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漫音乐是指一部动漫(Animation&Comic)(动画+漫画)作品中的音乐,指的是片头曲(OP)片尾曲(ED),以及主题音乐、背景音乐和角色歌等。
基本分类
BGM(Background Music):背景音乐,在动画、游戏等媒体作品中,配合情节发展,作为背景衬托的音乐,通常无人声。
OST(Original Sound Track):原声音带,即作品原声大碟,一般收录动画、电影、游戏等的主题曲、主要插曲及配乐等。
CS(Character Song):角色歌,针对动漫、游戏中角色的形象以及个性创作的歌曲,通常由该角色的声优以角色的身份演唱。
* 在其他情况下 CS还有commercial song的意思,用于广告的歌曲。
COLLECTION:选集或合集。有BEST COLLECTION(精选集)、THEMES COLLECTION(主题歌集)、SINGLE COLLECTION(单曲集)等。
IMAGE ALBUM:印象集。不同于OST,其中的曲子并非是对原剧中的音乐忠实的再现,而是通过与原作有些不同的方式将原曲演奏出来,以便相对独立的构成曲目(更适合像音乐会演奏的场合)。给人的感觉是印象中的原曲。
IMAGE SONG:印象曲,基本同上,不过这个是单曲。
MIX/REMIX:一首曲子的混音版或一张混音专辑。和印象集又有点不同,混音版的乐曲在原曲的基础上,将多个音轨和谐地混编到一起,加入不同种类的音乐元素及音效,给人的感觉可以和原声大相径庭。
ARRANGE:一首曲子的改编后版本。将一首原曲重新谱写,以供其他乐器或歌手表现,或是用另外一种风格来演绎。
INSTRUMENTAL:一般和CD主打歌共同收录,常见于单曲CD,是主打歌的乐器版,有些是有声版的伴奏,有些是重新制作而有别于有声版的纯音乐演奏版本。
LIVE:实况录音盘,一般是现场演唱会的,可以感受到实际参加演唱会的效果。
VOCAL:有人声的,非纯音乐带,一般指歌曲,有时也代指演唱歌手。
DRAMA:类似于广播剧,一群声优来演出一个剧本,以语言、音乐和音效为表现手段,没有视觉元素。一般作为动画、漫画或游戏的衍生产物。
THEME SONGS:主题歌,一般是系列里最有名的歌曲。
BONUS TRACK:CD后特别附加的音轨。
SINGLE CD:单曲CD,歌曲或音乐发行的一种形式,通常包括一首主打歌和一、两首副歌,有时也收录主打歌和副歌的instrumental版本。一般是为了推销已发行或将要发行的专辑而出版。
C/W(Coupled with):副歌,单曲碟中除主打歌之外的曲目,通常不会被收录进专辑。
CD number:CD编号,每张专辑都有独立的编号。日本的CD编号通常称为品番,结构是每家唱片公司代码+数字,初回盘和通常盘的品番有区别需要注意。还有JAN编号,俗称条形码。每一个标识对应一张CD,互不相同,如果一张CD找不到对应的CD编号,则是非官方发布的CD。大部分的动画、游戏音乐CD都有品番,而一般的同人专辑则不一定有。
发展现状
在日本,一部动画里的音乐包括:OP、ED、IN、TM、BGM等,而围绕这部动画所发行的音乐专集可能包括:OST、角色歌CD、Drama、印象集等。
一部动画所使用的主题曲可能根据动画量身定做,也可能从已有的歌曲中(通常为JPOP)经过考量挑选出使用曲。一部作品中负责音乐的人可能根据主题和情节的需要,创作出一系列音乐,视情况使用,因此一些作品可能会出现“未使用曲”,有些作品的未使用曲会单独收录于原声CD或附加音乐CD中,大部分情况中,我们只能听到动画中使用的乐曲,未使用曲则大多散佚了。一部动画的音乐质量和制作所投入的资金有重要的关系,曲目的数量没有绝对规定,收视率高的长篇作品可能会更换不同的OP/ED。有些动画本不是大制作,没想到播出后收视率出人意料的好,于是制作单位一般会重新制作出新的ED或者OP。事实上,动漫音乐都是在为动漫服务,以动漫为中心的,一部动画它的音乐制作是否成功,选择适合为它配乐的作曲家也很重要。
