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中国云南省下辖自治州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Dai Autonomous Prefecture of Xishuangbanna/Sipsongpanna)简称“西双版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下辖的自治州,位于北纬21°10′—22°40′,东经99°55′—101°50′,处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北部边沿,东北、西北与普洱市接壤,东南与老挝相连,西南与缅甸接壤。下辖一市两县,面积有19096平方千米。2023年末,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常住人口为133.30万人,该地区共有13种居民族。该区广泛使用的方言主要是傣语。
名称由来
“西双版纳”系傣语,“西双”即十二,“版纳”意为一个提供封建赋税的行政单位(直译为“十二千块稻田”),实际上是指十二个行政区域。
历史沿革
先秦时期至三国、两晋时期
西双版纳地区在三国、两晋时期及以前属于永昌郡南诏大理等古代南方诸国的疆域范围则是在八世纪以后形成。这一时期,这个地区处于南方诸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影响之下,与中原文明有着一定的交流和往来。
南北朝时期
南北朝时期,西双版纳一带的12个傣族部落“泐西双邦”,奉天朝为“天王”,受到封赏。公元8—10世纪,勐泐政权属唐代地方政权“南诏”银生节度管辖。傣历522年(公元1160年),傣族首领帕雅真统一勐泐,属南宋地方政权“大理”管辖。帕雅真奉天朝为“共主”,接受封建王朝的封号,其后,帕雅真之四子桑凯冷继父位时,受天朝封赐为“勐泐王”。
宋元至明清时期
元灭宋后,在云南设立行省,将云南划分为37路、5府,勐泐一带称为“车里路”。此后勐泐一带地区开始实行土司制度,元贞二年(公元1296年),在车里设“车里路军民总管府”,管辖勐泐一带地方。
泰定四年(公元1327年),改设“车里军民宣慰使司”,封召坎勐为宣慰使。傣历932年(公元1570年),宣慰使召应勐为了分配贡赋,把所管辖地区划分为12个“版纳”,即“西双版纳”(12个版纳之意),这即是西双版纳名称的来由。
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元年(1912年),在土司制度的基础上设立“普思沿边行政总局”,把西双版纳分为八个行政区,柯树勋任总局长,先后属滇南道普洱道
民国十六年(1927年),始设车里、佛海、五福(南峤)、象明、普文、芦山(六顺)、镇越等七县和临江行政区,属普洱道。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50年2月17日,西双版纳全境解放,车里、佛海、南峤、镇越四县相继建立县人民政府,隶属普洱专区。1953年1月23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区正式成立,自治区首府设在允景洪,自治区由云南省人民政府委托普洱专员公署(1955年后改称思茅专员公署)领导。
1953年5月6日,自治区人民政府第二次(扩大)会议根据中央及省批复文件,撤销车里、佛海、南峤、镇越四县建制,按照传统习惯,将辖区重新划分为12个版纳及两个民族自治区、一个区和一个生产文化站,即设立景洪、勐养、勐龙、勐旺、勐海、勐混、勐阿、勐遮、西定、勐腊、勐捧、易武12个版纳政府和格朗和哈尼族自治区(归版纳勐海领导)、易武瑶族自治区(归版纳易武领导)、布朗山区(归版纳勐混领导)、基诺洛克生产文化站(归版纳勐养领导)。
1955年6月,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区改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1957年7月12日国务院批准将十二版纳合并为县级版纳景洪、版纳勐海、版纳勐遮、版纳易武、版纳勐腊。1959年7月30日,撤版纳建制,将5个县级版纳合改为景洪县、勐海县、勐腊县。
1973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由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革命委员会直接领导,从此,西双版纳州与思茅地区(现普洱市)分设,开始行使自治州职权。
1993年12月22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景洪县,设置景洪市(1994年2月12日,市人民政府成立)。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西双版纳位于北纬21°10′—22°40′,东经99°55′—101°50′,处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北部边沿。面积有19096平方千米,东北、西北与普洱市接壤,东南与老挝相连,西南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966.3千米。
气候特征
西双版纳州地处亚热带,属亚热带雨林季风气候。西双版纳地处热带北部边缘,北有哀牢山、无量山为屏障,阻挡了南下的寒流;南面东西两侧靠近印度洋和孟加拉湾,夏季受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和太平洋东南气流的影响,造成了高温多雨、干湿季分明而四季不明显的气候特点,因而西双版纳气候终年温暖湿润,无四季之分,只有干湿季之别,干季从当年11月到次年4月,湿季从5月至10月。2023年全州各县市年雨量在627.5~1196.6毫米之间,和常年同期相比,景洪特少,勐海、勐腊偏少;总日照时数各县市在1889.3~1966.2小时之间,和常年同期相比,景洪偏少,勐腊、勐海正常;年平均气温各县市在19.6~25.6℃之间,和常年同期相比,景洪、勐腊偏高,勐海正常。
地质构造
西双版纳州地质构造复杂,地层主要由石灰岩、花岗岩、片岩等岩石组成。
西双版纳州位于横断山系南北向断裂线,构造线逐渐向外辐散的地段,整个地区的东西两侧被长期隆起带的变质岩山地所包围,中部是中生带拗陷,三叠纪以后的海陆交替相、陆相红色沉积地层。地层经受多次造山运动的影响,形成复杂的地质构造,区内地表形态深受澜沧江深大断裂及次一级断裂的控制,褶皱紧密,断层成束。以澜沧江为界,江东与江西分布的地层差异较大。江东以中生界的红色河湖相碎屑岩为主,而西部普遍分布的是花岗岩和各种板岩、石英岩等变质岩。主要岩性和地层是:第三纪、第四纪河湖相沉积地层,多分布在河流两岸的河漫滩、阶地,盆地底部及两侧的低丘。
地形地貌
西双版纳地处横断山脉的南延部分,怒江、澜沧江、金沙江褶皱系的末端,地势北高南低,两侧高,中间低。东部无量山脉,纵贯景洪市东北部和勐腊县,海拔1000~1500m。西部为怒江山脉余脉,分布在勐海县全境。除有少数珠状相串的盆地和低山外,多为切割山峦,山地海拔在1500~2000m之间。中部被澜沧江下游及其支流侵蚀切割成众多的开阔低峡和群山环抱的宽谷盆地,集中在景洪市西部、南部和勐腊县南部,地势相对平缓,海拔在500~1000m之间。整个地势多为高度被切割的山原地貌。
在山地间颁布着许多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山间盆地(俗称坝子),全州1km2以上的坝子58个,其总面积约946km2,占土地总面积的5%。州内最高点是勐海县勐宋乡的滑竹梁子,海拔2429米,最低点是澜沧江南腊河的会合处,海拔477米。
水文水利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全州境内河流众多,支流密布,共有大小河流2761条,多发源于无量山和怒山支脉丛中,分别为澜沧江一、二、三级支流。河网总长度12177千米,河网密度为0.633千米/平方千米,总径流面积近20000平方千米。集水面积在5000~10000平方千米的河流有1条,在1000~5000千米的河流有7条,集水面积在100~1000千米之间的河流有175条。河长在60千米以上的河流有15条。
