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院校教育
军队院校培养各级各类人才的活动
军队院校教育,是指军队院校培养各级各类人才的活动,涵盖军事教育,区别于军事职业教育。军队院校教育是军事人才培养主渠道,主要功能是传授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养思维方法、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育概况
教育伴随人类社会的出现而产生,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而发展。中国夏朝(约公元前21世纪)开始,就有了庠、序、学和校等教育机构。教育内容实行伦理教育与军事教育相结合。西周初期,学校教育以习武为主。西周中期,经济和文化有了较大发展,形成了以礼乐为中心的文武兼备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教育。前秦建元十六年(380),前秦苻坚曾兴办教武堂,训练军中诸将,以夺天下。教员由晓达阴阳、精通孙吴兵法的专家担任,教授战斗之术。北宋庆历三年(1043),设立武学,数月即废。熙宁五年(1072)恢复,教习诸家兵法、历代用兵成败、忠义勇节和弓矢骑射等术,是中国最早的专门军事学校。元丰年间(1078~1085),颁布《武经七书》,为武学必读之书。明朝(14~17世纪)设京卫武学和各卫武学,训练年轻军官及继承武官禄位的子弟。17世纪末,俄国随着正规陆海军的建立,于1698年开办了炮兵学校、步兵学校和航海学校,招收贵族子弟,培养军官。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瑞典、德国、英国、法国和俄国等开办高级军事院校,加强中、高级军官和军事技术人才的培养。美国于1802年建立第一所培养军官的美国陆军军官学校(西点军校),开始军事院校教育。19世纪中期,西方教育思想和军事技术传入中国,推动了中国军队院校教育的发展。清同治六年(1867)清政府创办的船政学堂,是中国海军院校教育的开始。学堂学制5年,读《圣谕广训》《孝经》,设有算法、画法、驾驶和英语、法语等课程。清光绪十一年(1885)建立的中国近代第一所陆军学校――北洋武备学堂,聘用德国教官,主要学习西洋行军新法和军事操典。1906年,在保定创办了陆军军官学堂,授以高等兵学,培训高级军官。1913年北洋政府创办的南苑军事航空学校,聘用法国教官,主要教授飞行技术,开始了中国空军院校教育。1924年,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在广州黄埔创办陆军军官学校,即“黄埔军校”。学校设有步兵、炮兵、工兵、辎重兵、骑兵、交通、无线电等科,学习兵器、筑城、地形、交通、通信“五大教程”和战术、步兵操典、射击教范、野外勤务等,为北伐战争时期的国民革命军培养了大批骨干。20世纪30年代后,国民党军队陆续开办了陆军军官学校、陆军大学和海军、空军等专门学校,主要仿照德、英、美等国军队院校的训练方式,培养军官和技术人才。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许多国家都把军队院校教育作为培养军官的主要途径,建立完善的院校培训体制,以新军官的基础教育为重点,实行基础教育和岗位培训相结合,逐步形成了完整系统的军事院校培训体系。中国人民解放军院校教育随着人民军队的建立而逐渐产生,随着军队的壮大而不断发展。1927年11月,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后,创办了红军教导队,这是中国工农红军最早培训干部的机构。之后,红军教导队先后易名或扩建为红4军教导大队、井冈山红军学校、红4军随营学校、闽西红军学校。1930年4月,闽西红军学校扩建为中国工农红军军官学校第1分校。在这前后,还相继成立了红5军、红8军随营学校,红1军团、红3军团随营学校,赣南和粤赣红军学校等。1931年秋,工农红军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创办于江西瑞金,仅1~4期就为部队输送6200多名连以上军事、政治干部。1933年,成立红军大学、彭(湃)杨(殷)步兵学校、公略步兵学校和特科学校,贯彻少而精、理论与实际并重、军事与政治教育并重的方针。1937年,红军大学改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并先后在各抗日根据地成立了12所“抗大”分校和炮兵、通信、供给、卫生等专业学校。抗大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毛泽东军事文集》第2卷第460页)的教育方针和“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校训。抗大的学员,除来自红军部队外,还大量吸收来自全国各地的革命知识青年。教学内容根据中心任务和学员成分而有所变化。基本的政治教育内容有哲学、社会发展史、中国革命运动史、政治经济学等,同时结合实际,进行国内外形势及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基本的军事教育内容包括作战组织指挥、游击战术和队列、射击、刺杀、投弹、爆破等。1946年,抗日军政大学本校迁至东北,组成东北军事政治大学,其他战略区也先后以抗大分校为基础组成了军政大学或军政干校,并先后组建了炮兵、工兵、航空、海军、测绘和医务等学校,培养了大批军政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为革命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军队院校教育得到迅速发展。50年代,相继组建军事学院、后勤学院、军事工程学院政治学院高等军事学院和各军种、兵种的指挥与技术院校,形成了包括军事、政治、后勤指挥和技术、医务院校在内的完整的院校教育体系。军队院校贯彻“抗大”的教育方针,强调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教育,加强现代科学技术的教学和现代战争特点的研究,为人民解放军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培养了大批骨干。“文化大革命”期间,军队院校被大批撤销与合并,院校教育受到严重削弱。