而在中国内地,动漫音乐的分类就单一得多,并且无法像日本那样取得如此巨大得经济效益。首先可以看出的是国人对动画的偏见和忽视,其次就是就是投入的不足,制作粗糙。制作者往往只随便找哪家的孩子从第一集唱到结局,而且唱的都是同一首歌。直到美式动画《宝莲灯》的出现,国人才开始在音乐方面认真起来了。
《宝》的动画音乐制作并不模仿日本,更多的像是美国式的。1994年,受到《狮子王》触动,金国平回国之后开始筹划动画电影《宝莲灯》。1999年,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的电影动画《宝莲灯》正式上画,在片中制作者真正开始注意到动画音乐的重要性,不像以前那样随便找了几个小孩子说唱两句就算。《宝莲灯》受《狮子王》影响太大,几乎整部动画都是模仿作,连音乐的模式都一样。邀请大牌明星主唱,上演前先发行主题曲唱片并大肆宣传。《宝莲灯》共有两首主题曲,一首插曲,分别是李纹《想你的365天》,
张信哲《爱就一个字》,
刘欢《心中有天地》,并不是说这三首歌创作得特别好,但是就国内动画史上说已经算是一个突破。在中国动画的发展史上,她是第一部真正认真挑选过演唱者而不是找谁家的小孩说唱两句就算的动画,并且使用了两首主题曲和一首优秀的插曲,这表明内地动画制作终于摆脱了单一主题曲的模式。
然而《宝》的音乐只注意到了宣传和包装的作用,虽然已经算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但是整部动画看起来不勉有些华丽而空洞。主题曲无法让人看到主题的深化而且背景音乐做得也很不专业。金国平很想让这部动画成为《狮子王》那样的歌剧般的动画,可是怎么看这部动画的音乐都把《宝》变成了京剧式的动画。在动画音乐制作方面国内总是由外行人执行的多,专业人才的缺乏也是动画音乐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
香港本土化,内地日本化
说到动画音乐,一定要提到1997年徐克作品《小倩》。当国人正因为自己的动画而妄自菲薄的时候,《小倩》诞生了!这部作品的出现标志着香港动画终于摆脱了《老夫子》的阴影。根据电影《倩女幽魂》改篇的电影动画《小倩》完全改变了原故事的恐怖阴森,而变成了一个荒诞搞笑的爱情故事。虽然说这部动画以古代为体裁,但却大胆地加入了流行音乐的元素,著名作曲家
雷颂德还在里面发扬他一贯的电子风格,创作了主题曲《亲亲桃花》,同时为黄沾所配音的角色
燕赤霞创作了《天黑黑人神神》。混入电子音乐后的《小倩》更添加了一种现代气息,同时也很好的配合了影片的松散的节奏和荒诞的情节。
值得一提的是香港动画音乐此时取得了一个飞跃式的突破,那就是角色歌的出现。什么是角色歌?就是每个重要的是代表某个角色的音乐。《小倩》的角色歌都是为每个角色度身定做的,例如姥姥的《姥姥之歌》,黑山老妖的《黑山老妖》等,要表现一个角色,除了台词还有其他方法,《小倩》就是借助角色歌把里面的角色的个性表现得淋漓尽致,使得人物形象丰满,有血有肉。
1997年《不思议游戏》开创了
日本动漫音乐中角色歌的先河,先前虽然隐隐约约出现过类似的动漫音乐,但是最开始被定义为“角色歌”的就是由《不思议游戏》开始。同样是1997年的作品,《小倩》策划并制作了四年的杰作,而《不思议游戏》是1992年开始漫画连载,97年开始动画化的,所以徐克在注意到角色歌的时间绝对不比日本要晚,可以说是国人动画史上值得骄傲的一件事情。
继《小倩》后,2001年的《麦兜故事》里更加注重角色歌的作用。对于《小倩》来说,《麦兜故事》里的角色歌又上了一个台阶。本土化语言与古典音乐就成为了香港特色的动画音乐。在动画里,麦兜的角色歌《麦兜与鸡》就是采用了舒伯特的曲调,填上粤语俚语作为歌词。除了角色歌,里面所有音乐都是粤语版的古典音乐,换上了明快的节奏,填上了反映市民平时生活的粤语歌词,使人更感到亲切,并能与本土观众产生共鸣。当内地动画拼命日化的时候,香港却因为“本土”化动画音乐而获得了成功。
