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云塔,俗称能(音nái)子塔。位于
新会区会城镇茶坑村。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 年)建,七层仿楼阁式的砖石塔。
明万历年间成书的《
新会县志》记载:能子山在县南三十里潮居,山有五屿三江,山拱揖县治。能音那,三足鳖也,食之杀人。山圆小而近水,故名之。
大意即:能子山在新会县治南边三十里的潮居
都(古地名,都:明、清时行政区划),能子山附近有五个小岛、三条江河。“能”字的读音与“那”近似,意思是有三条腿的鳖。能子山形状圆且小,而且靠近,所以用这来命名。
清道光年间成书的《
新会县志》记载:凌云塔在能子山上,明万历己酉知县
王命璿建,先是新会文运未显,知县周思稷以巽方痹削,谓之青龙垂首,于法宜补,乃议建塔山上以镇之,未几去命。璿至,乃集缙绅黄淳、何上新等论田征输,千户张炜董其事,成塔七级。越年,举于乡者十三人。癸丑成,进士者三人,自是人文日盛云。
大意即:凌云塔在能子山上,是新会知县王命璿在明朝万历己酉年(1609年)建造的。此前新会的“
文运”(科举应试的运气)还没有显现,知县
周思稷认为是东南方向有所缺陷,把这称作“青龙垂首”,按照风水学说来说应该补上,于是就商议在山上建塔来安定它。不久后,周思稷离开了新会知县这一职位。后来王命璿到任,就召集黄淳、何上新等
缙绅按照田亩的多少收税,千户张炜监督这件事,造成了共有七级的塔。过了一年后,当地出了十三个举人。癸丑年凌云塔塔建成,当地又出了三个进士,从此新会文教事业日渐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