1977年以后,军队院校教育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确立了新时期军队院校的办校方针、原则和办学思想,选调优秀干部到院校任职、任教,选送优秀军官、士兵进院校学习,增加了院校基本建设的投入;实行经过院校正规培训才能提拔为军官的制度,完善指挥军官和专业技术军官的培训体制,建立了士官培训制度;调整学制和训练起点,明确各级各类院校之间的分工与衔接,增加新的教学内容,加强了基础训练和能力培养,使军队院校教育沿着正确方向健康发展。中国人民解放军院校教育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军事战略方针为依据,以教学为中心,为建设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军队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教学与科学研究相结合,院校教育与部队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为军队建设服务,适应和平时期部队建设的需要,适应未来战争需要的办学思想。把培养人才的政治素质放在第一位,以保证军队指挥权掌握在忠诚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人手中。按照部队人才需求多层次、多样化的特点,实行多层次、多规格、多种形式办学,有计划、按比例地为军队建设培养人才。继承和发扬“抗大”的光荣传统,坚持从严治校、严谨治学,坚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坚持艰苦奋斗、群众路线,树立良好的校风,成为部队的表率。世界各国军队体制编制不同,军事教育的培训体制和结构也有所不同。通常实行初、中、高级教学体制和指挥军官与专业技术军官分训体制,分别在指挥院校和专业技术院校完成。士官培训在士官学校和军官院校士官班进行。指挥院校实行初级、中级、高级三级培训体制,分别培训排、团、军职指挥军官。三级指挥院校形成相互分工、相互衔接、逐级深化的指挥军官教育体系。初级指挥院校培训初级指挥军官,即各类排职军官。对入校的青年学生和优秀士兵,按中专、大学专科、大学本科3个教育层次,实施系统的基础教育和专业教育,完成从青年学生或优秀士兵向合格军官的转变,学制分别为2年、3年、4年。中级指挥院校培训团职指挥军官及相应参谋人员。对入学的经初级指挥院校培训的营职军官,实施进修性专业教育,学制1~2年。高级指挥院校即国防大学,培训集团军(军)职以上指挥军官及高级参谋人员。招收经中级指挥院校培训的陆军、海军、空军师、旅职指挥军官,实施高层次的军事、政治、后勤综合教育,学制1年以内。指挥院校除培训排、团、军三级指挥军官外,连、营、师等各级指挥军官在任职期间和晋升之前,也进院校短期轮训或进修,进行岗位培训和补充新知识,时间半年左右。中、高级指挥院校开设研究生教育,招收具有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的现职军官,学制2~3年,实施高级专门人才的基础训练,研究军事理论和军事学术,分别培训具有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的军事理论研究人员、高级参谋人员和军事教员。专业技术院校分中等和高等两类。按照中专、大学专科、大学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5个层次,培训专业技术军官和文职干部。中专、大学专科、大学本科招收高中毕业文化程度的优秀士兵和青年学生及部分军官,实施系统的基础教育,学制2~6年,分别完成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工程师及相应职务的基础训练,毕业后担任各类技术使用、装备维修和医务军官及文职干部。专业技术院校的研究生教育招收具有学士和硕士学位的部队和地方专业人员,学制2~3年,实施高级专门人才的基础训练,进行科学研究,培养装备论证、使用维修高级技术人员,科学研究人员,高级医务人员和院校教员。士官学校和军官院校的士官班培训军士长,招收初中毕业文化程度的优秀男性义务兵,学制3年,实施中专、大学教育层次的基础教育和岗位训练,毕业后任命为军士长。教学内容根据培养目标、训练对象、学制等确定。①在指挥院校,初级指挥院校主要讲授政治理论、科学文化基础、军事技术和军事理论专业,扎实打好学员政治思想、科学文化、军事专业、管理教育、身体素质基础。教学方法以启发式为主,注重实际能力的训练,加强实验、实习、现地作业、实兵演练等。中级指挥院校主要教授团、师战术和政治工作,进修有关军事专业课程,定向培养。采取启发式与讨论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讨论式为主。高级指挥院校主要学习和研究战略、战役理论,国防政策和外交政策等。教学方法以自学为主,研究式和讨论式相结合。②专业技术院校设置政治理论、军事课程及科学文化基础、专业基础、专业课程。注重实验、实操、实作等实践性教学环节,进行课程实习、部队实习、毕业实习等。在扎实打好基础的同时,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部队实际问题的能力。通常由统帅部、军种、兵种和军区的军事教育机构负责教育管理,有的国家设有教育管理的专门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中央军事委员会统一领导下的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总装备部和军种、兵种,军区分级对院校进行宏观指导和管理。院校实行党委统一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按院(校)、系(大队)、学员队三级实施分工管理。院校的教学实行严格的计划管理和质量控制。教学计划是组织实施教学的基本依据,规定了培养目标、培训对象、学制、课程设置、教学时间和教学要求,由上级根据部队建设和战争需要制定颁发。院校根据教学计划制定教学大纲、教学实施计划、课程表和教学保障计划等。为保证教学计划顺利实施,院校采取了系统的教学过程管理、教学质量控制措施。建立了会议、检查考核、登记统计、请示报告、安全保密、值班、奖惩和教员学员管理等制度。贯彻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实行启发式、讨论式和研究式的教学方法,广泛运用模拟训练和电化教学手段,把开发智力、培养能力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发挥教员和学员两个方面的积极性,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行,提高教学质量。