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近视
眼耳鼻喉科疾病名称
功能性近视,睫状肌因过度紧张的调节,发生疲劳甚至发生痉挛,最后使视力减退,而成为近视眼。
基本概述
由于不注意用眼卫生习惯而使眼睛里负责调节的睫状肌,经常处于紧张的调节状态,在跟睛里像双凸镜一样的“晶状体”,也经常使其最大限度地向前凸出,来适应需要。睫状肌好像宽紧带,经常处于拉紧状态,时间一长,就会失去原有的作用;这种近视眼,在医学上叫做“功能性近视”,既是假性近视。尽管眼球的前后直径侵度是正常的,但是看远还是不可能清楚。
病因
外因
即环境因素,从事文字工作或其他近距离工作的人,近视眼比较多,青少年学生中近视眼也比较多,而且从小学五、六年级开始,其患病率明显上升。这种现象,说明近视眼的发生和发展与近距离工作的关系非常密切。尤其是青少年的眼球,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调节能力很强,球壁的伸展性也比较大,阅读、收发室等近距离工作时的调节和集合作用,使肯外肌(主要是内直肌)对眼球施加一定的压力,眼内压也相应升高,随着作业的不断增加,调节和集合的频度和时间也逐渐增加,睫状肌和眼外肌经常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调节作用的过度发挥可以造成睫状肌痉挛,从而引起一时性的视力减退。但经休息或使用睫状肌糜烂剂后,视力可能改善在完全恢复。
内因
1、遗传素质:近视眼有一定遗传倾向,已被公认,对高度近视更是如此。但对一般近视,这一倾向就不很明显。有遗传因素者,患病年龄较早,多在6.00D以上。但也有高度近视眼者,无家族史。高度近视眼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一般近视眼属多因子遗传病。
2、发育因素:婴儿因眼球较小,故均系远视,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眼轴也逐渐加长,至青春期方发育正常。如发育过度,则形成近视,此种近视称为单纯性近视,多在学龄期开始。一般都低于6.00D。至20岁左右即停止发展。如幼年时进展很快,至15~20岁时进展更速,以后即减慢,这类近视常高于6.00D,可到20D~25D或30D。这种近视称为高度近视或进行性近视或病理性近视。此种近视到晚年可发和退行性变,因此视力可逐渐减退,配镜不能矫正视力。很少在出生时就有近视眼,但有极少数为先天性的。
治疗
这种近视跟,要及时纠正不良的用眼卫生习惯,并及时请医生使用族宏绍孔的叫做“阿托品”或者“后马托品”的眼药水,或者采用戴老光眼镜的方法,叫做“雾视疗法”处理,使调节作用湖陆硝除紧张状态,它的视力多数是可以改善,甚至恢复这样近视也就不存在了。但是,这些处理必须及时,如果时间久了,眼睛内部和眼球就会发生变化,那么,就会变成另一种所谓真性近视眼。
相关学说
发生功能性近视眼的近工作学说
1895年,查默斯·普伦蒂斯(Chalmers Prentice)对过度近工作引起功能性近视眼的解释是,近视眼一般发生在高文化水平的人群中,他们过度使用近视力,使控制睫状肌的神经中枢产生异常冲动。如果持续刺激,对睫状肌的神经冲动就长期存在,以致冲动不能自行缓解,而导致看不清远处物体。冲动持续,睫状肌不能从痉挛状态下缓解,晶状体增强的屈光力不能解除,近视眼就发生了。早期研究者观察到,功能性近视眼或多或少有变成持久性近视眼的倾向。
1936年,0.J.梅尔文(0.J.Melvin)有这样的描述,近视眼患者对近视眼发生的叙述为:“长时间做近工作之后,发现要看清远处目标需要花一定时间进行调节。需要调节的时间越来越长,直到再也看不清楚远处目标为止。”
在很近的范围内,过度使用眼睛,能够引起功能性近视眼的学说今天已无争议。但是,在关于近视眼的论文和综述中,似乎正在淡化官的意义。
发生功能性近视眼的精神疲劳学说
