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笋
唇形科地笋属植物
地笋(Lycopus lucidus Turcz. ex Benth.)是唇形科地笋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达70厘米;茎常不分枝,无毛或节稍紫红色,疏被微硬毛;叶长圆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叶柄极短或近无;轮伞花序球形,小苞片卵形或披针形,花萼被腺点,披针状三角形,花冠白色,喉部被白色短柔毛;小坚果倒卵球状四边形;花期6-9月;果期8-11月;“地笋”一名出自宋朝掌禹锡《嘉祐补注神农本草》。
植物学史
“地笋”一名出自宋朝掌禹锡《嘉祐补注神农本草》。
形态特征
地笋是多年生草本,高0.6-1.7米;根茎横走,具节,节上密生须根,先端肥大呈圆柱形,此时于节上具鳞叶及少数须根,或侧生有肥大的具鳞叶的地下枝。茎直立,通常不分枝,四棱形,具槽,绿色,常于节上多少带紫红色,无毛,或在节上疏生小硬毛。
叶具极短柄或近无柄,长圆状披针形,多少弧弯,通常长4-8厘米,宽1.2-2.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渐狭,边缘具锐尖粗牙齿状锯齿,两面或上面具光泽,亮绿色,两面均无毛,下面具凹陷的腺点,侧脉6-7对,与中脉在上面不显著下面突出。轮伞花序无梗,轮廓圆球形,花时径1.2-1.5厘米,多花密集,其下承以小苞片;小苞片卵圆形至披针形,先端刺尖,位于外方者超过花萼,长达5毫米,具3脉,位于内方者,长2-3毫米,短于或等于花萼,具1脉,边缘均具小纤毛。
花萼钟形,长3毫米,两面无毛,外面具腺点,萼齿5,披针状三角形,长2毫米,具刺尖头,边缘具小缘毛。花冠白色,长5毫米,外面在冠檐上具腺点,内面在喉部具白色短柔毛,冠筒长约3毫米,冠檐不明显二唇形,上唇近圆形,下唇3裂,中裂片较大。雄蕊仅前对能育,超出于花冠,先端略下弯,花丝丝状,无毛,花药卵圆形,2室,室略叉开,后对雄蕊退化,丝状,先端棍棒状。花柱伸出花冠,先端相等2浅裂,裂片线形。花盘平顶。
小坚果倒卵圆状四边形,基部略狭,长1.6毫米,宽1.2毫米,褐色,边缘加厚,背面平,腹面具稜,有腺点。花期6-9月,果期8-11月。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320~2100米的沼泽地、水边、沟边等潮湿处。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和肥沃土壤。地下茎耐寒,适应性很强。耐阴,怕干旱,不怕涝。以选向阳、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的壤土或砂壤土栽培为宜;不宜在干燥、贫瘠和无灌溉条件下栽培。
分布范围
产自中国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浙江,江苏,江西,安徽,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贵州,四川及云南等地;在苏联,日本也有分布。
繁殖方式
繁殖方法一般多为根状茎繁殖。
根茎
在采挖根茎时,选色白、粗壮、幼嫩的根茎,切成10-15厘米长小段,按行距30-45厘米,株距15-20厘米,立即栽种,每穴栽2-3段,覆土厚5厘米,稍镇压后浇水。冬种的于次年春出苗,春种10d左右出苗。每1hm2用种量750-900kg。
种子
种子采收后,于3-4月间条播,行距30厘米,播后覆土,稍加镇压。种子发芽率50%-60%。土壤温度在17-20℃左右,有足够的温度播种后,约10天左右出苗。每1hm2播种量3.75kg。
栽培技术
田间管理
幼勒期注意除草、松土。当苗高30厘米,封垄以后,可以不乾地除草,但此时应注意浇水,保持土壤湿润。苗高10-15厘米及第1次收割以后,都应进行追肥,施用腐熟人畜粪水,或施用硫酸铵每1hm2225-300kg。种植2-3年后,植株丛生,应行翻栽。
病虫防治
病害有锈病,可用敌锈钠200-300倍液,加少许合成洗衣粉,喷雾防治。虫害有尺蠖,6、7月发生,可用90%敌百虫800-1000倍液喷雾。紫苏野螟。幼虫为害叶部,北京于7-9月间出现,防治方法:清园,处理残株,收获后翻耕土地,减少越冬虫源。
