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梵,男,
汉族,1941年5月19日出生于江苏省
靖江市,动物传染病学专家,
中国工程院院士,
扬州大学兽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动物防疫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重点学科预防兽医学学科带头人,农业部畜禽传染病重点开放实验室主任。
人物经历
1960年9月—1965年7月,在原苏北农学院学习兽医专业。
1965年9月—1980年10月,在
江苏农学院工作。
1980年10月—1982年11月,作为访问学者到
美国密西根大学学习兽医(生物技术)。
1980年10月—1986年4月,在江苏农学院工作。
1989年2月—1989年10月,作为访问学者到美国密西根大学学习病毒分子生物学。
1990年10月—2007年10月,担任扬州大学农业部重点开放实验室主任。
1992年9月—1994年3月,作为访问学者到美国农业部ADOL实验室学习病毒分子生物学。
1993年10月—2001年10月,担任扬州大学江苏省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1995年1月—1998年8月,担任扬州大学动物医学系主任。
1998年8月—2004年1月,担任扬州大学畜牧兽医学院副院长。
1999年11月—2006年6月,作为访问学者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学习肿瘤分子生物学。
2004年1月,在扬州大学兽医学院工作。
200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农业学部)。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据2020年3月
中国工程院官网显示,刘秀梵在禽流感、新城疫等重要动物传染病的流行病学与致病机理方面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工作,先后研制出用于禽流感(H9N2亚型)、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马立克氏病和新城疫等疫病预防的7种新型疫苗,取得了新兽药证书 (其中两个为一类新兽药证书),并在全中国范围内得到了推广应用。
1998年,H9N2亚型禽流感突然在中国爆发,刘秀梵带领团队在禽流感主要流行地区开展H9N2亚型禽流感流行病学调查,采集了13个省市的病毒,进行系统分析鉴定和遗传发生分析,从实验室研究到现场疫情分析,都争分夺秒,半年后,中国国内第一个禽流感疫苗(H9亚型)诞生,并于2002年2月获得生产许可。
据2020年3月中国工程院官网显示,刘秀梵在中国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400余篇,其中SCI收录的10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8项。
2018年月,刘秀梵领衔的动物传染病学教师团队入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名单。
人才培养
据2020年3月中国工程院官网显示,刘秀梵培养博、硕士研究生180多名,指导1篇博士论文被评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刘秀梵常告诫学生,不但要学会做学问,更要学会做人,做对国家、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刘秀梵主编了中国第一部兽医流行病学教材,开设了“兽医流行病学”课程,刘秀梵主讲的《动物传染病学》获批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刘秀梵编著的《单克隆抗体在农业上的应用》获第九届中国图书奖,《兽医流行病学原理》获1996年农业优秀教材一等奖。
1997年,刘秀梵的“畜禽传染病教学新体系的建立与实践”获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2016年,刘秀梵主持完成的《现代兽医一流人才“三四三”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获江苏省教学成果特等奖。
荣誉表彰
出版图书
社会任职
刘秀梵担任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全国委员(2008年3月—2013年3月),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人大代表(1993年3月—1998年3月),江苏省政协常委(1988年1月—1992年3月),
南京农业大学教授,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传染病分会副理事长,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生物技术分会副理事长,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兽医学科评议组成员,第五届国际马立克病研讨会国际科学咨询委员会成员,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理事(江苏分会副理事长),农业部第五届科技委员会委员,农业部兽药审评委员会(第1—2届)委员,江苏省生物技术协会(1—4届)副理事长,农业部生物技术专家顾问组成员,农业部教学(教材)指导委员会兽医学科组委员、副组长。
人物评价
刘秀梵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带领团队始终站立在教育教学、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的一线,刘秀梵带领团队潜心禽病防控研究,对标世界先进水平,服务国家发展需要,先后研创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研创新成果,在国际上产生了重要影响。(中青在线评)
刘秀梵是中国著名动物传染病学专家,国家重点学科预防兽医学学科带头人。(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