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城县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辖县
凉城县,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辖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南部、乌兰察布市南部,地处阴山南麓和黄土高原东北边缘,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毗邻7个县、区(市),总面积3458.3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10月,凉城县辖6个镇、1个乡、1个民族乡。截至2021年11月,凉城县户籍人口22.8万。
历史沿革
秦朝时期,今凉城县地区基本上属代郡。
西汉时期,置有沃阳县(治所今县西南)、强阴县(治所今县岱海东南,有的资料记载为“疆阴县”),另设西部都尉(驻今县城西南)。西部都尉和以上2县均隶属雁门郡(治所善无,今山西省右玉县)。
东汉时期,沿置强阴县(治所今县岱海东南),隶属雁门郡(治所阴馆,今山西省境内)。
三国、西晋时期,为拓跋鲜卑居地。
东晋时期,今县境属代辖地。
东晋咸康五年(339年),拓跋什翼犍会诸部落首领于参合陂(今县岱海)。
东晋太和六年(371年)七月七日,拓跋珪在参合陂以北出生。
北魏登国元年(386年)正月初六,道武帝拓跋珪即代王位。
北魏天兴元年(398年),魏王鲜卑拓跋赶将都城从盛乐(今和林格尔县土城子乡古城)迁至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后,今县为代都畿内地,隶司州代尹。
北魏太延五年(439年),置恒州(在今县双古城),辖今黄旗海、岱海以南地区。
北魏太和二十一年(497年),置有凉城郡(治所在今县岱海北),领参合县(治所今县西南)、旋鸿县(治所今丰镇市北),郡县隶属恒州(治所平城,今大同市)。
隋大业八年(612年),今凉城县属马邑郡云内县北境,为突厥族居住地。
唐朝时期,置桑乾都督府于县境内,以突厥酋长领之,隶属单于大都护府。
辽朝时期,置天成县(治所今县天成乡境)。
辽天庆元年(1111年),置有德州,治所宣德县(今县麦胡图乡境),隶西京道。
金朝时期,置有宣宁县(今县麦胡图乡境);下水镇(今县岱海南),均隶属大同府。
元至顺元年(1330年),置有宣宁县(今县麦胡图乡),隶属于大同路。
明洪武二十六年至永乐元年(1393年—1403年),置宣德卫(治所今凉城县麦胡图乡)。
明万历十年(1582年),今县属蒙古土默特政权辖地。
清康熙十四年(1675年),编属察哈尔镶红旗、镶蓝旗辖地。
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置宁朔卫(今县后营乡)及怀远所(今县永兴乡),设大朔理事通判。
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裁卫所,置宁远厅(厅名称取宁朔卫的宁和怀远所的远),以朔平府通判移治(治所蒿儿兔,今县永兴乡),后又改为宁远理事通判厅。
清光绪十年(1884年),又改为宁远抚民理事通判厅,隶山西归绥道。至此,境内有镶红、镶蓝两旗辖地,又有厅治,遂形成“旗厅并存,蒙汉分治”的格局。
民国元年(1912年),宁远厅改县,仍与镶红、镶蓝两旗并存。
民国三年(1914年),以宁远县与他省县名重复,故取北魏在境内所设之凉城郡名,改为凉城县。同时,划归察哈尔特别区管辖。
民国十七年(1928年),凉城县划归绥远省管辖。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9月25日,凉城县沦陷,归伪蒙古联盟自治政府所设巴彦塔拉盟管辖。县政府驻地从宁远城(今永兴)迁驻新堂(今县城关镇)。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8月,大青山抗日游击队进入马头山开辟抗日游击根据地,建立归(绥)凉(城)县动委会。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2月,在蛮汉山成立绥察动委会绥东办事处,绥察动委会主任武新宇派贾靖芜任办事处主任。同时,建立凉(城)和(林)清(水河)县抗日游击政府,归雁北专署领导。同年8月,成立归(绥)凉(城)县抗日民主政府(贾靖芜任县长)。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3月,成立左(云)右(玉)凉(城)县抗日民主政府(鲁平任县长)。同年7月,撤销左(云)右(玉)凉(城)中心县委和县政府,长城以北为绥南专署,长城以南为雁北专署。绥南专署先后在县境与邻县设立凉(城)和(林格尔)清(水河)、归(绥)凉(城)、丰(镇)凉(城)等县抗日民主政府。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同年9月,根据中共绥蒙区党委决定,将抗战时期的归凉县民主政府改为凉城县,并组成凉城县委、县民主政府,属绥南地委、专署领导。同年12月12日,绥蒙政府决定成立龙胜县时,将凉城县北境的四区、五区划归龙胜县。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为适应当时的形势,实行精兵简政,绥南地委和凉城县委、绥南专员公署与凉城县民主政府合并,组成凉城中心县(县委书记杨业澎,县长郑天翔)。同年9月,国民党军队占领凉城,中心县委、县政府撤到马头山的营盘梁等地,成为解放战争中绥南重要的革命根据地。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8月1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凉城县全境。同年9月,凉城县人民政府成立(县长何风洲),隶属绥南专署。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9月19日,绥远省和平解放,凉城县人民政府驻新堂(今县城关镇),隶属和林专员公署。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凉城县隶属绥南专员公署。