截止2022年,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正在兴建多个国家重点水利工程,包括勐阿水库、曼先水库等。
勐阿水库工程位于勐海县勐阿镇南朗河支流猴子河上,为新建中型水库,该水库拟建坝高61.9米,总库容1112.7万立方米,建成后可满足下游2.72万亩农田灌溉用水、1.08万人饮用水以及勐阿糖厂工业用水需求。
曼先水库水库总库容222.01万立方米,建成后可满足勐海镇曼袄和曼贺2个村委会9310亩农田灌溉用水需求。位于流沙河勐海县城区段的勐海县流沙河流域生态治理与修复项目,建成后可提高城市防洪能力,改善城区水环境。
土壤
西双版纳州土壤具有明显的地带性、区域性特点。版纳州土壤共有7个土类、18个亚类、52个土属、85个土种。以赤红壤、砖红壤、红壤土、水稻土为主,土层深厚,自然肥力高。西双版纳州水稻土占耕地52.72%;赤红壤占耕地30.61%;红壤占耕地6.74%;紫色土占耕地3.21%;砖红壤占耕地3.10%;新积土占耕地2.43%;黄壤占耕地1.15%;石灰(岩)土占耕地0.04%。
自然灾害
西双版纳地区面临着多种自然灾害,其中包括洪涝灾害、地质灾害和热带气候相关的灾害等。
由于西双版纳地区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区,雨量充沛,季风影响显著,雨季降水较多,地势复杂,河流众多,容易发生洪涝灾害。暴雨引发的河流泛滥和山洪暴发可能导致水灾,给当地居民和农田带来严重损失。
2024年8月1日,受连续降雨和地势较低影响,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嘎洒街道曼占宰社区曼凹居民小组发生内涝,部分房屋被淹、道路受阻、电力中断,大量群众被困。当日9时,西双版纳州应急管理局、森林消防大队、景洪市蓝天救援队等队伍迅速出动,组织群众紧急撤离。截至8月1日20时55分,曼凹居民小组96户460名群众已全部安全转移,无人员伤亡。
西双版纳地区地势多为丘陵和山地,地质构造复杂,地形起伏大,容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根据2023年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应急管理局窗口登记在册的资料显示,地质灾害隐患点152处,其中,景洪市58处、勐海县44处、勐腊县50处;按地质灾害成因分,有滑坡135个、崩塌9个、泥石流8个;按灾害等级分,有特大型1个、中型25个、小型126个;共威胁居民2524户10643人,威胁资产量共3.7082亿元。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农作物病虫害种类繁多,从发生趋势来看,重点监测和防控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水稻螟虫、稻瘟病、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草地贪夜蛾、红火蚁等病虫害和有害生物。林业有害生物危害主要以松毛虫、薇甘菊、红火蚁、杉木病害为主。
2019年5月,持续高温干旱天气和红蜘蛛病虫害,导致景洪市橄榄坝农场勐汤河分场的16895.15亩橡胶树落叶,影响割胶生产的正常开展。农场相关负责人及时带领生产技术部工作人员实地查看灾情,下达勐汤河胶树停割、紧急预防病虫害的通知,要求农场生产技术部牵头,组织相关分场、部门开展科技抗旱;加强宣传引导,动员广大职工群众抗旱自救;加强橡胶树病虫害防治技术指导;各分场做好抗旱后勤保障工作,确保抗旱物资充足。此次病虫灾害导致勐腊县勐满农场橡胶树产胶量大幅度下降、部分新割年岗位停割。
自然资源
水资源
西双版纳州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102.62亿m3,每平方公里产水量53.7万m3。其中,景洪市为31.87亿m3,勐海县为28.95亿m3,勐腊县为41.80亿m3。地下水资源量:西双版纳州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44.48亿m3。其中,景洪市为14.88亿m3,勐海县为12.32亿m3,勐腊县为17.28亿m3。人均水资源量7703m3,水资源量十分丰富,人均水资源量比全省平均水平高4040m3,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4倍。虽然水资源量丰沛,但由于年内降雨不均,雨季降水占全年总量的80%以上,7—8月份月降水量皆在250mm以上,最少的2月份降水量却只有20mm左右。降雨量与径流的年内分布不均,同时加上工程性缺水仍较为突出,对于农业生产和供水安全极为不利。全州生活、生产和生态环境用水主要利用地表水,地下水开采很少。地表水源为主要供水水源,占总供水量的99.9%,地下水源供水量占0.097%。
土地资源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公报数据如下:
耕地115971.20公顷(173.96万亩)。其中,水田63715.49公顷(95.58万亩),占54.94%;水浇地5108.74公顷(7.66万亩),占4.41%;旱地47146.97公顷(70.72万亩),占40.65%。勐海县耕地面积较大,占全州耕地的61.23%。
园地610624.73公顷(915.94万亩)。其中,果园59984.03公顷(89.98万亩),占9.82%;茶园86173.20公顷(129.26万亩),占14.12%;其他园地464467.50公顷(696.70万亩),占76.06%。景洪市园地面积较大,占全州园地面积的43.21%。
林地1077645.38公顷(1616.47万亩)。其中,乔木林地1023271.08公顷(1534.91万亩),占94.95%;竹林地10047.21公顷(15.07万亩),占0.94%;灌木林地24252.19公顷(36.38万亩),占2.25%;其他林地20074.90公顷(30.11万亩),占1.86%。勐腊县林地面积较大,占全州林地的36.48%。
草地10308.94公顷(15.46万亩)。其中,人工牧草地103.74公顷(0.16万亩),占1.01%;其他草地10205.20公顷(15.30万亩),占98.99% 。草地主要分布在勐海县,占全州草地的66.88%。
湿地467.40公顷(0.70万亩)。湿地是“三调”新增的一级地类(包括7个二级地类),涉及其中3个二级地类。其中,灌丛沼泽3.28公顷(0.01万亩),占0.70%;沼泽草地9.19公顷(0.01万亩),占1.97%;内陆滩涂454.93公顷(0.68万亩),占97.33%。湿地主要分布在勐腊县,占全州湿地的47.14%。
城镇村及工矿用地30908.27公顷(46.36万亩)。其中,城市用地3714.08公顷(5.57万亩),占12.02%;建制镇用地4439.20公顷(6.66万亩),占14.36%;村庄用地19542.08公顷(29.31万亩),占63.23%;采矿用地2297.57公顷(3.45万亩),占7.43%;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915.34公顷(1.37万亩),占2.96%。
交通运输用地16063.79公顷(24.10万亩)。其中,铁路用地814.88公顷(1.22万亩),占5.07%;公路用地6522.43公顷(9.78万亩),占40.60%;农村道路8528.92公顷(12.79万亩),占53.09%;机场用地150.28公顷(0.23万亩),占0.94%;港口码头用地46.61公顷(0.07万亩),占0.29%;管道运输用地0.67公顷(10.05亩),占0.01%。
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22594.20公顷(33.89万亩)。其中,河流水面10362.59公顷(15.54万亩),占45.86%;水库水面3579.27公顷(5.37万亩),占15.84%;坑塘水面7801.37公顷(11.70万亩),占34.53%;沟渠393.74公顷(0.59万亩),占1.74%;水工建筑用地457.23公顷(0.69万亩),占2.02%。