威廉·贝茨在1912年首先对近工作学说看法提出不同意见。
1、他认为,功能性近视眼并不是观察近物体后产生的,而是“努力去看远处目标,通常为无意识的”形成了习惯性疲劳而引起的。贝茨使用视网膜镜观察正常人在看“新的、奇怪的或不熟悉的”物体时的屈光变化。如不熟悉的视力表、地图或写在黑板上的奇怪字迹等。他发现,只要努力辨认目标不成功(出现斜视、皱眉和其他面部和眼部表情等),就出现各种类型的近视性屈光反射,“近视性散光或单纯近视”。贝茨发现,如果被观察者注视远目标时放松,暂时性的近视或近视散光可以避免。
2、贝茨对功能性近视眼的不同理解是,功能性近视眼是由于肌肉的活动,任何肌肉的活动,而不仅仅限于被普遍接受的调节晶状体屈光力的睫状肌。他观察到“调节作用被阿托品完全麻痹和白内障摘除术后的无晶状体眼的病例”也发生功能性近视眼。
现代对贝茨的功能性近视眼产生的精神疲劳学说的支持,来自1987年布林默和吉尔马丁(Bullimore&Gilmartin)的研究。他们测量完成需要各种“认识”水平的任务(如解数学题)前后调节静止状态下眼的屈光状况。他们发现,完成高水平问题时,静止的屈光系统有转向近距离聚焦的倾向,这与光刺激引起的近聚焦作用是分开的,证明精神作用对屈光系统确有影响。
关于眼外肌的活动可能引起近视性散光的意见,只得到很少的试验证明。1931年,验光师J.W.帕克(J.W.Parker)报道说,他通过对眼外肌的治疗,减轻了很多散光的病例。但是,他没有详细说明他的方法。1959年费尔曼德(Fairmaid)报告,当双眼共同向内集中时,发生明显的角膜变化。
发生功能性近视眼的折衷学说
有人认为,引起功能性近视眼的两种理论,长期近工作和看远目标产生的习惯性疲劳并不矛盾。贝茨在1911年发表的论文中写道,儿童在看远目标时为什么会产生眼疲劳?因为他们有被教导的经历,即完成很多事情时需要努力。他们知道,通过自发的努力,看近处的目标就比较清楚,很自然,当看远目标时更加努力,以至于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发生眼疲劳,结果导致看远处目标不清楚。
日常方法
1、远方凝视:找一处10米以外的草地或绿树:绿色由于波长较短,成像在视网膜之前,促使眼部调节放松、眼睫状肌松弛,减轻眼疲劳。不要眯眼,也不要总眨眼,排除杂念、集中精力、全神贯注的凝视25秒,辨认草叶或树叶的轮廓。接着把左手掌略高于眼睛前方30厘米处,逐一从头到尾看清掌纹,大约5秒。看完掌纹后再凝视远方的草地或树叶25秒,然后再看掌纹。10分钟时间反复20次,一天做三回,视力下降厉害的要增加训练次数。
2、晶体操
转眼:双手托腮,让眼球按上、下、左、右的顺序转动10次,接着再逆时针、顺时针各转动10次。
找一幅3米外的景物(如:墙上的字画等),同时举起自己的左手距眼睛略高处伸直(约30厘米),看清手掌手纹后,再看清远物,尽量快速的在二者间移动目光,往返20次。
3、推拿操
采取坐式或仰卧式均可,将两眼自然闭合,然后依次按摩眼睛周围的穴位。要求取穴准确、手法轻缓,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度。
a、揉天应穴:用双手大拇指轻轻揉按天应穴(眉头下面、眼眶外上角处)。
b、挤按睛明穴:用一只手的大拇指轻轻揉按睛明穴(鼻根部紧挨两眼内眦处)先向下按,然后又向上挤
c、揉四白穴:用食指揉按面颊中央部的四白穴(眼眶下缘正中直下一横指)。
d、按太阳穴、轮刮眼眶:用拇指按压太阳穴(眉梢和外眼角的中间向后一横指处),然后用弯屈的食指第二节内侧面轻刮眼眶一圈,由内上-》外上-》外下-》内下,使眼眶周围的攒竹鱼腰、丝竹空、瞳子寥、球后、承泣等穴位受到按摩。对于假性近视、或预防近视眼度数的加深有好处。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31 22:51
目录
概述
基本概述
病因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