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聪(Fou Ts'ong,1934年3月10日-2020年12月28日),出生于
上海。毕业于华沙国家音乐学院,英籍华裔钢琴家。
早年经历
1934年3月10日,傅聪出生于上海,幼年时就显露出对音乐的热爱与天赋。七岁半时,他的母亲为他购买钢琴,父亲手抄五线谱,并督促其学琴。从那时起,傅聪每天用数小时的时间练琴。九岁半时,他拜意大利钢琴家梅帕器为师,在其门下受教三年。
1948年,傅聪14岁时随全家迁到昆明,来到昆明的粤秀中学读书。1949年12月31日,傅雷一家搬回上海,傅聪一人留在昆明,其父把他交托给老朋友吴一峰照顾。
1950年秋天,傅聪以同等学历考入了云南大学外文系。他没有机会弹钢琴,有时会为当地的合唱队伴奏,后来,他常去教堂练琴。这一时期,傅聪想回上海继续学钢琴,但没有回上海的路费,同学们知道后,帮助他在教堂里举行了一次音乐会,向听众募捐。1951年初,傅聪回到上海继续练琴,跟随苏联籍的女钢琴家勃隆斯丹夫人学习一年,即使在酷暑中,他仍练琴八小时。1952年2月,18岁的傅聪在兰心剧场与上海交响乐团合作,演奏了贝多芬的第五钢琴协奏曲,引起国内音乐界的注意。这是他平生第一次登上乐坛,从此,开始了他的钢琴演奏事业。
演艺经历
声名大噪
1953年,傅聪获得在罗马尼亚举行的“第四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的钢琴比赛中国参赛名额。1953年7月25日至8月16日,傅聪第一次出国参加国际比赛,在布加勒斯特,傅聪获得了“第四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国际艺术比赛”的钢琴独奏三等奖。比赛结束后,傅聪随中国艺术团到德国和波兰作访问演出。在波兰,傅聪多次演奏肖邦的作品,得到波兰肖邦专家的重视。波兰政府正式向中国政府提出,邀请傅聪参加1955年2月至3月在华沙举行的“第五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
1954年8月,傅聪离开上海,前往波兰。在波兰,他在“肖邦权威”杰维茨基教授亲自指导下学习。1955年,傅聪参加第五届肖邦国际钢琴大赛并获得第三名以及“玛祖卡”最佳演奏奖,其成为第一个在国际性钢琴比赛中获奖的中国音乐家。傅聪获奖后,《人民日报》等全国媒体刊登了这一消息。
比赛结束后,傅聪首度到
欧洲进行巡演,被誉为“钢琴诗人”。1956年3月,傅聪在南斯拉夫京城举行演奏会。1956年的8至10月,傅聪返回中国休假,在北京举行了个人独奏会,在上海与上海交响乐团合作,举行了莫扎特协奏曲音乐会。
1957年,傅聪与父亲傅雷同时被整风反“右”,随后其回波兰继续学习。
发展高峰
1958年12月,傅聪留学毕业,迫不得已选择出走海外。同年,他从波兰迁居伦敦,从此迈入了另一个里程碑,展开他演奏生涯的高峰。
1959年,傅聪在伦敦
皇家节日大厅,与指挥家朱力尼合作演出。同年,推出由英国EMI录制的首张萧邦专辑,作品包括玛祖卡舞曲以及第二奏鸣曲,以及与小提琴家梅纽因录制的两首莫扎特钢琴四重奏,是傅聪少有的室内乐录音。1961年,在美国首次举行音乐会后,美国西明寺(Westminster)唱片公司为他出版一系列唱片,独奏曲包括韩德尔、巴赫、贝多芬、萧邦等名作,另外与指挥Peter Maag和伦敦交响乐团合演舒曼、萧邦第二钢琴协奏曲,也与维也纳国家歌剧乐团录制莫扎特第二十五、二十七钢协。1963年,傅聪获
