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煞窠是流布于溧阳市
社渚镇乘马圩村的传统舞蹈。乘马圩冻煞窠(冻煞观音)生成于1470年(庚申),已有500多年历史。
乘马圩冻煞窠(冻煞观音)生成于1470年(庚申),已有500多年历史。明代之前,乘马圩地属湖泊地区,筑东坝后,该地逐渐成了米鱼之乡。旧时民谚曰;“
宜兴、溧阳,总久不长,
东坝一倒,变成汪洋”。明太祖朱元璋、宰相
刘伯温部署筑东坝后,乘马圩成了鱼米之乡,当时有位麦姓渔民在胥河捕鱼(
伍子胥开的河叫
胥河),捕鱼人起网时,网内有张观音像,捕鱼人将它丢在河内,第二次起网时,像又在网内,捕鱼人说:“你老人家是吃素的,我是吃晕的,你愿意吃晕就到我网里来,不愿吃晕,请你另找门户。”结果第三次起网时,观音像又在网内,因寒冬腊月在河里捞起来的,群众就取名为“冻煞观音”,于是建寺而供之,并因此形成庙会的习俗。在长期的庙会活动中,逐渐形成一种舞蹈形式,叫做冻煞窠。其后寺庙多次被毁,清代洪秀全举行农民革命,其信仰
天主教,反对
佛教,毁过一次,
洪秀全失败后,在夏家湾村又重新建寺庙,一直到解放后,特别是“文化革命”时,在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破旧立新的冲击下,乘马圩冻煞窠庙会所有古老的
傩文化遗产全部被毁,
庙会所有历史档案资料全部被焚,最可惜的已是有500多年历史精致的
黄杨木刻观音轴头像也被毁,数个紫金香炉也无故遗失,所幸由于转移及时,八个清代所制箱子存留了下来。
冻煞窠每年冬天出会,出会意为吉祥,祀盼连年丰收,国泰民安。村民自发组织,自娱自乐,跳冻煞窠有武生六位神,文生九位神,还有观音、祠山、土地、板旗四块(收灾降福)二班大锣鼓,一班小锣鼓,龙凤旗30余面,彩伞6把,出会时共有150余人的浩大演出队伍,可谓声势恢宏,阵容齐整。旧社会有“四香”1.烤香,戴着手烤,2、针香,3、刀香,4、锣香,每逢出会,烧针香、刀香、锣香人员上身赤裸,胸前、背后扎上绣花针和小刀,锣香在手腕处扎三个滚勾,滚勾上挂上一面锣,跟着一起出会。上述“四香”,乘马圩冻煞窠在1989年建会后全部取消了。
跳神表演共有10个动作过程:1、判官请神,2、四神敖写,3、四神三刀头,4、四神刨刀,5、五神三刀头,6、六神敖写,7、六神刨刀,8、六神三刀头,9、六神窠海棠,10、六神滚龙。所有动作,喇叭伴着锣鼓,锣鼓伴着跳神,舞姿动作优美,形成舞乐交融的热闹场面,每场跳完需要40分钟左右时间,舞姿内容,象征着天下太平,国泰民安,五谷丰登,消灾降福,团结友善,相互尊敬,和谐相处的安居乐业生活情景。乘马圩冻煞窠共有18位神,观音神窠、香亭各一个,各神增色有面具,身穿古代服装,头插鹦毛,所有参加出会人员统一服装,判官手执笔砚,其他神手舞刀剑、纸写、云帚、纸扇,先锋神手执令牌,大锣开道,礼祠手捧公鸡,个个威风凛凛、精神昂扬,观音神窠后,由大锣、锁呐、彩伞、龙凤旗、大小锣鼓三班,龙凤旗30余面,彩伞6把,队伍浩浩荡荡进入祭台,热闹非凡。
代表性人物:虞孝根,1991年担任会长以来,一直专心从事《冻煞窠》的研究、传承、指导、改革、巩固和发展;并传承了《冻煞窠》活动的内容和祭祀方式的全过程。为该项目的保护、传承、巩固、创新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更加被民众喜闻乐见。
1989年恢复冻煞窠表演后,每年春节在当地巡回演出3-5天,跳神60多场次,观看群众有数万余人,并多次参加溧阳市茶叶节活动、天目湖旅游节喜庆,并获茶叶节艺术表演奖。2005年春节参加
天目湖跳神6天(年初一至年初六),获得
溧阳市体育局、
社渚镇多次奖励。
2005年3月乘马圩祧仁协会被
溧阳市民政局、体育局等部门批准,并发了执照与铜牌,在组织上有了保证。跳神乐器、人员年龄老化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但通过培训跳神和乐队青年,能解决协会后继有人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