矿产资源
截至2020年底,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矿产资源种类已发现矿种26种,矿床(点)350个。能源矿产有煤矿、地热;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贵金属分别为铁、锰、钛、钨、锡、铜、铅、锌、钴、金、银、稀土矿等;非金属及砂石页岩矿有硫铁矿、高岭土、石膏、钾盐、盐矿、水泥用灰岩、建筑用砂岩、建筑石料用灰岩、建筑用花岗岩及砖瓦用页岩、矿泉水等。已发现的矿产地中,矿床规模都较小,探明储量较少,查明资源储量中地质控制程度较低的部分所占的比重较大。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主要矿产保有资源储量(上表):煤炭2679.78万吨,铁矿石量16598.19万吨,锰矿石量330.32万吨,钛铁砂矿矿砂7823.37万立方米,铜金属量10.67万吨,铅金属量11.10万吨,锌金属量10.98万吨,钴金属量904.84吨,原生锡矿4983吨,砂锡矿1828吨,金金属量11.74吨,银(伴生)金属量218.30吨,锆英石矿砂11072.31万立方米,重稀土矿(磷钇矿)2983.75吨,轻稀土矿(独居石)39377.07吨,硫铁矿矿石量59万吨,盐矿矿石量1576451.30万吨,水泥用灰岩矿石量1384万吨,水泥配料用粘土矿石量280万吨。
生物多样性
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热带雨林中,有高等植物5000多种,其中特有植物153种,如望天树、版纳青梅、云南肉豆冠等;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野生植物178种,如西南紫微、铁力木、云南石梓、云南美登木等。众多的植物种属相互交错生长,形成了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苔藓常绿阔叶林、南亚热带针叶阔叶混交林、竹木混交林、灌木林等复杂多样的植被景观。走进“植物王国”,进入原始森林就能见到“见血封喉”的箭毒木、“植物界的舞蹈家”跳舞草、“植物的绞杀者”榕树、高达六七十米的望天树等各种热带雨林珍贵植物。在各种植物中,药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有中草药1724种,经过鉴定的有500多种。其中,有芳香健胃药砂仁,健胃驱虫药槟榔,有制造国产血竭的主要原料龙血树,制造云南白药的主要原料七叶一枝花,制造降压灵的萝芙木等等。在西双版纳这个“植物王国”里,水果资源、花卉植物、油脂植物、香料植物、染料植物、纤维植物、淀粉植物、蔬菜植物也十分丰富。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是中国境内热带雨林的代表之一,拥有丰富的林草资源。区内土地利用现状结构中,林草植被覆盖率为86.74%。热带雨林覆盖面积广阔,植被种类多样,是珍稀植物和野生动物的天然栖息地。此外,草地资源也比较丰富,主要分布在山地和丘陵地区,适宜放牧和畜牧业发展。
丰富的植物和温和的气候,是动物生存繁衍的理想家园。西双版纳有野生动物756种,占全国的25.3%。其中,已知哺乳动物108种,已知鸟类427种,已知两栖类野生动物47种,已知爬行动物74种,被誉为“动物王国”、“天然动物园”。在这些野生动物中,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就多达179种,不仅保存着中国最大的野生亚洲象种群,还分布着野牛、印支虎、绿孔雀、巨蜥、蟒及仅产于此地的鼷鹿等珍稀动物。
西双版纳各级自然保护区(含保护小区)面积622.8万亩。有西双版纳和纳板河流域2个国家级保护区,面积402万亩;有布龙和易武2个州级保护区,面积103.25万亩;有景洪市、勐海县、勐腊县3个县级自然保护区,面积111.26万亩;有景洪市、勐海县、勐腊县3个保护小区,面积6.35万亩。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1958年建立,面积20万公顷,主要保护对象是热带季雨林及珍稀动植物。本区属热带湿润气候,全区低山连绵、河流纵横、四季常青,是中国热带原始森林保存较好的地区,以“动植物王国”闻名中外。高等植物达4500多种,分布着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东南亚热带雨林的代表望天树、古老的树厥、野生稻等。野生动物600多种,属国家重点保护的就有40多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黑冠长臂猿、野牛、亚洲象、棕颈犀鸟等多种。该保护区不仅是物种的天然基因库,还是亚洲象,蝶类资源、热带雨林保护与研究的基地。
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是中国第一个按小流域生物圈保护理念规划建设的多功能、综合型自然保护区。1991年7月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为省级自然保护区,2000年4月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纳板河保护区位于云南省南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中北部,地跨景洪市和勐海县,地理坐标为东经100°32′至100°44′,北纬22°04′至22°17′,距离州府景洪市水路16km,陆路25km。
区内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截至2021年,已记录到野生植物332科1359属3321种,根据2021年《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纳板河保护区内共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78种(Ⅰ级3种,全部为苏铁科苏铁属;Ⅱ级75种)。已记录到野生动物49目221科659属1024种,根据2021年《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区内共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05种(Ⅰ级17种、Ⅱ级88种)。
行政区划
截止到2024年8月,西双版纳州辖3个县市(景洪市、勐海县、勐腊县),30个乡镇和5个街道,211个行政村,2104个村民小组,164个社区,1098个居民小组,驻有4个中央、省属科研单位。首府设在景洪市。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2023年末,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常住人口为133.30万人。
2023年末,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城镇常住人口67.21万人,比2022年末增加3.89万人;乡村常住人口66.09万人,比2022年末减少1.39万人;城镇化率50.42%,比2022年末提高2.01个百分点。从年龄构成看,0-15岁人口23.10万人,占全州人口的17.33%;16-59岁人口90.80万人,占68.12%;60岁及以上人口19.40万人,占14.55%;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12.50万人,占9.38%。与上年全州数据相比,0-15岁少儿人口减少0.10万人,比重下降了0.41个百分点;16-59岁人口增加1.20万人,比重下降了0.38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增加1.40万人,比重上升了0.79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增加0.70万人,比重上升了0.36个百分点。从性别构成看,男性人口69.90万人,占总人口的52.44%;女性人口63.40万人,占总人口的47.56%;总人口性别比为110.25(以女性为100),比上年降低0.04。
