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宇新(1941年—2024年8月26日),籍贯广东
兴宁。香港宝德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香港客属总会创会人之一,曾担任全国
政协委员、广东省政协常委、
广东省总商会常委、广东外商公会副会长、
深圳市总商会副会长、
香港梅州社团总会荣誉主席、
暨南大学董事会董事,广东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董事;还被授予
梅州市荣誉市民、兴宁市第一届荣誉市民、广东
嘉应大学荣誉董事长、
兴宁市坭陂中学等多所中学的名誉校长。
人物生平
1941年出生在潮汕。
1955年夏刘晋桓初中毕业,以优异成绩就读于国内一所无线电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解放军某部修配厂任无线电技术员,从此与电子技术结下了不解之缘。
1960年,转业到广州一家工厂任职。
1968年,刘宇新创办新宝德电子有限公司,独立经营电子产品制造和进出口业务。
担任了全国政协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及第十一届委员,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届政府推选委员会委员,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届选举委员会委员,获任
广东省教育基金会顾问、暨南大学董事会董事、广东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副董事长、嘉应学院荣誉董事长,梅州市第二、第三届政协副主席,广东省工商联(总商会)副会长,广东省外商公会执行会长、总监等。
2024年8月26日深夜3时,刘宇新博士安详离世,享年83岁。
个人生活
刘宇新的父母不忍心年仅3岁的他被活活饿死,在逃难途中把他送与他人,后来他两度被贩卖。幸运的是,在兴宁的集市上,兴宁坭陂黄垌村善良的刘老伯用家中留着度 荒的大米把他从人贩子手里买来,给家中年轻守寡的儿媳吴华招当养子。从此,刘宇新成为兴宁坭陂黄垌村人,取名为“刘晋桓”。
人物事迹
艰苦童年
懂事的刘晋桓学习很刻苦,1955年夏,他以优异成绩初中毕业后,就读于国内一所无线电学校。毕业后,他被分配到解放军某部修配厂任无线电技术员。1960年转业到广州一间工厂任职,仍刻苦钻研电子知识。从此他与电子技术结下了不解之缘。
香港开创新天地
刚到香港的刘宇新,看广告翻报纸,终于在一家纺织厂,找到了一份工作。那时的工资低得可怜。他的住处离工厂很远,如果乘坐巴士,得花一毛钱。为了省钱,刘宇新天天跑步上班下班。工厂食堂里午餐最便宜的要五毛钱,他也不舍得吃,总是跑到厂外僻静的
大排档,花一毛钱买碗麦糊充饥,晚上则用盐巴拌饭,填饱肚皮。这样困苦的生活带给刘宇新的,是要改变自己命运的强烈愿望。
祖国 我的母亲
兴宁外,梅县、广州、深圳等地还有20多所中学、小学接受过他的赞助。为了发展家乡经济,他还先后在兴宁、梅州投资兴办了无线电厂、电子厂以及纱厂。后来他还把自己在纱厂的全部投资无偿地赠给了家乡人民。在香港,刘宇新并不是大富豪,但到今天,他累计已经捐款7000多万
港元 对香港的责任
我们在香港第一次遇到刘宇新,是在客属各界庆回归活动筹备会上。在随后的采访活动中,我们不断地从其他委员口中听到他的名字:他在为
中华文化总会的书画展做准备工作;他要参加九龙城区议会的活动……就在我们采访他的那天晚上,他还在和香港文化促进会的
李国强委员沟通叶剑英诞辰纪念图片展的细节。而这些年来,这几乎是刘宇新的常态,虽然很多社团活动他不是最主要的组织者,但实际的推动工作中,永远有他忙碌的身影。
港督临时立法会的选举,投下了自己神圣的一票。2000年,刘宇新因为服务香港特区表现卓越,荣获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颁发的
铜紫荆星章 所获荣誉
1996年,刘宇新博士获广东省颁发的“为广东社会经济发展作出突出贡献”奖.
2007年,获评“南粤慈善之星”.
2006、2007年分别荣获“粤港澳捐资公益事业先驱人物”“热心推动粤港经济社会发展杰出人士”.
2018年,荣获“广东省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敢为人先’”荣誉,荣获由中国少年基金会颁发的“热爱儿童奖”“关心儿童金球奖”,获评“海外三胞回乡捐资教育事业先驱”“热爱祖国造福桑梓”奖,荣获深圳市、梅州市、河源市、兴宁市“荣誉市民”等荣誉称号。
主要贡献
刘宇新一直忙于事业,给家乡捐资也一直在开展。梅州、广州、深圳等地的20多所学校(包括广州仲凯农学院、
暨南大学、
嘉应大学、嘉应教育学院、深圳外语学校、兴宁电视大学、
兴宁一中、兴宁兴民中学的学宫、兴宁文峰书院尊经阁、兴宁龙田中学的科学馆图书馆和教学大楼、兴宁师范学校、兴宁教师进修学校、兴宁燕塘小学、兴宁爱兴幼儿园、大埔幼儿园……),都有他的捐资建设。
人物评价
刘宇新博士从一个孤儿成长为一个拥有名誉荣誉和社会地位的成功人士,赢得社会和家乡父老的认同,他的人生既波澜起伏又多姿多彩。(
梅州日报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