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意人物画
艺术领域术语
写意人物画就是水墨人物画。在宋代兴起,也可以说是“减笔”水墨人物画。写意人物画产生在院外,即院体画的工整细腻画风同路,所以以它本身独特的风格个性而出众。
发展历史
20世纪中国画取得的成就很多,其中以人物画取得的进展和收获最为突出,山水、花鸟则居其次。人物画之所以有较大变化,要归因于时代的巨变和对西方文化的融合与吸取。众所周知,以文人画为主流的近千年中国绘画史程,能够反映现实、手法写实的人物画自宋元以后渐次衰退。直到封闭的国门被打开,图强求变的有识之士接受西方文化,“中体西用”和“全盘西化”一时成为扶危济困的不同选项。“改造中国画”的口号从康有为陈独秀、徐悲鸿唤起,直到1949年之后在各大美术院校的教学中全面付诸实施。1949年以前的人物画除徐悲鸿蒋兆和等融合中西一派之外,还有吕凤子的简笔写意人物,陈师曾赵望云的市井农村写生人物,丰子恺叶浅予的漫画写意人物,都做出了有意义的探索。1949年之后人物画进入新时期,以素描造型为主导的现代美术教学方法在上世纪50至60年代全面推行,也涌现出许多有才华的青年人物画家。在“文艺为社会主义政治服务”方向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的强力推动下,在不同时期出现了具有时代精神的有代表性的人物画创作。今天我们以历史辩证的眼光去看待,就不能不承认这一时期的作品除了不可避免的受到意识形态束缚的局限性,以及艺术风格趋同、缺少个性的不足之外,上世纪50至60年代的人物画教学和创作的成就,历史性地奠定了我国现代人物画的坚实基础。先驱师长们筚路蓝缕辛勤探索的功绩不可磨灭。
新时期以来水墨写意人物画有了长足的发展,涌现了许多杰出的中青年画家,作品面貌更出现了深刻变化,原因在于束缚创作的清规戒律被逐渐破除,而曾被视为“异端”打入“另册”的东西,也渐被人们接受。至此,“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由一句人们熟知的口号逐步成为现实。经过30年改革开放,中国画的丰富遗产和美学传统,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正当西方绘画自感面临“死亡”(西方理论家的惊人之论)的彷徨之际,中国画却在东方大地上和数以十亿计的人民中间大行其道。按照一些人的悲观估计,中国画不是“穷途末日”“强弩之末”就是“回光返照”,但几十年来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中国画不衰反盛。经历过20世纪西方文化的冲击、意识形态的“改造”,以及新时期以来西方现代艺术横冲直撞的种种考验,事实证明具有民族文化基因的中国画没有败下阵来。我认为其原因有两个方面:其一,中国画这种包括人物、山水、花鸟等具有独特的东方形式的绘画艺术,仍然拥有亿万受众,并形成巨大的市场;其二,中国画的写意精神、意象性和由此形成的书写审美性、笔墨抽象美感,以及注重文化内涵的诗性追求等等,赋予了中国画独特的难以挫败的生命力。当西方几百年来以视觉满足为旨归的写实性艺术遭遇到摄影、电子视频这些日新月异的科技手段时,一种挫折感推动了他们迅速地从此极端奔向彼极端,照齐白石的说法,就是从“太似——媚俗”变成了“太不似——欺世”。这样的思维方法恰恰为中国画家们所不取。
教学系统
