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廷堪
清中叶学者
凌廷堪(1755年-1809年),字次仲,又字仲子。安徽歙县人。中国清代经学家、史学家、文学家、音律学家。
人生经历
凌廷堪(1757~1809),安徽歙县人,生于江苏海州(今连云港)。凌廷堪七岁那年,生母王氏为了让其就塾读书,卖掉了身上仅有的首饰。然而,家庭的贫困,使得凌廷堪无法继续学业,十三岁那年,遂辍学去学做生意。凌廷堪学做生意不久,就发现自己不具备经商的天赋,后来以写诗词为生。
乾隆四十二年(1777),二十一岁的凌廷堪学贾不成,又到书铺里做学徒。乾隆四十四年(1779),经过痛苦的思想斗争,凌廷堪毅然决定学习古文,于是挟书出游。
乾隆四十六年(1781),凌廷堪自歙县由杭州回校浦,客居扬州,开始撰写《元遗山年谱》初稿,时与阮元相识,成莫逆之交。乾隆四十八年(1783)至京师,名公世卿、通儒雅士时在京中者悉爰重交纳,居京数月,名噪一时。经程晋芳推引,受业翁方纲之门,致力于经史之学。
乾隆四十九年(1784)作客扬州,汪中与凌廷堪相见,辩论古今,深为折服。汪中赞扬说“今得君合十有七矣,”为人器重如此。乾隆五十一年(1786),孔广森武亿相与订交,论学论文,志趣最洽。次年作客扬州,与秦恩复刘台拱焦循李钟泗以及章实斋等有交往,是年撰《礼经释例》初稿。乾隆五十五年(1790)出朱珪之门,在此期间得识藏书家鲍廷博。嘉庆元年(1796)《元遗山年谱》成书。后应阮元之聘教授其子阮常生
从乾隆四十四年(1779)至乾隆五十九年(1794),凌廷堪出游四方,除了京都、扬州外,还去过南昌、开封、江宁、杭州、淮安、仪征、蒙城等地。但他一直心系海州板浦。虽身在异乡,却常和板浦的好友书信往来,问寒问暖,切磋学问。十六年间,他十次回板浦省亲。
凌廷堪通往仕途的道路一直很不顺利。从乾隆四十八年(1783)起应顺天乡试,连续两科不中。第三次应京兆试,只中了个附榜。乾隆五十四年(1789)第四次赴考,才举江南乡试。第二年(1790)参加会试,中式第四名,结果复试时以头场首艺磨勘,又被停止参加殿试。直至乾隆五十八年(1793)补殿试,才被取三甲第二十二名,赐同进士出身。虽不能入翰林,也还可以外放知县。但几天后,凌廷堪主动具呈吏部,要求改教职。乾隆五十九年(1794)十月,部选得安徽宁国府教授缺。第二年(1795)三月,凌廷堪从杭州去宁国府赴任,并派人回板浦将母亲接到学署奉养。
凌廷堪所结交皆一时名士,朋友中与江藩交往最密,江藩在《汉学师承记》中为其撰写的传记也最详审、最富深情,文中结尾处不胜感慨地说:“嗟乎,君冷宦无家,白头乏嗣,虽死故乡,实同旅殡,亦生人之极哀也已!”读之令人泫然。凌廷堪所教学生中,阮常生胡培翚、张其锦是其佼佼者。
嘉庆十四年(1809)六月初一日晚,凌廷堪吃饭时突然跌倒,随后不能言语。次日丑时,凌廷堪病逝,葬于歙县梅山十亩园。
学术成就
凌廷堪之学无所不窥,于六书、历算以迄古今疆域之沿革、职官之异同、史传之参错、外属之源流,靡不井然条贯。尤其精通礼学,谓:“古圣使人复性者学也,所学者即礼也。颜渊问仁,孔子告之者惟礼焉尔,颜子叹‘道之高坚前后迨博文约礼,然后如有所立',即立于礼之立也。礼有节文度数,非空言理者可托。”著有《礼经释例》:“礼仪委曲繁重,必须会通其例。如乡饮酒、乡射、燕礼、大射不同,而其为献酢酬旅、酬无算爵之例则同;聘礼、觐礼不同,而其为郊劳执玉、行享庭实之例则同;特牲馈食、少牢馈食不同,而其为尸饭主人初献、主妇亚献、宾长三献、祭毕饮酒之例则同。”“乃区为八例,以明同中之异,异中之同:曰通例,曰饮食例,曰宾客例,曰射例,曰祭例,曰器服例,曰杂例。”朱珪读其书后,赠诗大力推重之。凌廷堪除《礼经》而外,潜心于乐经,认为当世俗乐与古雅乐中隔唐人燕乐一关,蔡季通、郑世子词源、辽史乐志诸书,著有《燕乐考原》。江藩叹以为“思通鬼神”。他著有《元遗山年谱》,多发古人所未发。其中特别卓然富有成就者当推《复礼》三篇。
评价
凌廷堪出身寒素,无力购书,群书皆为手抄研读。《校礼堂文集》卷二十八《学勤斋时文自序》、卷三十七《手抄诸经跋》诸篇皆有记述其困学之勤,感人至深!其于经史皆造诣宏深,雅善属文,尤工骈体,江藩称其“得汉魏之醇粹,有六朝之流美,在胡稚威、孔顨轩之上,而世人不知也”(《汉学师承记》)。生平著述有《礼经释例》《燕乐考原》《校礼堂文集》《梅边吹笛谱》《充渠新书》《元遗山年谱》、诗集十四卷及札记若干卷。
参考资料
凌次仲先生年谱.国学大师.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26 11:46
目录
概述
人生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