2023年,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出生人口0.91万人,比2022年增加0.02万人,人口出生率6.89‰,比上年微升0.08个千分点;死亡人口0.96万人,比2022年增加0.05万人,人口死亡率7.27‰,比上年提高0.31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0.38‰,比上年下降0.23个千分点。
民族
2023年,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世居着傣、汉、哈尼、彝、拉祜、布朗、基诺、瑶、苗、回、佤、壮、景颇13种民族。户籍总人口102.45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79.53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77.6%。少数民族人口中傣族33.39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32.6%;哈尼族21.21万人,占20.7%;拉祜族6.22万人,占6.1%;彝族5.99万人,占5.9%;布朗族5.30万人,占5.2%;瑶族2.38万人,占2.3%;基诺族是中国最后一个被国务院批准的民族,有2.58万人,占2.5%。
语言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使用的语言因民族不同各有差异。傣族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可分为西双版纳方言和德宏方言两种;且傣族有本民族文字,可分为傣泐文、傣那文、傣绷文和金平傣文4种。哈尼族使用哈尼语,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拉祜[hù]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分拉祜纳和拉祜西两大方言。瑶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瑶语支。苗族多使用苗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佤族使用佤语,佤语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德昂语支,与布朗语有亲缘关系。
宗教信仰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居住着13种少数民族,各民族都有着自己的宗教信仰。主要宗教信仰有佛教、原始宗教、伊斯兰教、基督教、道教5种。南传上座部佛教(俗称小乘佛教)约于公元3至6世纪传入后成为傣族、布朗族信仰的宗教。而在南传上座部佛教传入之前,各少数民族,包括傣族、布朗族在内,都信仰原始宗教。
经济
西双版纳是一个农业州,胶、粮、糖、茶等为传统支柱产业,茶叶、南药、香料和水果远近闻名,旅游业是西双版纳重要的支柱产业,并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2022年9月,为逐步构建起符合州情实际、时代特征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西双版纳州委、州政府进一步明确,要推进文旅康养、橡胶、普洱茶、口岸经济、生物医药(傣医药)、热带水果(坚果)、数字经济等7个重点产业加快发展。
2023年西双版纳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7782689万元,比上年增长5.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30606万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1839552万元,增长0.1%;第三产业增加值4112531万元,增长7.8%。第一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3.5%,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23.6%,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2.9%。全年人均生产总值58938元,比上年增长3.9%。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00550元/人,比上年提高4.7%。民营经济增加值4806452万元,比上年增长5.7%,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3.2%,较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
参考资料来源:
第一产业
截至2024年10月,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以粮、胶、茶、糖等传统产业和特色畜禽、水产渔业、果蔬、咖啡等产业为主的热区生态特色农业产业体系初具规模,国家大叶茶树种质资源圃入选(第一批)国家级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圃)名单,地方企业获评国家水产种业阵型企业、国家级水产良种场、国家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等称号。
2023年,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002482万元,比上年增长4.2%。其中,农业产值1842091万元,增长6.7%;林业产值698978万元,下降0.6%;畜牧业产值212643万元,下降2.0%;渔业产值171268万元,增长8.8%;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77502万元,增长4.2%。
2023年粮食种植面积129.53万亩,比上年增加0.91万亩;甘蔗种植面积18.07万亩,减少3.60万亩;蔬菜种植面积45.38万亩,增加3.17万亩。年末茶叶面积142.94万亩,比上年末减少0.38万亩;水果面积87.28万亩,增加8.69万亩;橡胶面积452.22万亩,增加0.99万亩。
2023年粮食、茶叶、水果、蔬菜、肉类、水产品产量比上年增长。
2023年肉类总产量4.24万吨,比上年增长6.3%。其中,猪肉产量2.79万吨,增长6.5%;牛肉产量0.41万吨,增长5.1%;禽肉产量1.0万吨,增长6.4%。禽蛋产量0.49万吨,增长14.0%。年末生猪存栏30.95万头,比上年下降7.9%;生猪出栏35.13万头,比上年增长4.4%。
2023年末渔业养殖面积8.61万亩,比上年下降0.34万亩。全年水产品产量9.18万吨,比上年增长5.5%。
第二产业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工业经济快速发展,逐渐成为拉动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州工业发展全面加快,生产能力日益增强,在清洁能源、战略资源、农产品深加工等重点领域推动工业由粗放向集约、由传统向先进、由高能耗向高价值的转变,逐步发展形成了以发电、精制茶加工、合成橡胶制造、制糖、采矿、建材加工、制药等为主体的工业体系,工业已成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