把目光收回内地,动画的音乐日化现象越发严重,逐渐丧失本土气息。同样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出品的52集的国产卡通片《我为歌狂》则标志着TV动瓃已经开始走日本路线。北京提威广告的徐乙元介绍,2002年底《我为歌狂》作为中国第一部校园音乐题材的卡通片,从华东风靡全国。原声唱片仅在华东地区便售出50万张,成为了市场的大热。用动画来卖唱片,这不难找到《高达SEED》和《名侦探柯南》的影子。而到了2003年《隋唐英雄传》,则已经完全是日化的作品,虽然画工还差很远,但是音乐已经模仿了八成。《隋唐英雄传》把流行音乐完美融入到精彩的动画节目中,该片音乐制作方滚石国际唱片公司几乎动用了旗下所有当红歌手一齐上阵。
这种制作动画音乐的手法,和日本模式只有一线之差:日本用专门的动画音乐人才;国内用流行音乐的明星。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日本动漫的追捧越加狂热,内地的动画音乐势必继续日化下去。
著名制作人
久石让
久石让(JoeHisaishi),本名藤泽守,日本知名作曲家。1950年12月6日生于日本长野县中野市。“久石让”这个名称的来源是他的偶像——美国黑人音乐家及制作人昆西·琼斯。他把“QuincyJones”这个名字改成日语发音,再联上最近似的汉字姓名,就变成了“久石让”。他的英文名JOE,也可以说是为了向美国配乐大师QUINCYJONES致敬。久石让五岁的时候在铃木慎一小提琴教室开始学习拉小提琴。他原来的音乐其主要形式是小音乐,初期作品没有什么人气。久石让早年曾就读于日该国立音乐学院,修习作曲,因此久石让具有深厚的学院派训练。1998年,久石让更获邀担任日本冬季长野残疾人奥运会的音乐制作总监,如此重要的任务可说是对他在音乐界大师级地位的莫大肯定。
久石让五岁的时候在铃木镇一小提琴教室开始学习拉小提琴。他原来的音乐其主要形式是小音乐,初期作品没有什么人气。久石让早年曾就读于日本国立音乐学院,修习作曲,因此久石让具有深厚的学院派训练。
久石让的音乐观念受到菲利浦·葛拉斯(PhilipsGlass)、史提夫·莱奇(SteveReich)、史托克豪森、约翰·凯吉(JohnCage)等人,以及日本近代作曲家武满彻、三善晃的影响。1983年,经人介绍,久石让结识了
宫崎骏,此时宫崎骏正致力于《风之谷》的创作。听过
久石让创作的风之谷的印象音乐后,宫崎骏被深深打动了。此后影片公映后更证实了宫崎骏的眼光,久石让为该片创作的配乐深深地打动了无数的观众以及评论人。因此次年宫崎骏“吉卜力”工作室后,久石让便一直担当宫崎骏动画的音乐监督至今。近年来久石让除了配乐之外,更积极以钢琴独奏家身份参与正统演奏会形式,包括独奏、室内乐、协奏曲等各类型演出,获得乐界很好的评价。
1981年久石让推出第一张专辑《Information》,确定了自己的音乐风格,之后更为《风之谷》、《W的悲剧》(根据
夏树静子推理小说改编)、《两个人》等影片配乐,这些出色的音乐令他声名鹊起,从此几乎日本知名卖座电影都找他创作配乐。除了令他闻名遐迩的电影配乐外,他还创作了不少现代风格的音乐专辑,邀约不断的久石让自称三天可以写出七十首作品,有着旺盛的创作力。
久石让和GHIBLI合作的较知名的卡通电影有:1984年的《风之谷》、1986年《天空之城》、1988年《龙猫》、1989年《魔女宅急便》和《萤火虫之墓》、1992年的《红猪》、1997年的《幽灵公主》、2001年的《千与千寻》、2005年的《
哈尔的移动城堡》等。在《