1950年9月,凉城县属集宁专员公署。
1954年3月19日,将察哈尔右翼镶蓝镶红联合旗的二区划入凉城县,凉城县隶属内蒙古自治区平地泉行政区。
1958年4月2日,凉城县划归乌兰察布盟。
2003年12月,乌兰察布撤盟设市,凉城县属乌兰察布市。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54年,凉城县辖8个区、79个乡、5个镇。
1958年,凉城县人民委员会将县辖区、乡改建为12个人民公社。
1965年,调整为20个人民公社。
1984年,凉城县人大常委会和人民政府在全县改革农村“政社合一”体制,在原人民公社行政区域的基础上,分别情况改建为镇、乡、民族乡人民政府。
区划详情
截至2022年10月,凉城县辖6个镇、1个乡、1个民族乡。县人民政府驻岱海镇。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凉城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南部、乌兰察布市南部,介于北纬40°10′—40°50′、东经112°02′—113°02′之间,毗邻7个县、区(市),东临丰镇市,南与山西省大同市新荣区左云县、朔州市右玉县毗邻,北与卓资县接壤,西与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和林格尔县交界。全县总面积为3458.3平方千米,南北最长距离约73千米,东西最长距离约82千米。
地形地貌
凉城县地处阴山南麓和黄土高原东北边缘,属于集宁—张家口熔岩台地与盆地平原区,境内大部分为低而宽的岭脊套着一个构造盆地—岱海盆地。总地势为四周山岭高,中间湖盆低,海拔1234—2300米,主要有中低山地、丘陵、陷落及凹拗盆地平原四种地貌类型。北部是阴山支脉—蛮汉山,为西南—东北走向,山势险陡;南部是阴山支脉—马头山,山势平缓而宽;西南部、东北部是起伏连绵的丘陵地带,接蛮汉山、马头山;中部是西南—东北走向的冲击平原—岱海滩,地势平坦,平原底部是一面积较大的内陆湖—岱海。
气候
凉城县地处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属干旱和半湿润交错带。其特征是:冬季漫长寒冷,多风而干燥;夏季短促,雨水集中而湿热;春秋天气多变而剧烈。多年平均气温为2—5℃,无霜期80—125天,年平均降水量350—450毫米,年蒸发量1938毫米,平均日照为3026.7小时。全年有七个月,平均温度在0℃以上,此期间温度的变化范围6.2—20.5℃之间,是热量的集中期。气温年较差33.6℃,各月气温日较差12.1—15.5℃,平均13.7℃,4—5月最大,8月最小,大陆性气候明显。
水文
凉城县有大小河流33条。
土壤
凉城县土壤绝大部分属栗钙土、草甸土,占土地面积的98.5%,结构较好,土层在150厘米以上,耕层有机质含量1.28%。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凉城县已探明的矿藏地有41处、矿种20余种。
水资源
凉城县水资源总储量为2.3亿立方米,可利用水总量为1.4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量为1352立方米。
人口
数量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凉城县常住人口为119061人。
截至2021年11月,凉城县户籍人口22.8万,其中,城镇人口4.3万,农村人口18.5万。
民族
凉城县有汉、蒙、满、回等15个民族。
经济
综述
2022年,凉城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52.4亿元,同比增长6.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65亿元,同比增长32%;固定资产投资17.25亿元,同比增长0.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6172元和17535元,同比增长7%和9%。
第一产业
2022年,凉城县完成国家粮食储备库升级改造项目,建设旱作高标准农田5.5万亩,杂粮杂豆种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50%;“凉城旱粮”区域公用品牌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注册认证,7家企业获得“原味乌兰察布”品牌授权,名特优新农产品新增2个;周家岭海高奶牛养殖场、圣田牧业、金石牧业一期投入运营,新增奶牛1万头,存栏达到4万头;新增肉牛1万头,存栏达到7万头。
第二产业
