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员准备
军事领域术语
动员准备,指在战前为战时实施动员的需要,预先进行的筹划、安排和所采取的措施,是整个战争准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分为和平时期的动员准备和临战前的动员准备。
为在战争状态或紧急状态下迅速、有效地进行动员而在平时进行的活动。动员实施的基础。动员准备与动员实施和复员构成动员活动的全过程。包括武装力量动员准备、国民经济动员准备、人民防空动员准备、交通战备动员准备和政治动员准备等。对于提高动员能力和动员实施的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在人类早期的动员实践中就有动员准备的内容。在原始社会后期和奴隶社会初期,各氏族部落或城邦,为在危机发生时能够迅速动员起来,平时就对参战人员的召集信号、集合地点等作出规定,有的还对选定的参战人员结合生产活动进行编组和训练。日耳曼部落采取的办法是,当一个人达到能使用兵器的年龄时,就在大会上由一位酋长或他的父亲为其装备一面盾和一支矛,要求他们无论在办理公事或私事时,兵器总不离手,并通过参加格斗表演、狩猎、游牧等活动进行战斗训练。人们还事先约定,遇有情况时以烽火狼烟或在高处树起一面旗帜为号,所有成年男子看到信号后,必须迅速拿起武器赶到指定的集结地点。随着战争空间的扩大和时间的延长,战时动员的内容日益增多,动员准备的内容也随之增加,逐步由兵员和武器准备,扩大到远距离、较长时间作战所需经费、给养和运输工具等方面,开始建立相应的储备仓库,并对需要征用的车马进行登记。工业时代的战争中,动员规模进一步扩大,广泛涉及政治、军事、经济及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使动员实施活动变得十分复杂,对动员准备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一些国家在原有动员准备的基础上,开始着手制定动员计划,建立动员组织,进行战略物资储备,进行企业转扩产军品的准备等,动员准备活动日益复杂。在普奥战争前,普鲁士已将动员准备作为战争准备的重要内容和总参谋部的职责,成立专门机构负责动员准备与实施的计划工作。普法战争前,普鲁士用一年多的时间,重点就利用电报、铁路进行部队动员和展开,进行了周密的动员准备,为在普法战争中先于法国完成动员,赢得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各参战国在“速胜”思想的支配下,没有进行充分的工业动员准备,导致装备物资供不应求的局面。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欧洲许多国家进行了以武装力量扩编和军工生产为主要内容的动员准备。德国充分的动员准备,使其能够以充足的兵力连续发动闪击作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动员准备已经成为各国国防建设的重要内容,以后又逐步从应对大规模全面战争,向能够应对各种危机转变。动员准备围绕提高动员能力进行。主要措施是:①建立军民结合、平战结合的经济体系。经济建设合理布局,以提高战时生存的能力;军工企业和民用企业相结合,为战时转产军品,扩大军工生产奠定基础。②建设一支精干的常备军,作为战争初期作战和动员扩编的骨干;根据军队扩编的需要,划分兵员补充区,并按战时编制预编满员;组建预备役部队,实行民兵和预备役制度,储备训练有素的后备兵员。③建立健全动员机构、动员法规、动员制度,制定各种动员计划,形成完整的动员体制,保证战时顺利实施动员。④加强交通运输、通信设施和医疗卫生等方面的建设。⑤发展军事科学技术,加速新式武器和技术装备的研制。⑥搞好战略物资和武器装备的储备。⑦重视人民防空专业队伍建设,修建防护工程和设施,普及防空知识教育,提高防护能力。⑧广泛进行国防教育,提高全民国防意识。信息化局部战争持续时间短、物资消耗大、技术含量高等特点,使许多国家更加重视动员准备,注重动员准备的军民结合和平战结合,进一步加强动员基础建设,着重提高骨干力量的动员能力特别是快速反应能力,信息动员、科技动员将成为动员准备的重点内容,并将大力加强动员准备的建设。
发布者: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编审室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3-29 09:50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