天空之城》中他用到许多爱尔兰民谣的元素,音乐与画面结合的效果绝佳。而对于《龙猫》他则认为音乐本身就已经具备完整性和独立性,可以单独欣赏并为之感动。1998年他推出了由GHIBLI动画电影《幽灵公主》配乐改编的交响组曲唱片,由捷克爱乐乐团演奏,受到了广泛的欢迎。2005年《哈尔的移动城堡》又再次邀请捷克爱乐乐团录制电影原声音乐。他的音乐使GHIBLI工作室的电影更加深入人心,而久石让的音乐也随着GHIBLI卡通的卖座而更加水涨船高。2008年宫崎骏的复出新作《悬崖上的金鱼公主》,久石让又但当了背景音乐制作,乐队指挥和演奏,其中的歌曲“海のおかあさん”(海的妈妈)“崖の上のポニョ”(悬崖上的金鱼公主)主题曲异常地在电影公开半年多前(2007年12月5日)就已先行发售。发卖首周排名115名,在电影上映首周急升到第6名,在8月4日时升到第3名,创下历代吉卜力主题曲纪录。
1998年,久石让更获邀担任日本冬季长野残疾人奥运会的音乐制作总监,如此重要的任务可说是对他在音乐界大师级地位的莫大肯定。
2006年,久石让发行了一张录音室专辑,Asian X.T.C.,这部作品展示了鲜明的兼收并蓄的当代东方特色。二胡演奏者
詹丽君(中国
女子十二乐坊成员)曾在现场音乐会中演奏过这张专辑中的经典曲目。
2008年由久石让担当音乐监制的电影《
入殓师》获得多项大奖,第8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奖。在片中他为影片谱写了以大提琴为主要乐器的背景音乐。琴音时而激越、时而温柔,仿佛主人公
本木雅弘内心的情感之流。这样的配乐与电影的舞台——
山形县庄内平野相得益彰,充满自然气息的四季风景在琴音的烘托下,显得抒情怡人、格外美好。
2008年4月13日,
第27届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典礼上,由久石让配乐的《姨妈的后现代生活》获得最佳原创电影音乐奖。
实际上,
久石让不但是
宫崎骏的音乐代言人,更与
北野武渐成黄金组合,创作了《那年夏天,宁静的海》、《
坏孩子的天空》、《花火》、《菊次郎的夏天》、《大佬》等佳作。此外的配乐大作还包括:动画电影《阿里安》、《机器人嘉年华》,《仔鹿物语》、《水之旅人》、《寄生前夜》等。
川井宪次
川井宪次(Kenji Kawai)1957年4月23日出生于东京,曾就读于东海大学工学部原子力工学科和尚美音乐院,但都中途辍学。渐渐地,川井宪次走上了音乐之路。川井宪次由于在押井守1987年的真人电影《红眼镜》中担任配乐而为大众知晓,其后,他又和押井守在《机动警察》和《攻壳机动队》等作品中多次合作,并逐渐成为享誉日本甚至世界的知名音乐家。
川井长期从事日本民乐的研究,善于谱写旋律优美的曲子。川井的OST既可以作为渲染动画氛围的工具,也能作为一个有着独立世界观的存在。川井宪次可以为几乎任何类型的作品配乐。但是由于其具有深厚的音乐内涵的沉淀,川井一般也只配那些世界观比较宏大的作品。川井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他熟悉各种乐器的应用场景,哪些乐器适合战斗场面,哪些乐器适合描写恬静的日本乡村,哪些乐器适合营造温馨的场景,川井全部烂熟于心,这让他对配乐驾轻就熟。此外,电子音乐也是川井的常规武器,这让他表达音乐情感的途径又多了一条。而对于人声的使用,川井也游刃有余,偶尔地加入偏美声的人声,对于贯彻监督和表达原作的思想也有着显著的帮助。
在中国的影视作品中也不难发现川井宪次的身影。《叶问》、《墨攻》和《七剑》都是川井担当配乐。
梶浦由记
日本ACG界知名音乐制作人。早年作为女子乐队See-Saw的成员出道,乐队解散后在电影、CM、动画、游戏和音乐剧等领域中有着不错的发展。2001年梶浦凭借TV动画《NOIR》中独具个人特色的精良配乐开始被广大动漫迷所知晓。之后为《高达SEED》、《舞-HiME》、《翼-年代记》等人气动画谱写的歌曲和配乐都大受好评,在工作量激增的同时知名度也不断地上升,和
菅野洋子、
新居昭乃、
冈崎律子一起被动漫fans并称为“日本动漫音乐界的四大才女”。2007-2009年因担当名作《
空之境界》剧场版动画的配乐而使得其音乐生涯翻开了崭新的篇章。
