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袍断义
汉语成语
割袍断义(拼音:gē páo duàn yì)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
成语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
元·尚仲贤尉迟恭单鞭夺槊》三折:“单雄信云:‘你两次三番则管里扯住我,罢!我拔出剑来,你见么?我割袍断义,你若再赶将来,我一剑挥之两段。’”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割袍断义”。
成语故事
管宁是三国时期的一位名士,春秋时期名相管仲的后人。十六岁那年,管宁的父亲去世了,许多亲朋见他很可怜,便常常捐钱送粮来周济他。管宁是一个很有气节的人,他立志要凭借自己的才学和能力来成就一番事业。因此,他谢绝了大家的帮助,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发奋读书之上。
管宁有一个很要好的同学名叫华歆,他们两人情同手足,经常在一起劳动、学习。有一天,管宁和华歆在后园里锄地,准备种菜。锄着锄着,他们突然挖出来一块金子,管宁看见金子就像没看见一样,继续埋头锄地,而华歆见到金子不禁惊喜万分,他连忙拾起金子,正想把金子装进口袋,这时他偷偷瞥见了管宁的神色,华歆怕管宁笑话自己,只好把金子又扔掉了。
又有一天,管宁和华歆两人同坐在一张席子上读书。管宁读得很专心,而华歆却心不在焉。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了一阵锣鼓喧闹的声音,原来是一个大官从这里经过。尽管锣鼓的声音很大,但管宁依旧没有分心,继续认真读书。可是华歆却坐不住了,连忙丢下书本跑到大街上去观望了。
华歆的表现令管宁不满。管宁站起身来,拿了一把刀子将两人同坐的席子割断,对华歆说:“从今以后,你不再是我的朋友了,以后不要和我坐在一起了!”
两人后来也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华歆入朝为官,平步青云,做上了魏文帝曹丕的司徒(相当于宰相),还被封为侯爵。根据史书记载,他见识过人,清正廉洁,在政治上颇有建树,甚至还举荐过跟自己绝交的管宁。而管宁却拒绝了各种官职,专心讲学和著书,受人尊敬。后人则根据管宁割席的典故引申出成语割袍断义,用于朋友间断绝交往。
王世充打败李密后,势力大增,便废掉了皇泰主杨侗,自立为帝,国号郑,改元开明。李靖平定朱灿后,屯兵鸿沟。不久,李世民亲率大军来到河南。王世充急忙调兵遣将,分守各处战略要地。
同时,王世充亲率二万人马,驻扎在谷水附近,与唐军对峙。李世民派秦琼、尉迟恭率先冲入王世充前阵,自己率领程咬会、罗士信、段志玄等数十骑从背后杀入。混战三四个时辰,王世充支撑不住,银入城内。唐军追到城下,斩杀郑军七千余人。
次日,李世民和徐懋功去寨外游玩。走到榆实,李世民看见一只长颈花冠的大鸟,彩羽绚丽,忙抽出一支箭,搜地射中它的翅膀。那鸟带着箭往谷口飞去。李世民纵马追出谷口,见外面尽是郑军旗号,李世民大惊。一员郑将飞马杀来,叫道:“李世民不要走,燕伊来也!”李世民拨马跑到山涧边,带住马,一箭射中燕伊的咽喉,燕伊应声落马。
大鸟已飞到山涧对岸,栖在树上整理羽毛。李世民纵马加鞭,跳过三四丈宽的深涧。大鸟飞出数十步,落在高枝上,李世民继续追赶。不一会儿,李世民看见一员大将凶神恶煞般飞马跑来,却是单雄信。后边跟着一员大将,也纵马追来,竟是徐懋功。
“殿下快跑!”徐懋功大叫道,李世民拨马便跑。单雄信与李渊有杀兄之仇,手提铁槊猛赶,非要杀了李世民为亡兄报仇。徐懋功好不容易追上扯住衣襟、叫道,“单二哥,令在你我兄弟一场,饶了我主吧!”单雄信又气又急,叫他松手。徐懋功死死扯住不放,单雄信挥槊欲打,毕竞朋友一场,又于心不忍,于是抽出佩刀,割断衣襟道、“你我今日割袍断义,不要再来缠我!”拍马急追李世民。徐懋功见情热危急,只得飞马奔回,向唐营求救。
成语寓意
古语有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对人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即使一个有良好品行的人,在一个坏的社会氛围中,也会慢慢被侵蚀。一个人一生下来就像一张白纸,后天的教育就是在这样一张白纸上绘画,而如果周围的环境一片肮脏,不经意间,这张纯洁的白纸就会被外界的污浊所侵染。孔子也曾说过:“道不同不相为谋”,对于观点、理想不同的人,没有必要在一起筹谋、合作。成语告诉人们,对于不正确的人和事,必须有彻底放弃、不留隐患的毅力、决心和行动,割袍断义,断绝来往。
成语运用
成文用法
“割袍断义”指将袍子割掉,将情义断了指与结义兄弟断绝来往,恩断义绝。也比喻朋友间的情谊一刀两断。联合式结构;在句中一般作定语、谓语。
运用示例
清·鸳湖渔叟《说唐全传》五一回:“雄信……叫一声:‘徐勣!俺今日若不念昔日在贾柳店结拜之情,就一剑把你砍为两段。也罢!今日与你割袍断义了罢!”
刘绍棠《村妇》卷一:“刘二皇叔跟申二毛子已经割袍断义,划地绝交,不随份子。”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8-14 09:48
目录
概述
成语出处
成语故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