采收加工
夏秋季间,茎叶生长繁茂。在开花前,收地上全草。南方在4月上、中旬开始收获,一年可收2-3次。但对挖根状茎入药,以及作种茎用的留种地,生长期中不可收割地上部分。收后,切段晒干。根状茎采挖后,洗净、晒干或烘干。
主要价值
营养
地笋含有丰富的淀粉、蛋白质、矿物质,还含有泽兰糖、葡萄糖、丰乳糖、蔗糖、水苏糖等,可为人体提供丰富的能量。春、夏季可采摘嫩茎叶凉拌、炒食、做汤。主要食用晚秋以后采挖出的地下膨大的洁白色匐匍茎鲜食或炒食,或做酱菜等,口味堪称野菜珍品。
主治
地笋具有降血脂、通九窍、利关节、养气血等功能。可活血化瘀,行水消肿,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瘀血腹痛、水肿等症。
性味:甘、辛,温。
功用主治:活血,益气,消水。治吐血,衄血,产后腹痛,带下。
验方
治闭经:地笋30克,赤芍10克,熟地30克,当归9克,益母草30克,香附9克。水煎服,每日2剂。
治产后瘀血腹痛:地笋30克,赤芍10克,当归9克,乳香9克,没药9克,桃仁9克,红花6克。水煎服,每日1剂。
治跌打损伤:地笋30克,桃仁10克,红花9克,当归12克,熟地30克,赤芍10克,枳壳10克,乳香9克,没药9克,水煎服,每日1剂。
用量用法:每次10-30克。水煎服。
使用注意:脾胃虚弱,腹泻腹痛,不可服用。
论述
《纲目》:兰草走气道,地笋走血分,虽是一类而功用稍殊,正如赤白茯苓、芍药,补泻皆不同也。雷斅言雌者调气生血,雄者破血通积,正合二兰主治。又《荀子》云,泽、芷以养鼻,谓地笋、白芷之气芳香,通乎肺也。 2.《本草经疏》:地笋,苦能泄热,甘能和血,酸能入肝,温通营血。佐以益脾土之药,而用防己为之使,则主大腹水肿,身面四肢浮肿,骨节中水气。《日华子》《药性论》总其泄热和血,行而带补之能也。
《本草通玄》:地笋,芳香悦脾,可以快气,疏利悦肝,可以行血,流行营卫,畅达肤窍,遂为女科上剂。
《本经逢原》:地笋,专治产后血败、流于腰股,拘挛疼痛,破宿血,消症瘕,除水肿,身面四肢浮肿。《本经》主金疮痈肿疮脓,皆取散血之功,为产科主要药。更以芎、归、童便佐之,功效胜于益母。
《本草求真》:地笋,虽书载有和血舒脾、长养肌肉之妙,然究皆属入脾行水,入肝治血之味,是以九窍能通,关节能利,宿食能破,月经能调,症瘕能消,水肿能散,产后血淋腰痛能止,吐血、衄血、目痛、风瘫、痈毒、扑损能治。观此,则书所云舒脾和血,不过因其水消血除之意,岂真舒脾和血之味也乎。入补气补血之味同投,则消中有补,不致损真,诚佳品也。
《本草正义》:地笋,产下湿大泽之旁,本与兰草相似,故主治亦颇相近。《本经》大腹水肿,身面四肢浮肿,骨节中水,皆苦温胜湿之功效,亦即兰草利水道之意。其治金疮痈肿疮脓者,专入血分而行瘀排脓消肿也。惟《本经》所谓乳妇内衄,颇不可解,盖即后世新产通瘀之意。《别录》内塞,当亦以瘀露不通言之。甄权谓治产后腹痛,固苦温行瘀之功,又谓治频产血气衰冷,成劳瘦赢,妇人沥血腰痛,则以温和能利血脉言之。然通利之品,能走未必能守,此当以意逆之,而可知其非虚证久服之药矣。
《本经》:主乳妇内衄,中风余疾,大腹水肿,身面四肢浮肿,骨节中水,金疮,痈肿疮脓。
《雷公炮炙论》:能破血,通久积。
《别录》:产后、金疮内塞。
《药性论》:主产后腹痛,频产血气衰冷成劳,瘦赢,又治通身面目大肿,主妇人血沥腰痛。
《日华子本草》:通九窍,利关脉,养血气,破宿血,消症瘕,产前产后百病,通小肠,长肉生肌,消扑损瘀血,治鼻洪吐血,头风目痛,妇人劳瘦,丈夫面黄。
《医林纂要》:补肝泻脾,和气血,利筋脉。主治妇人血分,调经去瘀。
《岭南采药录》:治蛇伤,散毒疮
《本草拾遗》:利九窍,通血脉,排脓治血。
《日华子本草》:止鼻洪,吐血,产后心腹痛。
《分类草药性》:和气养血,补精固气,治女子虚弱面白。
《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治虚弱,补中气,消水,疗白带。
食物营养成分
参考资料
地笋.植物通.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02 17:11
目录
概述
植物学史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