梶浦由记有着一般来说是不会经常听到的混合着Pop节奏的歌剧式曲风。梶浦灵感的最大源泉——她的父亲,是一个古典音乐迷,因此梶浦的作品当中揉合着流行和古典的主题要素。提及梶浦风的最大招牌,大概十有八九都会说是
和声(剩下的人会说造语),梶浦对和声的调式和展开简直就是她的个人签名。在大量的实践下,她对这种编排驾轻就熟。她的编曲也非常成熟。突出的象征比如流行曲风加入小提琴,或者钢琴的精巧编织。一听即知是梶浦的作品。最后,就是她配乐作品中贯穿始终的强烈的形式感。对于梶浦由记而言,主旋律是一种概念。一次又一次地出现,加深你的印象,用各种不同的方式用到最彻底,理解到最深。
菅野洋子
原名菅野よう子,常用英文名Yoko Kanno,汉字名字菅野洋子一般只在中国和日本早期使用。生日为3月18日,一般认为是1963年或者1964年。日本作曲家、编曲家、音乐制作人。日本宫城县人,丈夫是同为作曲家兼大提琴家的
沟口肇(于2007年离婚)。主要为日本广告、动画、游戏、电影、电视剧制作配乐,也为日本歌手制作流行音乐及担当音乐制作人(
今井美树、小泉今日子、
坂本真绫等)。
三岁时开始学习弹奏钢琴并尝试作曲。1987年加入了杉原彻等人组成的乐队てつ100%,作为键盘手首次登台表演,同时她也在乐队里担当作曲和合成器的工作。1988年菅野洋子在てつ100%的队长杉原彻介绍下,为
日本光荣公司的历史题材游戏《苍狼与白鹿 成吉思汗》和《信长的野望 战国群雄传》作曲,1989年发行了自己的首张游戏音乐专辑,同年乐队てつ100%解散。之后菅野洋子又为
光荣公司的游戏《信长之野望》系列及《大航海时代》系列作了大量曲目,成为光荣早期历史题材游戏最主要的音乐创作者之一。1991年9月15日,在
昭和女子大学纪念堂举办的游戏音乐会上,菅野洋子把《三国志I》游戏的音乐编制成了交响乐,并亲自指挥
东京爱乐乐团演奏。
配乐风格整体感觉比较偏向欧美化,但拥有着属于自己的强烈个人色彩。菅野在New Age方面造诣不浅,但其实她并不仅限于此,而是不论何种类型何种风格的影视作品,她都能根据剧情、画面的需要的风格谱写出贴和气氛的配乐佳作。而且不管任何曲风(New Age、流行、古典、
交响乐、爵士、歌剧、流行曲、电子),或属于任何文化(亚、欧、北美、南美)的音乐,她都仿似信手拈来的创作出来,有时曲子风格差异之大令你简直无法相信这是出自同一个人之手。
天门
本名为白川笃史(Shiragawa Atusi),专职日本电脑游戏及动画音乐的作曲家。出生于东京都。 1990年,加入日本Falcom,并协助公司制作了著名游戏系列Brandish 撼天神塔系列及英雄传说系列等游戏的配乐。 1999年,为当时同在 Falcom 工作的合约CG画师新海诚之自主动画她与她的猫担任音乐制作,成为当时话题。2002年,退出 Falcom 公司并加入游戏公司 minori,亦有继续为新海诚的动画制作配乐。
对Falcom Sound team jdk的最大贡献在于强调了配乐作品的旋律性,即使在加入Sound team jdk初期电子摇滚风味浓重的FM音源时期,游戏配乐旋律性在他之后也有了较明显的改善。Sound team jdk进入midi时代之后风格逐渐丰富,在卡卡布三部曲等作品中更是由电子摇滚主导转而向Acoustic、Jazz、Ambient、Healing、New age、Orchestra等更多元化的音乐风格迈进。
在Sound team jdk以外,白川笃史以天门名义发表的个人作品中更鲜明体现出对音画系和治愈系音乐的得心应手,钢琴和弦乐的悠扬旋律纯静优美、沁透人心,为新海诚动画制作的配乐更是感动了无数青春年少的心灵。治愈系之外的作品也多半以其清新隽永的旋律引人流连忘返。虽然在编曲方面对Techno、POP和摇滚等曲风的驾驭并不那么游刃有余,但由于他非常善于扬长避短,所以整体上依然瑕不掩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