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振黄
宿迁市宿城区籍烈士
刘振黄(1904-1940),字炎民。江苏宿迁人。青年时代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后曾任国民党江苏省保安处科长、团长、参谋长等职。抗战爆发后任国民党陆军第89军团长1940年任第89军198团上校团长。同年10月,奉令率部据守宿迁,与进犯日军展开激战,不幸中弹殉国。
人物生平
16岁时入徐州中学读书,各科成绩优秀,常以爱国志士岳飞、陆游、辛弃疾、文天祥等诗词自勉。他对“外有列强蚕食,内有军阀割据争战”的时局忧心如焚。1924年中学毕业,为实现报国之志,毅然从戎,经徐中校长顾子扬(国民党徐州地区地下负责人)介绍与几位同学南去广州,以优异成绩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步兵科。在校期间,勤学苦练,各科成绩俱佳。
1925年,革命军东征。黄埔三期学员和教导团作为骨干力量参加革命军的第二次东征。战斗中,刘振黄身先士卒,英勇杀敌,深得同学们的敬佩。
1926年1月,刘振黄从黄埔军校毕业,分配在国民革命军第一军顾祝同团见习。时正遇广州大沙头航空军官学校建成,遂考入,为第一期学员。时隔不久,北伐战起,刘振黄请缨杀敌。仍回顾团并升任排长。他严于律己,言行一致,为人表率,于1927年升任连长,时年仅22岁。在历次战斗中,他身先士卒,履危蹈险,多次出奇制胜,以弱胜强,战功累累,被擢升为营长。正当北伐军节节胜利之时,蒋介石等先后制造了“四·一二”、“七·一五”反共大屠杀事件,对共产党和进步人士疯狂镇压。白色恐怖笼罩全国,刘振黄面对时局痛心疾首,坚决拥护周恩来“团结奋斗,枪口耍一致对外……”的主张,煮遭到猜忌,被明升暗降调任军部少校参谋。第八十七师驻守福建时,师长王敬久(刘在徐州先期同学,黄埔一期学员),调刘振黄任师部中校作战科长。后顾祝同任江苏省政府主席,又调刘振黄任江苏省保安司令部参一科中校科长。1935年底,升为作战教育科上校科长。
1937年夏,抗日战争爆发,刘振黄请缨带兵杀敌,先任第九十七旅副旅长,转战于苏皖淮北地区。日寇初占睢宁时,刘振黄率部反攻克城,歼敌甚多,并俘虏汉奸维持会长邵丕。是年9月调任第八十九军第一百九十八团团长。该团由各县保安队拼凑而成,仅七百余人,而且军事素质和装备低劣。部队在洪泽县蒋坝整训,刘振黄一面整饬军纪,纠正官兵散漫习气,一面加强军事训练,以提高部队军事素质和战斗力。
1938年11月中旬,占据睢宁的日军准备东犯宿迁,是时原设防宿城的第五十七军已经调防安徽,宿城空虚无防。刘振黄奉命到宿城设防,他明知敌我力量悬殊,但认为这正是男儿报国之时,毅然率部星夜赶往宿迁,11月17日,抵达宿城。18日,即察看地形,部署兵力,抢筑工事。在黄河西侧埋雷设障,炸毁黄河大桥,征集船民在大运河上架浮桥,作为后路,仓促做好应战部署。
11月20日晨,日军富永旅团3000多人在6架飞机、10多辆坦克、数十门大炮的掩护下,由睢宁向宿城逼近。21日,敌人以重炮、飞机对宿城狂轰滥炸,骑兵、步兵、坦克等分四路直逼宿城,其中一路绕道支河口经龙虎坝一线,直扑宿城西北圩门和北圩门。刘振黄指挥守城官兵沉着应战,凭借工事和坟头,用步枪和手榴弹与在坦克掩护下的日军展开殊死拚杀,终因敌众我寡,装备悬殊太大,孤军无援而伤亡惨重。经过两日激战,22日拂晓,城防终被日军突破。刘振黄当机立断,率部突围,准备从东关口渡河。刚出城门,就受到城内外日寇夹击,刘振黄团长腿负重伤,但仍坚持率部向关口猛冲,强行渡河。敌军居高临下,天空飞机、地面坦克密集枪弹扫射河中,刘团官兵大部阵亡,鲜血染红河水。刘振黄团长泅至河中央不幸中弹,壮烈殉国,年仅33岁。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5-25 19:05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