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供给曲线
经济学术语
劳动供给曲线的形状表现为一条向后弯曲的曲线。它指劳动供给曲线呈现出的劳动供给量随着工资上升先增加后逐渐减少的特征。分为个人劳动力供给和市场劳动力供给两种。
基本定义
为什么劳动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后弯曲的供给曲线
西方经济学认为,劳动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其供给曲线具有特殊的形状。
部分现代学者的观点是
1当激励因素劳动报酬增长,其工作对劳动者的资质有更高要求,能胜任者即劳动者势必减少
2该函数正相关部分表示为个别劳动力与报酬的相关性函数表达,个别劳动力的总和即市场劳动力,当市场劳动力趋于饱和,劳动力供过于求,价值量降低,报酬相应降低,即该函数负相关部分。
劳动供给曲线形状主要受到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共同影响,一般说来,它向后弯曲。
市场劳动力供给曲线的形状是由劳动力供给弹性决定的。一是和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相同,向后弯曲,在曲线上表现为三个阶段:富有弹性/缺乏弹性/单位弹性;二是垂直于工作时间轴,供给弹性为零,工资率任何变化也无法影响劳动力供给数量;三是平行于工作时间轴,供给弹性无线大,工资率为某特定值时,可以获得任意数量的劳动力。
结论
(1)劳动的供给曲线之所以向后弯曲,是劳动工资率产生的替代效应收入效应综合影响的结果。劳动者在不同的工资率下愿意供给的劳动数量取决于劳动者对工资收入和闲暇所带来效用的评价。消费者的总效用由收入和闲暇所提供。收入通过消费品的购买为消费者带来满足:收入越多,消费水平越高,效用满足越大。同样,闲暇也是一种特殊的消费,闲暇时间越长,效用水平越高。然而,可供劳动者支配的时间是既定的,所以劳动者的劳动供给行为可以表述为:在既定的时间约束条件下,合理地安排劳动和闲暇时间,以实现最大的效用满足。
(2)一般而论,工资率越高,对牺牲闲暇的补偿也就越大,劳动者宁愿放弃闲暇而提供劳动的数量也就越多。换言之,工资率提高,闲暇的机会成本相应也就越大,劳动者的闲暇时间也就越短。因此,工资率的上升所产生的替代效应使得劳动数量增加。同时,工资率的提高,使得劳动者收入水平提高。这时,劳动者就需要更多的闲暇时间。也就是说,当工资率提高以后,劳动者不必提供更多的劳动就可提高生活水平。这说明,工资率提供的收入效应使得劳动数量减少。
(3)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是工资率上升的两个方面,如果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那么,工资率提高使得劳动数量增加,即劳动的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反之,工资率的提高会使劳动数量减少,劳动供给曲线向左上方倾斜。在工资率较低的条件下,劳动者的生活水平较低,闲暇的成本相应也就较低,从而,工资提高的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劳动的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但是,随着工资率的进一步提高和劳动时间的增加,工作的机会成本(即闲暇的效用)增加,替代效应开始小于收入效应,结果劳动供给数量减少。因此,劳动的供给曲线呈现出向后弯曲的形状。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5 14:48
目录
概述
基本定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