2023年,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808138万元,比上年下降11.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14.9%。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下降1.0%;股份制企业下降17.0%,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下降13.2%;私有企业下降26.1%。
分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下降25.6%,制造业下降17.1%,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下降4.2%。
分行业看,铁矿采选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28.6%,制糖业下降1.7%,精制茶加工业下降25.6%,合成橡胶制造业下降6.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10.6%,电力生产业下降15.6%,电力供应业增长22.2%。
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213840万元,比上年增长33.9%。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利润增长18.6%;股份制企业增长21.8%,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258.5%;私有企业增长42.9%。分门类看,采矿业利润总额增长529.1%,制造业增长45.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下降5.6%。
2023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1032649万元,比上年增长10.3%。全州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总产值756309万元,比上年增长26.4%;利润7170万元,增长38.5%。
第三产业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主要生活服务需求明显扩大,服务业逐步兴起,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州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服务业蓬勃兴起。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业欣欣向荣。
2023年,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820723万元,比上年增长6.2%;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383028万元,增长31.9%;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382364万元,增长21.4%;金融业增加值324429万元,增长8.7%;房地产业增加值642267万元,增长3.2%;其他服务业增加值1468233万元,增长4.4%。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23.9%,利润总额增长100.0%。
2023年,西双版纳完成邮政行业业务总量51604万元,比上年增长30.6%。邮政业全年完成邮政函件业务9.67万件,包裹业务0.34万件,报纸杂志订销业务累计1139.66万份,快递业务量4091.84万件,快递业务收入43744万元。
2023年,西双版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66533万元,比上年增长12.9%。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522505万元,增长12.2%;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44028万元,增长16.3%。按消费类型统计,商品零售额2396194万元,增长12.1%;餐饮收入670339万元,增长15.9%。
2023年,西双版纳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7.2%,饮料类增长12.1%,烟酒类下降14.1%,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15.2%,化妆品类增长8.9%,日用品类增长0.9%,书报杂志类增长2.0%,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下降4.4%,中西药品类下降1.2%,文化办公用品类下降36.7%,通讯器材类增长30.6%,石油及制品类增长6.1%,机电产品及设备类增长11.9%,汽车类下降0.1%,其中新能源汽车增长42.4%。
2023年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零售额8981万元,比上年增长40.6%。
2023年,西双版纳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6.0%。其中,第一产业投资下降2.5%,第二产业投资增长53.5%,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5%。民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下降9.7%,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37.3%。基础设施投资比上年增长25.7%。
2023年,西双版纳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下降10.2%。其中,住宅投资下降8.4%,办公楼投资下降97.6%,商业营业用房投资下降32.7%。
2023年房屋施工面积1374.11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4.5%;房屋竣工面积201.57万平方米,下降28.8%;商品房销售面积201.69万平方米,增长34.4%;商品房销售额1468308万元,增长50.4%。
2023年,西双版纳接待国内外游客6209.58万人次,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29.8%,其中国内游客6200.82万人次,增长29.7%。旅游综合总收入9761106万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60.8%,其中国内旅游收入9724575万元,增长60.2%。
2023年,西双版纳进出口贸易总额5410726万元,比上年增长13.7%。其中,进口2799367万元,增长22.4%;出口2611359万元,增长5.7%。全年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144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00.8%。