2022年,凉城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亿元,同比增长9.8%;岱海电厂超大跨度膜结构全封闭煤场示范与应用项目建设完工,忘形农业科技中央厨房预制食品车间、牛羊屠宰加工厂等项目稳步推进,康家酿造厂投入运营,清洁能源输出基地建设加速迈进,150万千瓦“风光火储氢”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获得核准,55兆瓦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完成设备购置。
第三产业
2022年,凉城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27亿元,同比下降0.8%;“凉城岱海温泉冰雪小镇”成功纳入2022年度自治区特色小镇名单,马刨温泉嘉年华进入试运营阶段。
交通运输
凉城县是蒙、晋、冀三省区交界地带的中心,东距张家口200千米;东南距北京400千米、天津港550千米;南距大同110千米、太原500千米;西距呼和浩特100千米、包头250千米、鄂尔多斯200千米;北距集宁90千米、二连浩特490千米;距呼和浩特白塔机场1小时车程,距大同机场2小时车程。
政治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22年,凉城县完成第四轮校园长聘任工作,招聘教师51名,签约免费师范生25名,关闭5所民办幼儿园;学前教育成为乌兰察布市第一家通过自治区“双普”验收的旗县。
文化事业
2022年,凉城县扎实推进乌兰牧骑“学创演”活动,开展各类惠民演出50多场;专题纪录片《黄河入“海”流》在市级以上主流媒体广泛推介,编制创作《岱海情》《岱海欢歌》等文艺作品,乌兰牧骑排练厅加快建设。
体育事业
2022年,凉城县承办了内蒙古自治区“体彩杯”青少年中学生铁人三项锦标赛。
医疗卫生
2022年,凉城县医院建成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完成医院电子病历、电子发票、电子自主挂号等信息化建设;招聘乡镇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18名、国家医学定向生6名。
社会保障
2022年,凉城县民生领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68%,城镇新增就业490人,失业人员再就业632人,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84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接入全国统筹。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北魏时期,建郡于山梁之上,取名梁城郡,因气温凉爽,亦称凉城郡。民国三年(1914年),宁远县改名为凉城县。
方言
凉城县方言,属汉藏语系—汉语语族—晋语—张呼片,主要表现在声母、韵母、声调三个方面,在方言的词汇上既有与普通话相一致的,也有不一样的。
风景名胜
岱海旅游度假区
岱海旅游度假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凉城县岱海湖畔,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岱海是内蒙古自治区第三大内陆湖,水面面积70多平方千米,呈椭圆状,被誉为“草原天池”。汉代称“诸闻泽”,北魏叫“葫芦海”,宋元称“鸳鸯泊”,清代蒙古人谓“岱根塔拉”,后称岱海。
内蒙古二龙什台国家森林公园
内蒙古二龙什台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凉城县西北部的蛮汉山,距呼和浩特市60余千米。前身是国有蛮汉山林场,1993年国家林业部批准成立国家森林公园,面积有4万多亩。
岱海滑雪场
岱海滑雪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凉城县岱海湖畔,雪场占地总面积为20万平方米,其中造雪总面积为10万平方米。雪场有1800多平方米的雪具出租大厅,内有一千多套进口滑雪板、滑雪鞋、滑雪杖、滑雪服以及滑雪风镜等滑雪器材,还配有滑雪圈、雪地摩托、雪地高尔夫、狗拉雪橇及儿童雪地乐园等娱乐设施。岱海滑雪场还拥有500平方米的观景快餐厅,可容纳150人同时就餐,同时还配有商品部、医疗室等配套服务设施以满足顾客的需求及保证滑雪者的安全。
地方特产
凉城123苹果,内蒙古自治区凉城县特产,于2017年登记为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凉城123苹果属中型苹果,抗寒力较强,能耐-36℃绝对低温;栽后2—3年结果,早期丰产性好,果实阔椭圆形,底色鲜黄,有些紫红色晕及断续条纹。
荣誉称号
2018年2月,凉城县入选“2017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2019年12月,凉城县入选“第五届内蒙古自治区文明城市名单”。
2020年6月30日,凉城县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20年7月17日,凉城县入选“内蒙古自治区双拥模范城(旗县、市区)名单”。
2023年1月,凉城县入选“第五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09 22:46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