写意人物画或者说新人物画(相对于传统人物画而言),是20世纪积累的优秀传统。上世纪50年代以后美术院校教学中的“徐蒋体系”,不是固定的公式而是不断演变的系统。大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物造型能力,二是笔墨表现力的探索。以所谓“素描加笔墨”或“笔墨画素描”来概括这一时期,显然是过于简单。回首当年,除个别人的倾向外,大多数人物画家都在努力探索精当的写实造型表现力和传统书写笔墨风格技法的结合(对于古代人物画包括敦煌壁画、尤其是对永乐宫壁画的临摹),为的就是寻求传统写意精神的概括、简练、传神的道路。探索民族化是那一时期教学、创作的重大题目。蒋兆和叶浅予李震坚、周昌谷、方增先、卢沉、刘文西姚有多等许多人物画家贡献良多。与此同时,非院校的人物画家以黄胄为代表,从现实生活中汲取灵感,以速写为基础,显出别样面貌,生动、简练、传神和线描笔法的恣肆灵动,其成就的突出、影响之大绝不在前者之下。此外,更有一些“另类”的画家,如专画戏曲人物、风格前卫的关良,画风简练夸张的韩羽,他们在笔情墨趣(中国画的绘画性)的追求方面可以说走在时代的前面。当然,在当时也有探索使用笔墨工具和更多运用西法素描、水彩技法并形成鲜明风格的画家,如李斛、杨之光同样受到画界的重视。
画家要求
众所周知,写意水墨人物画要画好,其难度是很大的。一位成熟的写意人物画家的成长要经过几十年的培养锤炼,首先,除具备艺术天分外,还需要高超的造型能力和辛勤刻苦的投入,这当然只是基本条件。第二,好的中国画家要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尤其要热爱祖国传统文化,从古典文学和古典哲学中理解中国画审美精神的真谛所在。第三,中国画家要懂得写意精神,懂得追求意境、意趣的审美高度;要涉猎书法,狠下工夫,进入笔墨殿堂,通过书法艺术的抽象美进一步体会中国画崇尚高简的美学境界。第四,画家还要热爱生活、关注人生。要有大爱的胸怀、高尚的人格、开阔的心胸、广阔的视野,这是中国文人爱国主义的优秀历史传统。艺术高峰的攀登绝无轻松坦途可寻。眼下社会上流行的是快餐文化,青年人对于中外文学经典知之甚少,对于古文、诗词更少接触。浮躁冒进、急功近利的气氛弥漫,青年画家们也难逃影响,这为他们的成长增加了另一考验。令人感到欣慰的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随着民族自信心的日渐提高,正在一步步由理想到现实不断前进。中国画艺术的核心价值——写意精神,坚守的底线——笔墨神韵,也必将得到更多的重视与发扬。
代表画家
写意人物画就是水墨人物画。而他又分为分为传统水墨人物画和现代水墨人物画。
从五代的石恪、宋代的梁楷、明代吴伟到清代的闵贞、黄慎、任伯年等人之后,到20世纪30年代徐悲鸿引进西画造型,加之蒋兆和的艺术实践,已与古代的水墨人物画有很大的区别,在人物造型上有本体的推进。之后有李震坚、周昌谷、方增先、程十发、卢沉、周思聪、姚有多等以及当代的刘大为、范曾史国良蒋为民、李少白等,总体而言,水墨人物画的代表画家屈指可数。其历史的积淀并不丰厚,甚至出现断裂的痕迹,可直接借鉴的传统笔墨远不及山水花鸟画丰厚。
现代水墨人物画实际上是传统山水花鸟画的笔墨语言,与西方绘画造型语言相结合的混血儿,既不同于传统水墨人物画的造型不严谨,也不同于西方绘画的严谨的科学造型。所以,真正的现代水墨人物画的历史也只是50年代至70年代人物画为主的时代,虽然在政治的制约之下人物画呈现出一种单一的模式,但就对推动现代人物画的创作,将西画的严谨的造型融入到中国画的笔墨技法中,确实也具有积极的作用,为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水墨人物画从上层建筑的功用中逐渐转变为对艺术本体的探求,奠定了笔墨转变的实践基础。现代的水墨人物画大家范曾先生就是融汇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并提出以诗为魂以书为骨的八字真言。
代表作品
五代石恪的《二祖调心图》,南宋梁楷的《太白行吟图》,《泼墨仙人图》,《布袋和尚图》等等,独具匠心的作品足以表现出写意人物的内涵与精髓。
参考资料
写意人物画还要好好发展.凤凰网.2011\u5e7407\u670828\u65e5
最新修订时间:2023-03-24 17:44
目录
概述
发展历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