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警入跸图》乃是中华民族的珍贵
国宝。《出警图》绘
皇帝骑马,由陆路出京,《入跸图》画皇帝坐船,走水路还宫。这两幅图是
台北故宫博物院所收藏手卷画作中最长的两幅(《出警图》的宽26米,《入跸图》超过30米),人物众多,场面宏伟,是历代绘画作品中少见的超级巨作。
艺术鉴赏
《出警入跸图》描绘的是一支庞大的皇家
谒陵队伍,由北京城
德胜门出发,画家沿途铺设盛大的卫仪阵容,直至皇帝谒陵的目的地——离京城四十五公里外的
天寿山——这里是明朝历代皇帝的陵寝区。《出警图》与《入跸图》虽是各自分开的两幅长卷,但是所绘的却同是扫墓、巡视的过程,因而通常被合称为《出警入跸图》。画家将皇室谒陵的整个时空历程出发、抵达、返回浓缩于两幅长卷之中。
《出警图》绘皇帝骑马,由陆路出京,《入跸图》画皇帝坐船,走水路还宫。这两幅图是台北故宫博物院所收藏手卷画作中最长的两幅,人物众多,场面宏伟,更是历代绘画作品中少见的超级巨作。这两幅作品,均未署名作者姓名。但可以确定的是,得出动许多宫廷画师的合力创作,才能完成这两幅布局精采生动的巨作。
“跸”的意思是帝王出行的车驾,“警跸”的意思是清道,禁止路上行人,以利帝王车驾通行。出警入跸,意指皇帝出巡归来。此两幅图实系一个主题就是帝王扫墓,出行归来沿途浩荡的队伍包括护卫、仪仗、侍从、随行百官,虽系一个主题,但用两种不同的方式来表达,出行时走陆路,返回时走水路,故产生不同的画景,为区分两画,把警跸两字分开,警给了出行,跸给了入行,如是两者合而为出警入跸图。《出警入跸图》描绘的是明朝皇帝在宫廷侍卫的护送下,骑马出京,声势浩大的来到京郊的十三陵拜先祖,然后在坐船返回北京的情景。皇帝一出一入,相互呼应,气势壮观,栩栩如生。
《出警入跸图》构图简洁明快,文武百官队列整齐,迎接皇帝归来。画中有一个特点,就是只有皇帝一个正面形象,其余只是侧面形象,皇帝乘船归来的样子也是生动传神。
这支庞大的皇家谒陵队伍,由北京城
德胜门出发,画家沿途铺设,盛大的卫仪阵容,直至皇帝谒陵的目的地——离京城四十五公里外的
天寿山,这里是明朝历代皇帝的陵寝区。
画家将皇室谒陵的整个时空历程出发→抵达→返回,浓缩于两幅长卷之中。传统观赏《出警图》是由右往左;《入跸图》则由左往右。这两幅图不但是台北故宫博物院所收藏手卷画作中最长的两幅(《出警图》的横长有26米,《入跸图》超过30米),人物众多,场面宏伟,更是历代绘画作品中少见的超级巨作。
这两幅作品均未署作者姓名。但可以确定的是,需出动许多宫廷画师的合力创作,才能完成这两幅布局精彩生动的巨作。
据考此二卷是描绘明世宗谒陵之路线,以陆路出,而以水路还,全图以皇帝及其仪卫为主,衬以桃红柳绿,郊野春景之自然景色。出警图自右而左,人马行列路上行进,队伍整齐,前后导从,次序井然。入跸图则自左而右,循水路而归,车辂仪仗,以及大部分之羽林军士不能乘船者,则傍岸而行。全卷绘画,中规中矩,一丝不苟。
画作背景
《出警入跸图》是明朝巨作,也是中国国宝级名作。描述的是明朝皇帝拜谒祖宗陵寝归来时的盛景。史书记载,明十七帝共有三人曾经拜谒过祖宗陵寝,分别是明宣宗
朱瞻基、明世宗
朱厚熜和明神宗
朱翊钧。经台湾专家从画作的特点以及个别地理位置判断,此画中的皇帝,正是明神宗
朱翊钧。明神宗是一个在历史上争论颇多的皇帝,但从画作中还是能看出,当时的大明王朝国力之盛。
文武百官在西直门桥恭迎,而西直门桥,也成为此判定此《出警入跸图》的皇帝是万历的主要原因。根据《万历起居注》记载,万历皇帝到西郊谒陵时乘马而去,坐船从水路而归,这正好与《出警入跸图》的描绘相符。《起居注》还记载万历皇帝归来时文武百官都在西直门桥欢迎皇帝而《出警入跸图》的结尾处所绘制的也是
