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河是
辽宁省境内河流,流域总面积2.8万平方公里,其中朝阳境内1.5万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总面积的75%,分为大、小凌河两个水系。这两个水系,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49条。大、小凌河干流全长352公里,流经全市7个县(市)区、135个乡(镇),涉及近300万人口。
大凌河
流域概况
大凌河沿岸有
凌源、建昌、
朝阳、义县、凌海等县市。大凌河在朝阳市境内,流经5县1市2区,总流长为283公里,总流域面积为14162平方公里,最大径流量为15600立方米/秒,最小径流量0.09立方米/秒,年平均径流量为8.82亿立方米,可利用水总量为6.5549亿立方米。境内共有大凌河支流22条,主要支流有大凌河西支、老虎山河、
牤牛河等。大凌河流域主要水利工程有
宫山嘴水库、
菩萨庙水库、
瓦房店水库、龙潭水库等。
形成变迁
大凌河位于辽宁省西部,全长398公里,大小支系纵横交错,主脉贯穿辽西,东南汇入
渤海。是辽宁省西部最大的河流。古称渝水、大凌河龙川、汉唐时称
白狼水,辽称灵河、金改凌河。
其沿流经过,山川壮丽,物产丰饶,舟辑之利,滋养之功,载在史籍。是东北最为古老和最负盛誉的水系之一,10万年前已有“鸽子洞人”在此休养生息,与老哈河、西拉木伦河共同孕育了博大精深的红山文化、三燕文化和辽文化,清代朝阳诗人沈芝先生曾把它比作东北的“黄河”。
大凌河又是古代沟通东北与中原的交通枢纽,齐国北伐山戎、曹魏征讨乌恒、前燕入主中原、北齐攻打
契丹、隋唐平定高丽,均以大凌河谷为行军主道。
干流状况
大凌河有北、西、南3源。北源出
凌源市热水汤,南源出建昌县要路沟,到大城子附近会合,东北流经
努鲁儿虎山和松岭间纵谷,接纳
老虎山河、牤牛河、大凌河西支等支流,到
义县转向循医巫闾山西侧南流,在凌海东南注入
辽东湾,
河口三角洲规模大,
汊流发育。
小凌河
小凌河是辽宁省西部较大河流之一,流域位于东经120°06′~121°21,北纬40°55~41°21′之间。小凌河西邻六股河,南邻兴城河、连山河,北部和东部与大凌河毗邻。小凌河发源于朝阳县的助安喀喇山,自西北向东南流经朝阳、南票、凌海、锦州等市、县(区),于凌海市娘娘宫乡的龙王庙附近注入辽东湾,干流长206km,流域面积5153km2。小凌河流域呈长方形,东西长90km,南北宽60km,地势自西向东,由南北向中部倾斜。小凌河山河营子以上,河流穿行山谷之间,河道弯曲,两岸植被较差,河床比降为1.27‰~1.52‰。自山河营子以下河道进入丘陵及沿海平原区,河床比降为1.13‰左右。其左岸即为大、小凌河冲积平原,右岸除有少量沿河平地外,基本属于丘陵地带。
治理开发
由于历史原因。凌河流域水土流失严重,十年九旱,洪旱灾害频发,河水水质恶化,水环境承载力和生态功能明显下降。为了改善凌河流域生态环境,
2010年,省委、省政府在凌河流域设区划局,做出了实施凌河流域综合整治、全面改善水质、恢复生态的战略决策。按照凌河流域生态治理“一年初见成效、三年大见成效、五年基本完成”的目标,朝阳市委、政府举全市之力开展了前所未有的凌河治理阻击战和攻坚战,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治理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凌河水质、水量和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过去令人扼腕痛惜的“龙须沟”、“臭水河”已变成朝阳人民引以自豪的靓丽风景带,朝阳“母亲河”正在重现生机。凌河流域水质持续好转,水量明显增加。随着凌河河道淤泥的疏浚以及水质保障机制的形成,大小凌河的水质越来越清澈,凌河干支流已达4类标准,部分河段已达到3类甚至2类。水量增加后,全市境内湿度提高了近5个百分点。凌河流域生态带、旅游带、城镇带建设扎实推进。随着沿河绿化和各种亲水景观带的建设,凌河干流河滩地植被覆盖率已达81%,两年提高了48.9个百分点;中心城区大凌河城区段综合整治工程、5个县(市)防洪生态景观工程、凉水河10里河口湿地工程、南哨湿地工程、大凌河第一湾、小凌河第一湾等项目纷纷竣工,沿河39个滨河小城镇也已初俱雏形。
凌河流域河道管理逐步走上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近年来,我们对凌河沿岸34个小造纸厂、4个沿河小污染企业进行了关停整治,对沿河54个畜牧小区实施了搬迁,取缔城市和企业入河排污口24处。同时对新上涉河尾矿库严格实行凌河、安监、国土、环保四家联审,并加大尾矿库库边硬围、库上绿化、尾矿干排造地及采砂盗砂打击力度,过去凌河流域缺乏整体规划和有序管理的局面得到改观。此外,凌河治理也让生活在两岸的居民成为最大受益者。近百处生态亲水景观和众多大型群众休闲设施,已成为广大市民游人生活休闲的重要去所,据统计仅凌河景区沿岸,每天都吸引近10万余人休闲,人民群众的业余生活更加多样化、健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