第6届格莱美奖最受瞩目/最有前途新古典唱片艺术家提名。1964年,傅聪加入英国国籍。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傅聪举行了2400场独奏音乐会,足迹遍布全球各地。在世界各国演奏时,他经常和当地知名的乐团合作,与其合作过的乐团超过60个,如伦敦交响乐团、伦敦爱乐乐团、奥地利维也纳交响乐团、德国柏林广播交响乐团等。此外,傅聪还担任过挪威、意大利、瑞士、葡萄牙、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音乐比赛的评委。录制了50张唱片。如1972年,傅聪与两位好友阿殊坚纳西和巴伦邦为英国迪卡(Decca)唱片公司录制莫扎特三钢琴协奏曲。1973年,参加第一届香港艺术节,举办独奏音乐会,并与小提琴演奏者梅纽因合作演奏。1977年,与香港青年交响乐团合作演出。
1979年4月,上海市文化艺术工作者联合为傅雷举行追悼会,傅聪重返故土,在中央音乐学院举行音乐会。之后,他几乎每年都回国演奏、讲学,来到北京、上海、西安等地。主讲肖邦、莫扎特、德彪西等专题,演奏这些作曲家以及舒伯特等人的作品。他还与中央乐队合作,演奏贝多芬的协奏曲;与中央音乐学院大学生乐队合作,演奏了莫扎特的协奏曲,并兼任指挥;还专门指导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室内乐小组的训练。
1980年,新力公司为傅聪进行萧邦录音工程,连续发行夜曲、玛祖卡舞曲、奏鸣曲、序曲、叙事曲等唱片,其中不少获得《企鹅唱片指南》的高度评价。1982年12月,在
中央音乐学院举办钢琴独奏音乐会,演奏了舒伯特《a小调奏鸣曲》、崔世光的《山东风格组曲》《山泉》等作品。同年受聘担任
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兼职教授。同年,与指挥家曹鹏、上海交响乐团合作举行音乐会,演奏了肖邦《第一钢琴协奏曲》等作品。1983年,被香港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1985年,在上海音乐厅举办肖邦作品音乐会。同年,傅聪担任肖邦国际钢琴大赛评委。
1988年,第十三届《上海之春》音乐会上,傅聪举行钢琴独奏音乐会。傅聪常以中国传统的哲学、伦理、诗词和美术等方面的理论观点和艺术表现方法,去理解和解释欧洲音乐家的作品。
1989年,傅聪回到波兰与乐队合作演出贝多芬、海顿、莫扎特协奏曲,其中大部分由他亲自指挥,兼任录音监制,由英国IMP、迪卡等发行。1990年,他与汤沐海指挥的华沙交响乐团重录萧邦两首协奏曲,由Collins公司发行。三年后,他首次与香港雨果公司合作,在华沙录制德布西双唱片专辑,评价甚高。1998年10月,傅聪参加第一届
北京国际音乐节,在北京
世纪剧院举办音乐会 。1989年,在
香港文化中心举办音乐会。1991年,在香港艺术节,与华沙室内乐团合作举行音乐会。
1994年,傅聪在美国纽约卡内基音乐厅和加拿大多伦多举行演出。1998年10月,与德国柏林广播交响乐团在上海大剧院合作演奏了莫扎特《第二十钢琴协奏曲》及肖邦作品。同年10月21日,傅聪参加第一届北京国际音乐节并在北京世纪剧院举办音乐会。
晚年发展
2001年2月,傅聪在新加坡举行钢琴独奏音乐会。10月,在
北京保利剧院举办“纪念傅雷夫妇逝世35周年,世界著名钢琴家傅聪独奏音乐会”,此次音乐会是他手疾康复后的首次国内演出。手疾康复后,他所演奏的曲目更加丰富多变。同年,与
香港小交响乐团合作举办音乐会,演奏了《降E大调第十四钢琴协奏曲,作品K449》《F大调第十九钢琴协奏曲,作品K459》《C大调第二十五钢琴协奏曲,作品K503》等莫扎特作品。
