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亮,男,
哈佛医学院神经生物学系华人学者。2022年3月25日,刘长亮为第一作者兼共同通讯作者,在《
Science》发表题为“远端轴突控制
多巴胺分泌的动作电位启动机制”的论文,揭示了一种独立于
树突细胞动作电位启动的内源性机制,并确定该机制在
轴突和胞体之间分离了多巴胺信号传导的控制。
人物简介
刘长亮,男,
哈佛医学院神经生物学系华人学者,
哈佛大学博士后。
人物经历
2005年,还是本科生的刘长亮来到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实习;
2007年,刘长亮正式考上了上海药物所的研究生,师从中国著名神经药理学家
金国章院士和
镇学初教授。研究方向主要是
药物成瘾的神经网络可塑性、
神经元树突振荡的
离子通道基础。
2013年,他开始在哈佛大学医学院Pascal Kaeser教授的实验室做博士后,主要研究突触传递的生物物理和分子机制。而Kaeser的导师,正是以研究突触传递闻名的2013年诺贝尔奖得主Thomas C. Südhof。
2022年是刘长亮人生的又一个转折,他把自己人生的下一站选在了
西湖大学。
学术成果
刘长亮博士长期致力于脑内多巴胺和突触信号传导的研究,阐释了数个长期困扰学界的基础理论问题。在多巴胺信号传导方面,刘博士首次揭示了多巴胺释放的时空结构与分子基础(Cell, 2018),发现了其在轴突末梢的调控机制和编码原理(Science, 2022),并提出了全新的多巴胺信号传导模型(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e, 2021)。在突触传递方面,刘博士系统研究了突触前活跃区的组织方式和多个活跃区核心蛋白的生理功能 (Neuron, 2020)。
刘长亮实验室主要以电生理,电化学,光遗传,功能成像,行为分析和机器学习等手段研究神经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与相关疾病病理。主要关注以下几个研究方向: (1)脑内多巴胺与胆碱能系统的信号传导与编码规则;(2)突触传递的生物物理与分子机制;(3)神经精神类药物的新型筛选与发现技术。这些研究将作为基础理论和底层工具广泛服务于神经科学和神经药理,并在此基础上催生新的诊断和治疗策略。
代表论文
1. Changliang Liu#, Xintong Cai, Andreas Ritzau-Jost, Paul Kramer, Yulong Li, Zayd M Khaliq, Stefan Hallermann, and Pascal Kaeser#. An action potential initiation mechanism in distal axons for the control of dopamine release. Science, 375(6587):1378-1385. Mar 25, 2022.
2. Changliang Liu, Pragya Goel, and Pascal Kaeser. Spatial and temporal scales of dopamine transmission. 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e, Apr 9, 2021.
3. Richard Held*, Changliang Liu*, Kunpeng Ma*, Austin Ramsey, Tyler Tarr, Giovanni De Nola, Shanshan Wang, Arn van den Maagdenberg, Toni Schneider, JIanyuan Sun, Thomas Blanpied, and Pascal Kaeser. Synapse assembly in the absence of presynaptic Ca2+ channels and Ca2+ entry. Neuron, 107 1-17, Aug19, 2020.
4. Changliang Liu and Pascal Kaeser. Nanoscale location matters: emerging principles of Ca2+ channel organization at the presynaptic active zone. Neuron, 104(4):627-629. Nov 20, 2019.
5. Changliang Liu, Lauren Kershberg, Jiexin Wang, Shirin Schneeberger, Pascal S. Kaeser Dopamine secretion is mediated by sparse active zone-like release sites. Cell, 172, 706-718, Feb 8,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