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蓓华
中央音乐学院原音乐研究所资深研究员
刁蓓华(1934年12月-2021年6月23日),女,中央音乐学院原音乐研究所资深研究员、杰出的老一辈音乐理论翻译家。2021年6月23日,刁蓓华老师因病与世长辞,享年86岁。
人物简介
刁蓓华1934年12月出生在上海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自幼喜爱音乐,先随母亲学习钢琴,后多年师从于当时享誉上海的俄国钢琴教育家阿达·勃朗斯坦夫人(傅聪先生的老师)。她精通俄、英等多国语言,深耕西方音乐表演理论,作为中央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的学术骨干、中外音乐文化传播与交流的使者,上个世纪50年代以后曾长期为列宁格勒音乐学院副院长克拉芙琴柯教授和塔图良教授等人来华举办的专家班担任音乐翻译和艺术助理,为培养新中国自己的钢琴家群体做出了突出贡献。经她口译并记载、整理的前苏联专家钢琴教学系列文札成为了一笔珍贵的钢琴教学研究资料。她以深厚的音乐学养和高水平的翻译工作受到了专家们与业界同行的一致盛赞。当时在专家班上接受训练的新一代中国钢琴家周广仁刘诗昆殷承宗李名强顾圣婴鲍蕙荞等都亲切地称呼她为“刁兄”;而80年代以后钢琴系主办的一些外国专家大师班转为开放式教学,由刁蓓华老师承担翻译、艺术指导任务,慕名前来学习的钢琴教师来自全国各地,形成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力,对于中国钢琴教育事业的普及化、正规化,为大家接触、掌握西方新的钢琴教学理念与方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早在20世纪60年代,刁蓓华老师就为钢琴系开设了融钢琴演奏艺术与史学观为一体的“钢琴艺术史”课程,令表演专业的学生们打开了眼界,堪称是当时国内钢琴界一次具有突破意义的“拓荒之旅”。
个人生活
丈夫:杨大风(附中小提琴教授)
主要作品
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为了配合学院表演专业教学、科研的需求,刁蓓华老师克服种种困难,在没有先进电脑设备,仅依靠纸、笔的条件下,翻译并修订推出了好几部重要著作,广泛涉猎了钢琴小提琴指挥管乐等音乐表演艺术领域,其中的代表性译著包括:康德拉申的《指挥家的境界:与弗拉日尼科夫的谈话》、阿·鲍·戈登威捷尔的《贝多芬32首奏鸣曲注释》(与陈复君合译)、尤·伊·扬凯列维奇的《论小提琴演奏与教学》和尤·乌索夫的《外国管乐演奏艺术史》等。有些文献具有填补学科空白的重要价值,因而历久弥新,一版再版,时至当下依然惠及着音乐表演与理论研究各个层面的读者群体。
刁蓓华老师是西方音乐鉴赏研究方面的专家,常年致力于向学界介绍国外音乐表演与研究领域的新成果、新动向。她与音乐研究所同仁们发表在中央音乐学院当时独家刊印的《外国音乐参考资料》上的大量文章,以敏锐的学术视角、饱含新鲜活力的学术观点,为国人深入了解和学习外国古典音乐,以及进一步洞悉西方现代新音乐开启了一扇大门。虽然中年以后她因病无法从事高强度的工作,但依然以常人难以想象的坚强意志、乐观精神拖着病体继续伏案笔耕不辍,在《中央音乐学院学报》《人民音乐》《钢琴艺术》等刊物上相继发表了数十篇文章与译文。
人物评价
刁蓓华老师为人真诚、善良,工作兢兢业业、严谨求实。她德艺双馨,成果卓然,却非常低调,平易近人,毫无专家学者的架子,在她身上凸显了中国老一辈知识分子勤勉耕耘、任劳任怨、淡泊名利、与世无争的高洁品格。刁蓓华老师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是她留下的艺术财富永远令后人受益,她的坚强、达观的人格气质将拥有永不褪色的魅力。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06 13:05
目录
概述
人物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