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现象
孟德尔发现的生物的分离现象
生物的分离现象是由孟德尔发现的,后来推出了分离定律(孟德尔第一定律
定义
杂种生物在形成性细胞时,等位基因相互分离,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去的现象。设CC代表纯种开红花的豌豆植株,cc代表开白花的植株,则F1的杂合体为Cc,当减数分裂时,这对等位基因相互分离,形成C和c两种配子。这些配子随机受精,F2形成CC、Cc、cc三种基因型的个体,成1∶2∶1之比,这是基因型的分离比。如C对c为显性,则F2开红花的植株∶开白花的植株=3∶1,这是表现型的分离比。生物界普遍存在着分离现象。杂种一代(F1)所以不能真实遗传,就是因为后代发生了分离现象。
发现者
孟德尔(格雷戈尔·约翰·孟德尔,德语:Gregor Johann Mendel,1822年7月20日-1884年1月6日)是一位奥地利遗传学家,天主教圣职人员,遗传学的奠基人。
推导过程
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一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hereditary factor)决定的,
二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三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四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孟德尔对分离定现象的验证
让豌豆进行测交(test cross)实验,让F1(子一代)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如图1。
孟德尔所做的实验,其结果验证了他的假说。
应用
由分离现象延伸到分离定律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的现象叫做孟德尔分离定律
最新修订时间:2022-07-09 16:54
目录
概述
定义
发现者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