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乌乡,隶属于四川省乐山市
峨边彝族自治县,地处峨边彝族自治县西南角,东南与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毗邻,东北与
哈曲乡接壤,西与
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县相邻,北与
黑竹沟镇连界,乡距县城73千米,总面积413.67平方千米。
建置沿革
民国时期,勒乌乡境域为奴隶制社会。
1952年,设勒乌、祖蒙、马解3乡。
1956年,属洪溪县(今凉山州美姑县洪溪);同年9月,3乡改彝族自治乡。
1958年,祖蒙、马解2彝族自治乡合并为称勒乌乡。
1964年,划归峨边县。
1966年4月,乡改公社。
1984年3月,公社改乡。
行政区划
2011年末,勒乌乡下辖6个行政村:勒乌村、祖马村、余坪村、柑子口村、甲挖村、山峰村。
截至2020年6月,勒乌乡下辖5个行政村:勒乌村、祖马村、余坪村、柑子口村、马井村;人民政府驻沙坪镇县街28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勒乌乡地处峨边彝族自治县西南角,东南与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毗邻,东北与
哈曲乡接壤,西与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县相邻,北与
黑竹沟镇连界,乡距县城73千米,总面积413.67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勒乌乡地处高寒山区,地势西部东部高,南北部低,主要山脉有哇黑罗和、依子垭口、罗和苏摩、特克山等,境内最高点位于特克峰,海拔4156米;最低点杨河坝位于祖马村7组,海拔1600米。
气候
勒乌乡冬寒夏凉,多年平均气温11℃,极端最低气温-20℃;7月平均气温20℃,极端最高气温28℃,最低月均气温零下3℃,最高月均气温25℃,生长期年平均150天,无霜期年平均217天,最长达24天,最短为160天,年平均降水量1300毫米,降雨集中在每年的5—8月,7月最多。
水文
勒乌乡境内河道属官料河水系。
自然灾害
勒乌乡主要自然灾害有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等。
自然资源
勒乌乡有耕地面积5200亩,林地面积30.2万亩。
人口
截至2011年末,勒乌乡辖区总人口5004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19人,另有流动人口269人,总人口中,男性2704人,占54%;女性2300人,占46%,人口均为彝族。
截至2018年末,勒乌乡有户籍人口5725人。
经济
2011年,勒乌乡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粮食作物以玉米、土豆为主,生产粮食1436吨,主要经济作物有蔬菜,蔬菜种植面积180亩,产量346吨,主要品种有白菜、萝卜,其中白菜210吨,萝卜136吨,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牛、家禽为主,生猪饲养量2535头,年末存栏1384头;羊饲养量2097只,年末存栏1208只;牛饲养量406头,年末存栏406头;家禽饲养量8147羽,上市家禽4011羽,累计造林2.5万亩,其中防护林2.3万亩,经竹林0.2万亩,农民住宅四旁树木20万株,林木覆盖率98%,活立木蓄积量6万立方米,农民人均纯收入3818元。
2018年,勒乌乡有工业企业10个,有规模以上企业1个。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勒乌乡有小学2所,在校生466人,专任教师21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
科技事业
2011年末,勒乌乡有各类科技人才121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18人,技能人才10人,农村实用人才93人。
文化事业
2011年末,勒乌乡有乡文化站1个;农家书屋6个,藏书5000册。
医疗卫生
2011年末,勒乌乡有卫生院1个;病床10张,固定资产总值0.12亿元,专业卫生人员7人,其中执业医师2人,注册护士2人,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6000人次,出院病人215人次。
社会保障
2011年,勒乌乡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9户,人数24人,支出5万元,比上年增长1.8%,月人均173.6元,比上年增长10.8%;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16人次,支出0.8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13户,人数646人,支出69.9万元,比上年增长25%,月人均90.2元,比上年增长22.3%;农村五保集中供养3人,支出0.6万元;农村五保分散供养6人,支出0.5万元;农村医疗救助46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533人次,共支出8.6万元,比上年增长51%,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3人,年末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2098人。
基础设施
2011年末,勒乌乡有邮政网点1个,投递点1个,乡村通邮率100%,电信服务网点2个;固定电话用户286户,电话用户普及率24%;移动电话用户128户,移动电话普及率10%;宽带接入用户110户全年电信业务收入15万元。
能源
2011年,勒乌乡有水电企业10家,装机总量8万千瓦,水电企业10家,装机总量8万千瓦。
交通
2011年,勒乌乡有149县道过境,境内长30千米,通往县城和美姑,村级公路2条,总长10千米;客运站1个。
历史文化
勒乌乡,因乡人民政府驻地勒乌者得(意为坎下)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