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投资率又称内部成长性比率,是指企业每年赚取的钱(是指
现金流量,而不是会计盈余),有百分之几用于投资支出(例如,净营运资金、固定设备新购、其他资产新购等)。
这一比率表明公司用其盈余所得再投资,以支持公司成长的能力。公式中的股东盈利保留率即股东盈利减股息支付的差额与股东盈利的比率。股东盈利则指每股盈利与
普通股发行数的乘积,实际上就是普通股的
净收益。再投资率越高,公司扩大经营能力越强,反之则越弱[1]。
再投资率是推动
股东总回报的一个重要因素,应该是一个重要的,仔细考虑的战略讨论焦点。如前所述,我们的目标不应该是最大化收益率,而是通过利用适当重视投资的未来增长来平衡对高收益的追求。虽然规模较大的公司可能会发现难以企及小公司的再投资率,但我最近合作的许多公司将从提高再投资率收益。
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投资者随意在高再投资公司上分配较高的乘数,这不是表面的股市效应。事实上,这完全相反的。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高的再投资通常会提高
股东总回报,但它不会提高市盈率或企业的价值对EBITDA乘数。高的再投资不会提高一个时间点上的估值,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推动价值增值。遗憾的是,太迷恋于估值乘数的公司高管往往可能投资不足。
我遇到过很多财务管理人员,他们的公司再投资率较低,但他们理解并同意我们的研究结果:拥有高投资率是件好事。但他们声称自己没有太多的可盈利的再投资机会。一位CFO捍卫他的立场,他说“我从来不拒绝积极的净现值再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