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草赋》是南朝齐梁文学家
萧子晖创作的赋。该赋描绘百卉凋零、小草独荣的景象,表现冬草“挺秀色于冰涂,厉贞心于寒道”的顽强精神。作品篇幅短小,条理明晰,语言凝练,风格矫健,选材独特,形象鲜明。
作品原文
冬草赋
有间居之蔓草,独幽隐而罗生1。对离披之苦节2,反蕤葳而有情3。若夫火山灭焰4,汤泉沸泻;日悠扬而少色5,天阴霖而四下6。于是直木先摧7,曲蓬多陨8;众芳摧而萎绝,百卉飒以徂尽9。未若兹草,凌霜自保10。挺秀色于冰涂,厉贞心于寒道11。已矣哉,徒抚心其何益12?但使万物之后凋,夫何独知于松柏13!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作品译文
有避人独居的蔓草,幽深隐蔽于丛草之中。面对草木凋落的冬季,它却生长得欣欣向荣。在气候极寒冷之际,太阳绵远而光照减弱,天空云气低沉。此时高树凋零,小草枯死,各种花木均不能耐寒。只有这蔓草不屈于严霜,挺拔地生长着。唉!仅仅以手摸胸有什么益处?如果世间万物都能经历严寒而不凋,松柏也就不会独享后凋的美名了!
创作背景
萧子晖本是南齐王朝宗室。梁朝时,先代士大夫和王族遭受压制,这时许多人纷纷改变原来的政治主张,投奔新主。萧子晖宁受欺压,决不低头,故作此赋表明自己的志向。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该赋没有对冬草作正面的铺排描写,只是略略点化蕤葳于风霜的勃勃生机和“挺秀色于冰涂,厉贞心于寒道”的倔强精神,而重点渲染“离披苦节”酷寒凋残的自然条件。火山、温泉的反常变态,冬日、天气的黯然阴沉。着墨无多,寒意凛冽。复以直木、曲蓬、芳卉的零落萎绝,旁衬铺写,突现“冬草”的不同凡响。“未若”两句瘦硬坚挺、笔扫风霜,兜住上文,顿呈万物先摧、冬草后凋的鲜明对比。末尾四句,视冬草如岁寒后凋之松柏,境界深化,和描写的正文骨力相称。虽寥寥短篇,层次朗然。“有”、“若夫”、“于时”、“未若”、“已矣哉”等领词,置每层之首,层递转折,愈为昭然。末尾运用一成语,仍是以不凋的冬草比自己的高洁,和开端相呼应。通篇扣住“冬”字,贯穿一个“寒”字,在“寒”字中剔出小草独秀的风貌,都是可见匠心的地方。
从思想内容方面看,该赋的思想境界并不高,也只是抒发一下当百卉凋零时,冬草还可独秀。也即是说,在艰难困境之中,多数人容易变志易节,而自己还可保持节操。该赋结构短小,语言精炼,仅用一百多字就把思想内容表达得十分完整,更难能可贵。它不是抽象地来表述某种思想,而是通过对冬草的经霜不凋的形象描写,来反映出思想内容的,这就给人以直观的形象感受,加深对主题的理解。
从创作思想而言,这不过是当时文人所抒发的“抚今追昔”之作,情感比较狭窄。但其中所写的百卉凋零,小草独荣的景象,尤其是在结构方面表现条理的清楚,在词句方面表现风骨的矫健。
此赋短小精悍,语言洗炼;长句短句错出,对句散句并见,读来铿锵有力。
名家点评
近代文史家
瞿蜕园《汉魏六朝赋选》:“(萧子晖)原是南齐王朝的宗室,到了梁朝,自己所属的统治集团失势了,不免有身世之感,这篇赋就是以冬草的抗寒不衰自比,来表述他的这种心情。……这不过是封建士大夫所发抒的‘抚今追昔’之作,情感比较狭窄,没有多大的社会意义。但其中所写的百卉凋零,小草独荣的景象,在齐梁的小赋中,特别在结构方面表现条理清晰,在词句方面表现风骨的矫健。”
古代文学研究会理事长
马积高《赋史》:“瞿蜕园此说,按照知人论世的原则,似不失为一种合理猜测。该赋同白居易的名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样,概括了一种很有典型性的形象,无论就思想性和艺术性来说,在齐梁小赋中都是不可多得的佳制,用形象的比喻说,它也是一株凌霜独秀的小草。”
作者简介
萧子晖(生卒年不详),字景光,兰陵(今江苏常州西北)人。祖父即齐高帝萧道成。齐梁易代,梁武帝因萧衍与萧道成同族,出于新政权“盘石未固”的考虑,而对萧齐宗室视为“旧人”,“情同一家”(《梁书·萧子悟传》),未加诛灭。他和《南齐书》的作者
萧子显等兄弟十数人,并仕梁。位虽不显,颇具文名。恬静好学,所作《讲赋》,为文辞富艳的萧衍所称赏。今存《冬草》、《反舌》二赋,俱见《
艺文类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