2003年起,傅聪继续受聘上海音乐学院客座教授,每年在举行1-2个月大师班,学生们带着乐谱听课,他一一亲自指导,持续了十余年。2004年4月,与香港小交响乐团合作举办音乐会,以此作为庆祝其70岁寿辰世界巡回音乐会的一部分。2005年1月,在
天津大剧院中礼堂举办独奏音乐会。
2006年4月,傅聪在上海音乐学院第三届(莫扎特)国际钢琴大师班上进行讲座。11月,傅聪在深圳大剧院举办独奏音乐会,并以此纪念傅雷逝世40周年,音乐会上,他演奏了德彪西的《英雄摇篮曲》、肖邦的《玛祖卡》三首(作品第59号)、《升F大调船歌》《降B大调奏鸣曲》。2008年,傅聪在
上海音乐厅举办独奏音乐会,演奏肖邦、海顿、舒伯特等人的作品。
晚年时期,傅聪开始迷恋海顿,并将其称为“音乐家中的音乐家”。2009年10月,为纪念奥地利音乐家海顿逝世两百周年,傅聪在台北音乐厅举办“海顿钢琴独奏会”,演奏了《降E大调奏鸣曲》(HOB XVI: 49)和《C大调奏鸣曲》(HOB XVI: 50)、《f小调变奏曲》等乐曲。
2010年,傅聪参加
中国国家大剧院举办的“肖邦诞辰200周年”系列音乐会,为保持充足时间练琴与读书,他婉拒数家媒体采访,每天坚持练琴近10个小时。在音乐会开场时,其呈现了数首肖邦的遗作,包括《葬礼进行曲》《对舞》《如歌》《回忆帕格尼尼》等。同年,其担任第十六届肖邦国际钢琴大赛评委与伊丽莎白女王国际钢琴比赛的评委。此外,他还在海口举办独奏音乐会,演奏了《Contradanse》《Cantabile》《Barcarolle》以及《Polonaise Fantasie》等作品。同年,与
澳门乐团合作,在
澳门文化中心举办“傅聪的荣归”音乐会,演奏了数首莫扎特经典钢琴协奏曲。
2011年11月,傅聪从广州、深圳,再到北京,12月赴武汉、重庆、青岛举办音乐会,演奏意大利古钢琴奏鸣曲奠基人斯卡拉蒂的六首《钢琴奏鸣曲》、近几年他少有弹奏过的贝多芬名曲《第十五钢琴奏鸣曲》、李斯特“最优美的情书”《第123首彼得拉克十四行诗》以及舒伯特的《匈牙利旋律》《慢板》等。同年,在
河南艺术中心音乐厅举办独奏音乐会,演奏了贝多芬的《D大调钢琴奏鸣曲》、
李斯特的《彼德拉克十四行诗之123》、肖邦的12首练习曲以及舒伯特的3首钢琴曲。
2012年4月,傅聪在台湾音乐厅举办独奏音乐会,并应台湾师范大学音乐系之邀,首次在台开大师班。5月,在
天津大剧院音乐厅举办独奏音乐会。2013年4月,在河南艺术中心音乐厅举办独奏音乐会,演奏了德彪西《向海顿致敬》、贝多芬《E大调奏鸣曲 作品109号》、
舒伯特《G大调奏鸣曲 作品894号》以及
斯卡拉蒂的六首奏鸣曲等作品。
2014年,傅聪在武汉琴台音乐厅举办音乐会,演奏了肖邦、莫扎特的作品。同年4月,傅聪在山西大剧院演出,曲目选择了肖邦《12首练习曲op.10》、莫扎特《降B大调奏鸣曲》《a小调回旋曲》等,其通过大量阅读历史文献走入许多作曲家的内心世界,用东方的心灵寻觅维也纳乐派的精髓。10月,在上海保利大剧院举办钢琴独奏音乐会,和乐迷们共同庆祝他的八十岁生日。
2020年12月,傅聪在英国感染新冠肺炎。12月28日,傅聪因感染新冠病毒在英国逝世,享年86岁。
个人生活
家庭
傅聪的父亲傅雷是中国著名学者、翻译家、文艺评论家。翻译代表作有
罗曼·罗兰的
《约翰·克里斯朵夫》、福尔德的《老实人》等著作。傅聪在留学海外之后,傅雷与傅聪的母亲朱梅馥仍通过书信的形式表达对傅聪的关怀与教育,这些书信后出版为
《傅雷家书》一书。此外,傅聪还有一弟,名为傅敏。
