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林玉
西北大学教授
刘林玉,中国国籍,男,汉族西北大学教授。第一作者发表论文30多篇。
讲授课程
沉积岩石学
晶体光学与岩石学
理论岩石学(沉积岩部分)
沉积学原理
储层沉积学
岩石学进展(其中的次生孔隙成因)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油气储层地质学;开发地质学;沉积学
研究项目
苏4气藏出水机理研究,华北油田,负责人之一;
沉积岩石学实验多媒体课件研制,西北大学,负责人
研究成果
1、通过对吐哈盆地、民和盆地、准噶尔盆地和华北盆地储层沉积学的研究,提出了”有效碎屑岩体”的概念,并对有效碎屑岩体的形成、后期改造及其对油气赋存规律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
2、在对吐哈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储层特征分析工作中,对影响储层孔隙结构的主要原因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沉积成岩作用是影响储层特征的控制因素。
3、通过对吐哈盆地和民和盆地粘土矿物的研究,提出了”粘土矿物成岩转化的新类型”,并对粘土矿物的成岩转化与碎屑岩储集性能之间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使储层沉积学理论进一步完善。
4、通过对吐哈盆地、华北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碎屑岩储集层的研究,分析了碎屑岩次生孔隙的成因特点,提出了”依据自生矿物的定量参数来预测碎屑岩储层次生孔隙发育带”的新方法,并在科研工作中进一步得到完善,对油气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5、在鄯善油田小层对比研究中,提出了”动静资料结合、沉积特征确定、动态资料验证”的小层对比方法,并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对油藏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6、在”焉耆中生代原型盆地演化特征”研究项目中对储层沉积特征及原始沉积边界恢复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了”依据定量参数组合进行沉积相划分”的新方法,对于沉积学的定量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主要作品
发表论文
1、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三角洲沉积与成岩作用,《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2年12月,第23卷第4期;
2、民和盆地巴州坳陷储集层成岩作用,《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99年3月;
3、蒙皂石粘土矿物不正常转化的实例分析,《矿物学报》,1998年6月;
4、碎屑岩储集层溶蚀型次生孔隙发育的影响因素分析,《沉积学报》,1998年6月;
5、吐鲁番坳陷中-上侏罗统碎屑岩中的自生粘土矿物特征及其成岩意义,《岩石学报》,1998年5月。
著作教材
编著研究生教材(试用本)《沉积学原理》,2003年
出版图书
获奖记录
1、参加的《区域地质、物探综合解释剖面图编制》获97年陕西省教委科技进步壹等奖,
2、《博格达南缘构造特征及形成机理》和《吐鲁番-哈密盆地储集层 评价与预测》获97年陕西省教委科技进步贰等奖,
3、《吐鲁番-哈密盆地沉积体系研究》获98年陕西省教委科技进步叁等奖;
4、“吐鲁番-哈密盆地中生界砂岩次生孔隙研究”获97年陕西省第五届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
5、2002参加的《含油气盆地地质及油气系统综合研究》获教育部科技成果二等奖(第三完成人)
其他:
参考资料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西北大学地质学系.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30 23:56
目录
概述
讲授课程
科学研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