2023年,西双版纳财政总收入645422万元,比上年增长39.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90916万元,增长17.3%。其中,税收收入278859万元,增长71.8%;非税收入112057万元,下降34.5%。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606374万元,比上年增长3.3%。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10939万元,下降9.4%;教育支出274713万元,增长4.0%;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16940万元,下降19.5%;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285301万元,增长16.7%;节能环保支出33674万元,增长40.7%;卫生健康支出272996万元,增长27.1%。
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0370898万元,比上年增长13.2%。其中,住户存款6406721万元,增长13.1%;非金融企业存款1532247万元,增长21.1%;机关团体存款1979485万元,增长3.2%。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7615390万元,比上年增长11.7%。其中,住户贷款4250880万元,增长14.9%;企(事)业单位贷款3364434万元,增长7.8%。
2023年,西双版纳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235115万元,比上年增长5.2%。其中,财产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87001万元,增长10.5%;人身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148114万元,增长2.3%。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108655万元,比上年增长8.4%。其中,财产险业务赔款及给付43868万元,增长32.0%;人身险业务赔款及给付64787万元,下降3.3%。
社会事业
教育
2023年,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全年普通本专科教育招生4625人,在校生12212人,毕业生3333人。普通中专招生1187人,在校生3447人,毕业生1391人。职业中学招生1469人,在校生4562人,毕业生1760人。普通高中招生7763人,在校生20919人,毕业生6379人。普通初中招生14706人,在校生44685人,毕业生14263人。普通小学招生18929人,在校生98105人,毕业生15001人。学前教育在园幼儿37526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93.21%,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7.24%。
医疗
2023年,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全州共有医疗卫生机构807个,其中医院46个,在医院中有综合医院32个,中医医院7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747个,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9个,卫生院34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433个,村卫生室248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13个,其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4个,卫生监督所(中心)4个。年末卫生技术人员12114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3868人,注册护士5815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9041 张,其中医院7144张,卫生院1619张。
媒体
西双版纳广播电视台于2012年10月由原西双版纳州电视台、西双版纳州人民广播电台合并组成。西双版纳广播电视台现有党政办公室、总编室、规划财务室、新闻部、广播节目制作部、电视节目制作部、新媒体部、傣语部、哈尼语部、技术播控部、营销部、广告部、农村电影放映管理站13个部、室、站,设有“两频道”、“两频率”、“多平台”、“一网站”,新闻综合频道(BNTV1)、文化旅游频道(BNTV2)设置栏目40个,汉语综合广播FM101.4、傣语哈尼语综合广播FM90.6共设置节目39个,使用2种民族语言开展对外传播。
科技
2023年,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科学技术支出4932万元,比上年增长1.7%。新增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家。38家企业参加省创新创业大赛,7家企业获得优胜奖。年末有效专利343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2.57件。全年认定登记技术合同95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11.46亿元。
文化
2023年,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文化和旅游系统共有文化和旅游系统共有艺术表演团体4个,公共图书馆4个,文化馆4个,博物馆3个,乡镇文化站36个。全年艺术团体组织国内演出423场,国内观众48.51万人次。公共图书馆总藏书量26.35万册,总流通26.18万人次。年末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为99.57%,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为99.57%。
体育
2023年,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运动员参加省级以上各项体育竞赛获得金牌5枚、银牌6枚、铜牌10枚。
环保
2023年,西双版纳州政府所在地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6.2%,PM2.5平均浓度为25 μm/m3,扣除区域传输影响因素后,两项指标均通过省考。加强对澜沧江干流、普文河、南览河、罗梭江等工类水质河流的保护和巡查,通过水固定污染源“百日攻坚”,50个重点入河持口纳入名录管理。加快补齐医疗机构污水处理设施短板,提高污染治理能力任务要求,组织全州570家医疗机构开展自查,发现问题193个,完成整改193个。
持续打好净土保卫战。全力推进“无废城市”建设,通过探索“象往版纳一纳里无废”旅游新模式,完成14个“一住两公”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核查,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100%。全州18个涉重金属废渣堆存点整治通过省级验收,全州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优良。组织开展“绿盾2023”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完成11个生态红线疑似生态环境破坏图斑核查工作。国家、省下发的2360个要求核实整改的人类活动卫星遥感点位,完成整改2359个,完成率99.96%。扎实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复核工作,州级和勐海县、勐腊县顺利通过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复核。