院校对学员实行严格正规的学籍管理。通过严格的入学考试、学业考核,实行录取、升级、奖惩等制度,毕业前对学员素质进行全面考核。军队院校基本建设是院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①教员队伍建设。教员是完成教学科研任务的基本力量。院校注重建设一支数量适当、素质较高、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员队伍,依靠广大教员办好院校。教员从部队热爱军事教育事业、具有实践经验、有较高学术水平和专业知识的军官和院校毕业学员中选调,经相应培训、考核合格后任教。根据国家学位制度,对教员实行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等专业职务任命制和聘任制。采取多种形式有计划地组织教员进行业务进修和深造,提高教员素质。②教材建设。院校重视建立科学化、系列化的教材体系,不断提高教材质量。全军院校通用的教材,由总部组织编写;部分院校通用的教材,由上级领导机关组织编写;专用教材,由各院校自行编写。有些课程也选用地方院校相应教材。③教学设施、设备建设。加强图书馆、实验室、实习室、专业教室、电化教学室、教学医院、训练场地、电子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和模拟教学系统的建设,部分院校编配了教练部队、分队,以配合教育训练,为教学、科研创造了良好条件。科学技术的发展、军事思想的变化和武器装备的更新,对军队院校教育产生了直接影响。未来的军事人才,特别是中、高级指挥军官,不仅应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和高度的战略意识,而且应当是既懂军事、政治,又懂后勤、装备;既具备比较广博的军事学识,又掌握一定军事技术的新型人才。军队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高层次的专业技术人才,还必须具备较深厚的专业基础知识、高新科技知识和较强的实际技能。院校结构将由单一型向综合型方向发展,逐步实行指挥与技术合训,军事、政治与后勤、装备合训。随着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军事人才不能仅仅接受一次性教育,还必须不断学习,多次进修,这就要求建立、健全完善的继续教育体系,为军事人才不断补充新知识创造条件。
发布者: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编审室
教育发展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健全军队院校教育、部队训练实践军事职业教育三位一体的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写入中央决议,党的十九大报告重申加强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这进一步明确了新时代军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为加强军事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引领。当前,部队练兵备战热潮蓬勃兴起,军队院校改革向纵深推进,军事职业教育改革稳步开局,必须抓住这一历史契机,准确把握三位一体的坐标方位、本质内涵和建设重点,充分发挥三位一体培养军事人才的整体效能,打造支撑强军伟业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方阵。
2019年5月,中央军委批准,中央军委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军事职业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推动军事职业教育与军队院校教育结合、与部队训练实践融合。军事职业教育作为军事人才培养大平台,对军队院校教育和部队训练实践具有支撑服务、补充拓展、助推增效作用。
2020年6月16日,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日前签署命令,发布新修订的《军队院校教育条例(试行)》,自2020年7月1日起施行。整体重塑军队院校教育管理体系,科学划分各级职责界面,推动落实院校优先发展战略。贯彻政治建军要求,强化姓军为战导向,优化新时代军队院校教育基本布局,规范院校教学工作、科学研究的定位要求和主要任务,明确院校领导、教员、学员的标准要求,突出政治能力培养,推动一切办学活动聚焦能打仗、打胜仗,为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时代革命军人提供坚强保证。着眼新型院校体系运行和新型军事人才成长成才特点规律,坚持改革创新,大力推进军队院校教育理念、制度、内容、方法、治理现代化,拓展完善招生、保障、交流合作等支撑制度,建立健全新体制下院校内部管理运行机制。
教育职能
军队院校教育是军事人才培养主渠道,重在固本强基。军队院校教育在军队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军队院校教育的优势,在于理论积淀厚实、知识技术密集、人才资源集中、思想交流活跃。军队院校教育的主要功能,是传授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养思维方法、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从效果看,军队院校教育对人才成长发展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效用持久深远。
军队院校教育、部队训练实践、军事职业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三驾马车”,既彼此联系、相互贯通,又功能各异、各有侧重,三者有机统一于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的生动实践。
军队院校教育突出抓内涵、强基础。
部队训练实践突出抓对接、促转化。
军事职业教育突出抓试点、带全局。
最新修订时间:2022-08-10 13:18
目录
概述
教育概况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