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资源环境与检测技术研究所是由原内蒙古农业科学院测试研究中心与土壤肥料研究所于1996年合并成立,是自治区从事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农产品质量安全与生产环境监测评价等研究的综合性研究机构。2002年后在研究所的基础上经农业部和自治区政府投资建设了“内蒙古自治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检测中心”和“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呼和浩特)”,与此同时被列为内蒙古科技厅旱作农业重点实验室。
研究所工作区域面积2100 m,其中实验面积约1400 m。拥有
气相色谱仪、
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串联质谱仪、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原子荧光光谱仪、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
等离子体质谱仪、定量PCR仪、
氨基酸分析仪、牛奶体细胞分析仪、
乳成分分析仪以及先进的配套前处理设备70余台(套),仪器设备固定资产3000余万元,并在内蒙古武川县建有野外科学试验站,占地15000 m,拥有设施完善的常规化验室、土壤和植物样本档案室、气象观察站、附设办公室、培训学校、招待所、农机仓库,建筑面积6000 m。
建所以来围绕自治区农牧业生产技术与不同时期的发展规划,主要开展土壤资源调查与退化土壤改良、农田生态治理与保护性耕作、植物营养与施肥等方面的研究,共获得部、省级科技成果奖20多项,为自治区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已经发展成为自治区农业
资源环境科学研究的重要科技中心。
对实验室青年科技人员分批进行出国和系统培训,5年来6次派出6名科技人员进行出国短期培训,送出2名科技人员进行硕士和博士在职培训,并多次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讲学和指导工作,有效提高科技人员的素质和整体水平。同时需要加强与国内外相关研究部门的联合与协作,采用合作研究项目、共同培养研究生等方法能够有效提高研究水平。近年来,通过与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的科研合作与共建科研教学基地,联合培养研究生25名,加强了科研实验室的科研力量,提高了研究水平,扩展了科研领域。
根据内蒙古发展特色农业、现代农业所面临的资源与环境方面的严重挑战,加强了旱作生态农牧业的科研工作。2003年被自治区政府命名为“内蒙古自治区旱作农业重点实验室”,2005年被农业部命名为“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重点野外科学观察试验站”,2006年被自治区政府命名为“国外智力引进示范基地”,与加拿大国际植物营养研究所和国际发展研究中心、
荷兰瓦赫宁根大学、英国洛桑试验站、意大利农业大学等开展合作研究,建立和完善了“开放、联合、竞争”的创新研究运行机制。
同时,开展了与加拿大植物营养研究所(IPNI)协作的土壤养分管理和国际合作组织(IDRC)协作的农民参与式技术发展研究,重点在旱地特色品种、节水补灌、风蚀控制、施肥标准和农牧耦合模式等方面进行关键技术的突破。