社会保障
2023年末,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全州参加城镇失业保险人数9.3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38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4.19万人,增加1.31万人。其中,参保的职工人数16.56万人,参保的离退休人数7.63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48.89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0.15万人,增加0.21万人。其中,参保的职工人数12.57万人,参保的离退休人数7.58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82.13万人。年末共有0.60万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68万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交通
综述
西双版纳区位条件优越,与老挝、缅甸接壤,毗邻泰国,全州国境线长966.29公里,拥有版纳机场、铁路口岸、景洪港、关累港、磨憨、打洛、勐满七个国家口岸,形成了“三出州,四出境”水、陆、空、铁立体综合交通网。一江连六国(中、缅、老、泰、柬、越)的澜沧江·湄公河从西双版纳出境,出境后称湄公河,是一条被誉为“东方多瑙河”的黄金水道,可常年通航300吨的客货轮;从西双版纳出境的昆(明)曼(谷)国际大通道是中国陆地连接东南亚国家的一条交通大动脉;西双版纳国际机场现已开通75条国内航线,通航点57个;中老铁路西双版纳段总长214.28公里,设置西双版纳站、橄榄坝站2个客运站点和野象谷站、勐腊站、磨憨口岸站3个客货两用站,构建了中国和东盟便捷国际物流大通道,跨境运输活力不断增强。
公路
截至2023年9月30日,西双版纳州公路全长9224.064公里,公路密度按国土面积计算48.3公里/百平方公里,以人口数量计算为70.6公里/万人。涉及31个乡镇1个街道办事处, 256个建制村(居委会),13个其他单位,3193(含农垦连队)个自然村。其中:按技术等级划分:高速公路414.333公里、一级公路42.699公里、二级公路446.274公里、三级公路363.208公里、四级公路7688.016公里、等外公路269.534公里;按行政等级划分:国道857.338公里、省道485.485公里、县道2143.834公里、乡道2995.211公里、村道2742.196公里。
铁路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铁路以连接主要城镇和与邻近省份的交通为主。现今通行的铁路线路包括连接至昆明和其它邻近城市的铁路线路,以及连接至中国国内其它重要城市的主要干线铁路,比如昆明至西双版纳铁路等。截至2021年,铁路旅客列车于通达景洪市、勐腊县。
2023年,该区中老铁路西双版纳段铁路客货运输也一直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发送旅客、货物和到达旅客分别为436万人次、462.80万吨和403万人次,同比增长分别达153.00%、77.70%和150.00%。
航空
西双版纳嘎洒国际机场,于1987年12月1日动工兴建,1990年4月7日正式通航运营,1997年1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一类口岸机场。2023年11月9日,西双版纳嘎洒国际机场迎来了第600万名旅客,这也是该机场自1990年4月7日建成通航以来,旅客年吞吐量首次突破600万人次,航空货邮吞吐量也达1.42万吨,同比增长80.90%。
水运
截至2020年,西双版纳水路通航里程达194千米,其中澜沧江州域通航里程达182千米;全州码头数量达23座、各类舶位数量达45个(景洪港共有码头23座,各类泊位31个;关累港共有各类泊位14个),建成澜沧江西双版纳段水上应急救援物资仓库,开通国际集装箱运输通道。西双版纳景洪港是中国国家一类口岸,与老缅泰三国商船通航,开辟了多条国际水运航道。
公共交通
截至2022年11月,西双版纳共有公交企业4家、出租企业4家、网约车平台公司58家,投入运营公交车174辆、出租汽车689辆、网约车1247辆,公众出行更加便捷。景洪市城区内新能源公交车运营状况良好,共投入74辆新能源公交车,开通了11条公交线路运行,覆盖了景洪市区内各大旅游景区景点、学校、医院、小区和客流集散场所以及机场、火车站,为来到景洪市旅行的游客们提供了舒适、便捷、安全、可靠的出行方式。2022年4月27日,正式开通西双版纳州“学生号”公交专线投入运行。截止2022年9月,新办理学生公交卡370余张,学生公交客运量13680余人次。全州共开通183条农村客运班线,投入545辆农村客运班车,乡镇、行政村客运通车率已达100%。
人文
综述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最重要的文化特色体现在其丰富多样的民俗风情和独特的饮食文化上,其中傣族传统舞蹈、手工艺品、节庆活动和热情好客的风俗可能占据重要地位。此外,西双版纳地区因其独特的热带雨林景观而成为地区象征。
饮食
西双版纳的民族风味食品独具特色,傣族风味自成体系,基本的烹饪方法是烤、炸、蒸、剁、腌,很少炒菜;味道特点是:香、脆、酸、辣、鲜。主要的饮食习惯可能包括米饭作为主食,配以丰富的海鲜、猪肉、禽类、蔬菜和野生植物等食材制作而成的菜肴。其中,以火锅和酸菜鱼为代表的特色美食,广受欢迎,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品尝。
习俗
傣族重大传统节庆有“桑堪比迈”(泼水节)、豪瓦萨(守夏或入雨安居,俗称关门节)、奥瓦萨(出守夏或出雨安居,俗称开门节)等。哈尼族(阿卡人)主要有“嘎汤帕”、“耶苦扎”等传统节日。
傣族服装,男子着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着长管裤,冷天披毛毡,多用白布或青布包头。男子文身的习俗很普遍,既表示勇敢,又可以驱邪护身、装饰身体。男孩到11岁左右,即请人文身,文身的图形大多以虎、豹、狮、龙、蛇、鹰为主。西双版纳傣族妇女,着白色或绯色内衣,腰身细小,下摆宽,下着各色筒裙。
干栏式建筑是傣族居住的特点。楼近方形,上下两层,上层住人,距地约7尺,下层无墙,用以饲养牲畜及堆放什物,顶为双斜面,多覆以编成的“草排”。
西双版纳傣族佛寺建筑,以重檐多坡面平瓦建筑为主。佛寺大多成方形,坐西朝东,屋顶坡面由三层相叠而成,中堂较高,南北两侧递减,交错起落。屋顶使用长方形片瓦,瓦尾钩在平形的竹制横椽之上。屋顶正脊及檐面之间的戗脊,用石灰抹平,上面排列各种瓦饰。
傣锦是傣族著名的纺织品。傣锦有棉布织锦和丝绸织锦之分。傣锦是一种古老的手工纺织工艺,图案的设计是通过熟练的纺织技巧创造出来的,多是单色面,用纬线起花,花纹的组织非常严谨。织造时傣族妇女将花纹组织用一根根细绳系在“纹板”(花本)上,用手担脚蹬的动作使经线形成上下两层后开始投纬,如此反复循环便可织成十分漂亮的傣锦。西双版纳傣族早在唐宋时期便掌握了用木棉絮纺线、织布的技术。明洪武、万历年间,已能用手工织出“丝幔帐”、“绒锦”作为贡品进贡。傣族手工织锦技艺已经被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艺术
中国境内的少数民族大部分没有自己的文字,其历史文化都是口耳相传的。傣族由于受到佛教的影响很早就创造了傣文,从此以后,傣族诗歌走上了口头与书写文学齐头发展的道路。
口头诗歌是所有诗歌的祖先,傣族的叙事长诗也起源于古歌谣。在远古社会里,人们发出的呼喊经过长时间的提炼加工便逐渐发展成了人类童年的零星歌谣,诸如《叫人歌、睡觉歌》等,篇幅简短,内容写实。