1958年,傅聪从波兰移居英国。1966年,傅聪的父亲傅雷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打成右派,同年9月3日,由于在文革中受到诬陷和迫害,傅雷夫妇自杀离世。1979年,傅聪回到上海,出席由上海文联、上海作家协会为傅雷夫妇举行的“平反追悼会”。
婚姻
在伦敦期间,傅聪结识英国小提琴家曼纽因的长女弥拉,1960年年底两人结婚,婚后育有一子,名叫傅凌霄。婚姻持续9年后,因为经常性地争吵而离婚。1973年,傅聪与韩国驻摩洛哥大使的女儿玄禧晶结婚,但俩人的婚姻在三个月内破裂。后来,在朋友的介绍下,傅聪结识了在中国香港长大的钢琴家卓一龙,1974年,俩人生育一子,名为傅凌云。
主要作品
音乐专辑
参考资料:
重要演出
获奖记录
社会活动
2007年3月,傅聪出席“海都公益之夜·傅聪钢琴音乐会”,除演出成本外,当晚音乐会收入为43.3万元,音乐会的所有收入被用于中国扶贫基金会“母婴平安120”福建省的项目,这笔多达43.3万元的爱心款将被用来救助贫困母婴。
演奏风格
傅聪擅长以精致的技巧和细腻的触键,演奏一些韵味和意境深邃的欧洲作曲家的作品,尤其以擅长演奏莫扎特、肖邦、德彪西的钢琴作品。从巴洛克时期的斯卡拉蒂,到古典时期的莫扎特,再到浪漫派的舒伯特、印象派的德彪西,都在他擅演的范畴。
他凭借自己具备的对中国文化艺术传统的素养,常以中国传统的哲学、伦理、诗词和美术等方面的理论观点和艺术表现方法,去理解和解释欧洲音乐家的作品,因而他的演奏富于中国和东方风格的意境,形成了他在钢琴表演艺术方面的艺术特色。其演奏维持了两个方向上的张力。一个是“儒家”风骨——“入世”的“家国情怀”,音乐表情往往深挚而热切,带有某种“顶真”和“执着”的倔强感觉,尤其体现在他演奏
肖邦悲剧性作品的时候;另一个是“道家”气韵,讲求“出世”的灵动和超越,追寻自如、放松、纯真而无造作的理想境界,例如他手下的
阿希尔·克劳德·德彪西和
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
傅聪的钢琴表演艺术,一方面强调忠实音乐作品的原作,他认为一个演奏家对待音乐作品,应当像一个虔诚的
基督徒对待
《圣经》,或者是一个虔诚的
伊斯兰教教徒对待
《古兰经》一样,必须无条件服从它。但另一方面,在傅聪所演绎的西方音乐艺术中又蕴含着某种中国古典文化的精神内涵。这看似矛盾的两个特点构成了傅聪钢琴表演美学思想的核心。
人物评价
傅聪的演奏不仅是卓越的,而且是肖邦作品真正的诠释者。(德国作家
赫尔曼·黑塞 评)
傅聪是当今世界乐坛最受欢迎和最有洞察力的莫扎特作品的演奏家。(英国
《泰晤士报》 评)
傅聪是当今时代最伟大的钢琴家之一。(美国《时代周刊》 评)
傅聪是我们这个时代伟大的钢琴家之一。他对音乐的许多见解卓尔不群,而且应该作为年轻一代音乐家的指导准绳。(当代钢琴大师玛塔·阿格丽琪、莱昂·弗莱歇尔和拉杜·鲁普 评)
傅聪的演奏情感饱满,注重内涵,但又排斥无病呻吟式的感伤,讲究趣味的纯正和高洁。这也正好与中国士人传统中追求“风骨”和“气节”的传统达成合一。(音乐学者
杨燕迪 评)
傅聪以抒情的手法诗意地完满地表达了肖邦乐曲中的幸福情感。(波兰《人民论坛报》 评)
许久以来,我们未曾听到过傅聪在演奏的莫扎特与肖邦的钢琴协奏曲时这样的触键,使钢琴能显出最微妙的音质层次。在傅聪的思想与实践中间,有一股灵感,达到了纯粹的诗的境界。傅聪的演奏艺术,是从中国艺术传统的高度明确性脱胎出来的。他在琴上表达的诗意,不就是中国古诗的特殊面目之一吗?他镂刻细节的手腕,不是使我们想起中国画册上的画吗?(南斯拉夫Pojitika报刊 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