广建吕祖祠庙,岁时祭祀,至今香火不断。相传吕祖诞辰为农历四月十四日。道教多于此日设斋醮以志纪念。著述甚丰,如《
吕祖全书》、《九真上书》、《孚佑上帝文集》、《孚佑上帝天仙金丹心法》等,然大多为托名之作。
刘海蟾,生卒年未详,为五代道士。姓刘,名操,字宗成,又字昭元,号海蟾子,燕山(今北京市西南
宛平)人,一说
后梁燕地广陵(今河南
息县)人。《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49,称他于五代仕燕主刘宗光为相,先遇正阳子点化,辞官寻道,后遇吕纯阳,授以丹道,乃归隐代州凤凰山。海蟾子得吕纯阳授以清静无为,养性修命及金液还丹诸法。后传门人董凝阳,
张紫阳。 著有《还金篇》、《黄帝阴符经集解》等。
王重阳(1112~1170)中国金代道士。全真道创始人。原名中字,字允卿。后改名世雄,字德威 。入道后 ,改名嚞,字知明 ,号重阳子。祖籍陕西咸阳大魏村,出生于
庶族地主家庭,后迁
终南县刘蒋村。幼好读书,后入
府学,中进士,系
京兆学籍。金
天眷元年(1138),应武略,中甲科 ,遂易名世雄。年47 ,深感“天遣文武之进两无成焉”,愤然辞职,慨然入道,隐栖山林。金
正隆四年(1159),弃家外游,自称于甘河镇遇异人授以内炼真诀,悟道出家。金
大定元年(1161),在南时村挖穴墓 ,取名“活死人墓”,又号“行菆”,自居其中,潜心修持2 年。三年 ,功成丹圆 ,迁居刘蒋村 。七年 ,独自乞食,东出潼关 ,前往山东布教 ,建立全真道 。其善于随 机施教,尤长于以诗词歌曲劝诱士人,以神奇诡异惊世骇俗。在山东
宁海等地宣讲教法。同时,先后收
马钰、
孙不二、
谭处端、
刘处玄、
邱处机、
郝大通、
王处一为弟子,遂后建立全真教团 。收弟子七人,后世称全真教七真人 。十年携 弟子马钰、谭处端、刘处玄、邱处机四人返归关中 ,卒于开封途中 。葬于终南刘蒋村故庵(今陕西
户县祖庵镇)。
王重阳主张儒、释、道三教平等,
三教合一,提出“三教从来一祖风”的融合学说。全真道内以《
道德经》、《
孝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为必修经典 ,认为修道即修心 ,除情去欲 ,存思静定、心地清静便是修行的真捷径。所以,全真道不崇尚符箓,不事黄白炼丹之术。其所葬之终南刘蒋村故庵(今陕西户县祖庵镇),
金章宗赐庵名为灵虚观,
元太宗加封为重阳万寿宫,全真道尊为祖庵或
祖庭。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封为重阳全真开化真君,
至大三年(1310)又加封为重阳全真开化辅极帝君。全真道尊为北五祖之一。其死后三年间,全真道传教范围波及关中、河南、河北、山东大部分,遍于社会上下各阶层。在组织上、理论上为全真道的兴盛发展奠定了基础。
其传世著作有《
重阳全真集》,内收传道诗词约千馀首,另有《
重阳立教十五论》、《重阳教化集》﹑《分梨十化集》等,均收入明代永乐年间所编纂的大型道教典籍《
正统道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