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零星歌谣越发丰富,叙事的同时,出现了抒情,渐发展成为生产歌、仪式歌、情歌等。有了简单的情节和人物角色,这些歌谣俨然已是简单的“叙事诗”了。例如,《凤凰情歌》有了“序歌”、“防线场上”、“思念”、“痴情”、“远嫁”五个情节,叙述了一对青年从恋爱到分手的过程。这些长篇的歌谣为叙事诗的形成打下了基础。从“用诗歌的形式叙述一件事”的定义来看,创世史诗也属于叙事性的长诗,譬如《布桑该与雅桑该》。早期的傣族叙事诗有《马海、吉打、录允掌、秀披秀滚》等。
即使文字产生后傣族社会出现了书面文学,但口头诗歌一直活跃在历史的舞台上。如今,还能在西双版纳看到职业歌手“赞哈”口头传唱叙事长诗。在德宏,逢年过节时也能看到“摩哈”在各种活动舞台上唱山歌和傣剧。
地方特产
文物古迹
截至2024年8月,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有不可移动文物75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登记备案国有博物馆3座,馆藏可移动文物3550件(套)(其中一级文物4件)。
景真八角亭,位于勐海县勐遮乡景真村,距县城14公里。八角亭是一座佛教建筑物,傣语称“窝苏”,是景真地区中心佛寺“瓦拉扎滩”的一个组成部分。相传,这座八角亭是佛教徙们为纪念佛祖释迦牟尼,而仿照他戴的金丝台帽“卡钟罕”建筑的。它是中心佛寺处理宗教事务的议事亭,同时也是举行和尚晋升为佛爷的的场所。傣历每月15和30两日,景真地区的佛爷都要集中亭内,听高僧授经和商定宗教重大活动,1988年公布为第三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曼飞龙塔,位于景洪市大勐龙曼飞龙村,距景洪市区60公里,距勐龙镇政府3公里,位于曼飞龙村后山上,始建于傣历565年(1204年),后曾多次修葺,系南传上座部佛教建筑。塔基为多重莲花瓣,母塔和八座子塔以多重葫芦形状作塔身,高度成黄金分割比,视觉形象圆润厚实、端庄稳重。塔刹由宝瓶、相轮、宝盖、风铎等组成;八座佛龛维系在子塔腰间。系古代傣族与东南亚、南亚建筑艺术巧妙结合的结晶。正南方佛龛下面的原生岩石上有半个巨大脚印,传为释迦牟尼圣迹,旁边有一口永不枯竭的仙井。1778年——1980年,当地民众对其进行了修缮工作。1983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1月公布为第三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曼短佛寺傣语称为“瓦拉扎探”,是一座中心佛寺,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勐遮镇曼恩村民委员会曼短村。据傣文记载,该寺始建于傣历312年(公元950年),现存大殿为清代建筑。曼短佛寺由大殿、僧房、鼓房、戒堂、佛塔和山门组成,占地面积2149㎡。主体建筑大殿面阔四间,宽14米,长19.4米,建筑面积271.6㎡,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曼春满佛寺位于景洪市勐罕镇(橄榄坝)曼春满村中部偏南。曼春满佛寺由门亭、大殿、戒堂、藏经阁、佛塔、僧房、鼓房组成,占地面积约3666.94平方米。曼春满佛寺属墙柱式建筑,殿内置中柱、列柱、边柱44棵,木构架、殿面为重檐单西坡。殿内设有佛台、僧座寺,它的主要特点是偏厦横梁外侧与矮墙之间用一短柱支撑,使佛殿显得宽畅、明亮。该寺始建于佛历1126年(公元582年),在傣历621(公元1260年,南宋元年)重建,在傣历1104年(公元1742年,清乾隆七年)和傣历1158年(公元1796年,清嘉庆元年)又进行了两次修缮,现存建筑为清代建筑,保存完好。曼春满佛寺历史悠久,建筑精良,气势雄伟,是西双版纳小乘佛教寺庙建筑的经典之作,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是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李定国祠又名汉王庙,始建于清代,因地处边陲,几经劫难后倒塌被毁。为了铭记明末清初农民起义军将领李定国的爱国精神,1994年政府拨款重新修复。祠高9.35米,面阔5间,长13.19米,进深一间,宽9.3米,属抬梁与穿斗相结合的歇山式屋顶,是溶汉、傣建筑艺术为一体的建筑物。
李定国,1620年生于陕北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十岁时参加了张献忠的起义军,17岁即以勇将著称,后为大西军安西将军,也是杰出的抗清英雄,被永历帝封为晋王。1658年12月李定国、孙可望追随永历帝入滇,1662年病逝于勐腊,终年42岁,安葬在现李定国祠,该地傣语称“广法宰山”(意为流星坠落的地方)。李定国将军当年在勐腊坚持抗清,爱护百姓,为保卫边疆发展生产做了不少有益于各族人民的事。1969年该地为勐腊县中心小学,70年代后期学校搬出;1983年州文化局拨款3000元修砌部分挡墙;1984年文物普查后作登记上报;1987年12月22日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0年—1992年省文物处、勐腊县人民政府拨款对其进行修复重建工作,由于种种原因至今尚未完工。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3年末,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现有各级非遗项目209项(其中国家级非遗项目12项),省级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4个,省级非遗保护传承基地2个,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455名(其中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9名),非遗传习馆(所)、传习基地56个。
风景名胜
综述
西双版纳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联合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和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旅游可持续发展观测点。民族文化、民族风情、热带雨林、观赏植物、野生动物等自然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构成了西双版纳种类齐全、全天候和常年性的丰富旅游度假资源。西双版纳州自上世纪80年代初开启旅游业,是中国最早开发旅游业的民族地区之一,景洪市于1999年成为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之一。
2023年末,全州有1个中国优秀旅游城市、1个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19个A级旅游景区(4A级以上景区14个)、4个旅游度假区(1个国家级、3个省级)、5个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1个国家级、4个省级)、4个国家乡村旅游重点村,3个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9个省级旅游名镇、18个省级旅游名村、3个省级最美乡村旅游地、2个旅游休闲街区(1个国家级、1个省级)、1个云南民间文化艺术之乡、1个省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
主要景点
对外交流
知名人物
重要荣誉
参考资料
全国高等学校名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机场概况.云南机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傣族.中国政府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03 08:37
目录
概述
名称由来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