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风
练习曲,作品25-11(Op.25 No.11)是肖邦练习曲中技巧最艰深篇幅最大的
音乐会练习曲之一。它的训练课题是手指
触键的灵敏,快速和准确,与此同时,由于篇幅大,因此对手指快速跑动中的耐力也是一大考验。 这首练习曲的演奏版本很多,比较出色的包括意大利钢琴家
波利尼(M.Pollini),法国钢琴家
弗朗索瓦(S.Francois),
智利钢琴家
阿劳(C.Arrou),美国钢琴家布宁(J.Browning)等。
在演奏中右手持续弹奏快速的高难度音群,左手走旋律,
彪罗对此曲评介:“在你能想象的范围内展现着最丰富的音。”有人觉得这些快速的音群像是冬天的狂风将枯叶卷起,而枯叶在空中舞动的景象,故命名为《冬风》,又名《枯叶》。属于《肖邦练习曲》中难度较大的。
尽管肖邦成年以后大部分时间客居法国
巴黎,但他从没有停止过对祖国
波兰的思念。而波兰人民在19世纪30年代的两次起义失败沉重地打击了肖邦的爱国热诚,使得
悲剧性色彩在肖邦的
音乐创作中难以抹去,如c小调
革命练习曲(作品10-12),
升f小调波兰舞曲(作品44)升a小调前奏曲(作品28-15)和c小调夜曲(作品48-1)等都充满悲伤,愤慨,有的甚至不乏绝望的情绪。该曲也不例外。在电影
好莱坞上个世纪30年代拍摄的肖邦
传记影片《
一曲难忘》中有一幕,波兰起义失败,肖邦在极度悲愤和抗争的情绪下,选择演奏这首
练习曲来宣泄和爆发,可见肖邦在这首练习曲中倾注感情之深。
乐曲以简短的引子开头,作曲家在
a小调上迫不及待的把这首作品的主要动机,即一个带有
进行曲风格的节奏型用
单音的形式展示了出来,随后又用和弦的形式重复一遍然后又停在a小调的V级和弦上,这个引子只有两句,力度从p到pp,表现出黎明前的黑暗,爆发前的平静感,在第一句的呈示之后,接着用极弱的音量来重复次句,几乎弱到不能再弱,为马上爆发埋下了伏笔。
接着所有的音符在沉寂了许久以后终于爆发了,右手以快速的音群从高音区开始下行,左手则以和弦的形式呈示主题,并手以不断的发展最终由a小调转为
E大调,并在E大调
主和弦上宣告结束,接下来一句同样是在a小调上以同样形式重复主题,不同是在不断发后转为
C大调。
接下来是乐曲的中段,先是在e小调上再现主题,经过发展转到C大调,在C大调上左右手换位,右手演奏和弦,左手演奏快速的下行音群,接下来是一连串连续的变调,并采用同一
音型在不同音调上互相模仿手法,使音乐得以不断向前发展,最后在双手同时演奏快速音群并且力度到ff之后,在a小调上进入再现部分。
在再现段结尾,是第一段的再现,乐曲在a小调中被推向了高潮,并在最后以a小调
旋律小调一个上行三个八度的音阶结束,把情绪推到了顶点,在结尾处肖邦用标有fff力度的双手和弦再现了引子的动机。使整首乐曲形成了很好的呼应,成为整首曲子的点睛之笔,肖邦的
音乐创作在这音乐曲里得到极致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