西直门桥,由此可见《出警入跸图》描绘的确实是明神宗万历皇帝。
传承历史
1931年,震惊中外的
九一八事变发生,日军开始侵略中国,古都北平也就是现在的北京城也处于战争的边缘,故宫里的馆藏文物也
岌岌可危,就在
山海关沦陷的第六天,
故宫博物馆召开理事会决定,赶在日寇前面将国宝南迁,一连几天,博物馆里的工作人员紧张有序地在故宫文物中挑选精品,在荷枪实弹的武装人员的保护之下,包括《出警入跸图》在内的珍贵文物,开始了硝烟战火中的大转移,1932年,《出警入跸图》等文物被运往上海,为避开日军空炸,1937年这批文物几经周折被运抵重庆,抗日战争胜利后,又被运往南京。1949年初国民党政府撤离南京,退居台湾。同时他们将
北京故宫的这批文物连同
南京博物馆等地的文物一起运往台湾,共5500多箱。大批文物随着飞机腾空而起,越过海峡,最终到了宝岛台湾。从祖国大陆运到台湾的这批珍贵文物开始被存放在
台中县雾峰乡。而且一存就是十年。1965年,
台北故宫博物院建成。这座博物馆运用了当时的先进技术成果,可以有效防止地震、台风、潮湿等。然而《出警入跸图》这件国宝一进入台北故宫就让工作人员头痛不已,原来《出警入跸图》总长度近60米,是台北故宫博物馆最长的一幅画卷。每次展出,工作人员都要设法在展馆内找到一个合适的场所,让这幅画全部展出。所以能够在展馆中一睹这幅国宝名画《出警入跸图》全貌的观众可以说是非常幸运的。
皇帝之争
《出警入跸图》中的皇帝的唯一一个正面形象,是骑在一匹黑色的高头大马上,穿着金色的盔甲,盔甲两臂绣有精美的龙纹,皇帝的帽子上插着两根白翎,还系着一条红色的缨带,他的脸被画的很大,突出其尊贵的身份。那么画卷上这位神气十足的皇帝究竟是谁?
台湾学者一致认为这是一幅描绘明朝皇帝出京谒陵的宫廷画卷,可是对于画面上描绘的是那一位出巡的皇帝,他们却产生了很大的分歧.在中国历史上,明朝的统治从1368年到1644年,延续了276年.共有十六位皇帝,据史册记载,在明朝历史上有过谒陵经历的皇帝曾有三位,第一位是1425年到1435年在位的明宣宗
朱瞻基,第二位是公元1521到公元1566
明世宗朱厚熜,第三位是1572年到1620年在位的
明神宗朱翊钧。
那么这幅画卷中究竟画的是哪一位皇帝呢?祖国大陆专家认为是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与此同时,一部分台湾专家也认为是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那么画卷中画的皇帝是明世宗朱厚熜吗?史书记载,嘉靖皇帝谒陵回来时百官是在阜成门外相迎的,但是《出警入跸图》中绘制的却是西直门桥,另一方面《出警入跸图》画卷上的十三陵牌坊是建于嘉靖十九年(1540年),这一年却没有嘉靖皇帝去谒陵的记载,由此推断《出警入跸图》中去掲陵的不可能是嘉靖皇帝。那到底哪一位皇帝呢?
台湾著名人士朱鸿教授认为经过仔细研究后提出《出警入跸图》上描绘的应该是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为什么呢?中国古代宫廷有专门记载皇帝日常言行的日记叫《起居注》。根据《万历起居注》记载,万历皇帝到西郊谒陵时乘马而去,坐船从水路而归,这正好与《出警入跸图》的描绘相符。《起居注》还记载万历皇帝归来时文武百官都在西直门桥欢迎皇帝而《出警入跸图》的结尾处所绘制的也是西直门桥,由此可见《出警入跸图》描绘的确实是明神宗万历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